在一片振奋惊叹欢呼声中。
南阳王终于回过神来,他激动不已,大声笑道:“崔小公子,东莱先生,二位果真盛名之下无虚士!”
“本王佩服!”
“有二位珠玉在前,实在让我等惊艳又惭愧。”
“因此,本王提议。接下来的诗句,大家自行选择接与不接,如何?”
这话,让钦差齐大人、宋知府、叶县令、裴崇青四人狠狠松了口气。
他们已经不敢再接下去了。
生怕自己毁掉一首有可能名扬士林的联句诗。
那可是会遭无数人耻笑、怒骂的啊!
倒是李端,被师兄东莱、和师侄的豪情感染,也有了些思路。
他端起酒杯,同样一饮而尽,笑呵呵道:“那我来接下面的两句:向夕音弥厉,迎风翼更轻。”
这一句,也引发无数人叫好。
虽说和前面四句无法比拟,但李大人作为次辅徒弟,也是有才学在身的。
向夕音弥厉,迎风翼更轻。
意思是:临近傍晚的时候,蝉鸣声会更加激烈。蝉翼迎着秋风振翅,显得越发轻盈。
此句不仅扣题,而且声音、画面都十分灵动。
但这两句,是顺着东莱先生的那两句来的,行文意境很平。
所以接下来,还得再次往上起势。
这个是崔岘擅长的。
因此李端接完诗句后,直接点了崔岘,笑道:“小崔岘,你来。”
夏末凉风起,池面水波荡漾。
亭榭内。
一身红衣的崔岘,衣袍猎猎翻飞。
他被突然点名,也毫不怯场。
反而一扬眉,将手中的杯盏放于案上,脱口而出道:“单嘶出迥树,馀响思空城!”
南阳王激动的站起来,大声道:“好!”
他这一声‘好’落下。
周围的人们才反应过来,纷纷激动夸赞叫好。
显然,气氛玩儿嗨了!
好诗配好酒,崔岘彻底放开手脚,现在接诗竟能想也不想,脱口而出接下句。
这得是多么敏捷的才思,才能将诗词玩儿的这般得心应手啊!
单嘶出迥树,馀响思空城!
意思便是:孤蝉的嘶鸣声,穿透茂密的树林,高亢余音在整座城市中回荡。
文会行进到这里,人们已经彻底无心其他游戏。
读书人们自发站起来,围在亭榭外,看向崔岘的目光中,尽是惊艳叹服。
还有人大声急切道:“记下来了吗,记下来了吗?”
因为实在是太精彩了!
推杯换盏,言笑晏晏间,脱口便是佳作金句。
谁不为其风采心折?
今日文会结束,崔岘之名,必将同《听蝉联句诗》一起,再次震撼整个士林诗坛!
东莱先生站了起来。
他已经很久、很久没有这般尽兴了!
不仅是今日之酒,今日之诗,还是眼前的乖乖徒弟,都让老先生满意至极。
他朝着崔岘赞叹微笑,而后道:“这首联句诗,作到此处,还剩四句。你我一人各两句,作为收尾,如何?”
崔岘笑道:“先生请。”
二十句联句诗,已作十六句。
也该到收尾的时候了!
前文从忧愁、心惊,到宾主尽欢,再到金石之重,白发之轻。
引申到蝉鸣激烈、回荡孤城。
这样一番堪称复杂的心路历程,走到最后,会作何结尾呢?
人们看向崔岘,看向东莱先生,眼睛里满是期待。
也有些紧张。
因为这关乎此首联句诗,是否能平稳落地,作最后的主题升华!
而此时,大家才猛然意识到,八岁的崔岘,已经能和名震大梁的第一名儒东莱先生,共创诗篇了!
这是多么了不起的成就啊!
纵观大梁诗坛,往前百年,往后百年,怕是都不会再出这样一位神仙人物了!
在众人的注视下。
东莱先生也谨慎很多,怕毁掉一首佳作,思索许久,这才道:“嘒唳松间坐,萧寥竹里行。”
咿?
怎地到最后,风味儿竟变得有些寂寥了呢?
嘒唳松间坐,萧寥竹里行。
大概意思是:在激励清亮的蝉鸣声当中,于树荫下静坐,在萧瑟寂寥的竹林里,独自慢慢前行。
明明并未用华丽辞藻,可此句诗一出,却莫名让人恍惚伤感。
一股知天命年纪的寒霜扑面而来,钻进人骨头缝里,让人冷得无所适从。
那是岁月无情的寒气!
再联想东莱先生妻离子丧的悲痛过往,很多人眼含惋惜同情。
大抵这便是诗词文字的魅力?
明明前一刻还在把酒言欢,张扬肆意,可到最后落点的时候,又不自觉布满哀愁。
可怜白发生啊!
纵然是世间名儒,也逃不掉岁月的桎梏。
那么,崔岘会选择怎么接这一句呢?
因为他这一句,是一首诗的收尾句。
所有人都看向崔岘。
但崔岘只看向东莱先生,他起身离席,向东莱先生执弟子礼,而后笑道:“先生,这最后两句诗,岘想送给您。”
哦?
东莱先生笑着颔首,眼神好奇又期待。
崔岘看着自己的老师,稚嫩的脸上满是认真:“我想送给先生的这两句是——”
“但饮枝头露,高洁自得名!”
整个王府文会霎时间一片安静。
所有人都在品味着这两句收尾诗,或者升华主旨的诗,被震撼到失声无言。
万万没想到,小神童不仅善起大势。
连最后的收尾句,做的都如此隐逸清雅!
但饮枝头露,高洁自得名。
接东莱先生上一句,意思便是:
不管您为何寂寥,又为何在林中孤独前行。但您只管饮枝头之清露,因为您高洁之名,早已传遍四方了啊!
至此,这首诗主题彻底蓬勃升华。
这不再是一首简单的听蝉诗。
而是一首言志诗!
且写的恢弘壮阔、又超然高洁。
与前文‘当敩附金重,无贪曜火明’遥相呼应!
东莱先生将这句‘但饮枝头露,高洁自得名’默念数遍,表情动容。
他微红着双眼,看向自己的小徒弟,颤声道:“好,好啊!好一句‘但饮枝头露,高洁自得名’,为师很喜欢,为师很喜欢啊!”
这一句,足以抚平他前半生的所有悲痛了!
但文会上此刻的气氛太过热烈。
很多人甚至还没有意识到,东莱先生这句‘为师’所代表的含义。
大家神情激动,各自奋笔疾书,为见证一首名诗的诞生,而欣喜振奋。
甚至有读书人大声朗诵这首听蝉诗的全篇诗句。
高树多凉吹,疏蝉足断声。
已催居客感,更使旁人惊。
晚夏犹知急,新秋别有情。
危湍和不似,细管学难成。
当敩附金重,无贪曜火明。
青松四面落,白发一重生。
向夕音弥厉,迎风翼更轻。
单嘶出迥树,馀响思空城。
嘒唳松间坐,萧寥竹里行。
但饮枝头露,高洁自得名。
这首诗,越往后越大气磅礴,越往后越震撼人心。
收尾借蝉言志,更是将本首诗之意境,拔上了高峰!
读书人们越读越惊艳,甚至纷纷恳请道:“小神童,请给本首诗取个名字吧!”
南阳王也很期待这个环节。
甚至希望这首诗可以命名为《南阳王府文会听蝉联句诗》。
但他知道,现在还不是时候。
南阳王默默站了起来。
包括李端,钦差齐大人,知府大人等人,也都默默起身,走到了亭榭一旁。
将主场交给本就是今日主角的一对师徒。
方才,他俩合力,默契做出一首足以风靡仕林的优秀佳作。
此刻氛围已经被推上顶点。
也是时候,为今日这场文会定性了——
这不是一场简单的文会,这是一场东莱先生为爱徒精心准备的收徒宴。
文会逐渐安静下来。
激动的读书人们,这才注意到,怎地除了小神童和东莱先生,其余人都起身,站到一旁了呢?
发生了什么?
大家神情茫然,显然还没意识接下来要发生什么事情。
庄瑾大声道:“怎么回事,岘弟他——”
吴清澜再次捂住这倒霉孩子的嘴:“十分。”
庄瑾:“……”
亭榭里。
东莱先生看着崔岘,眼睛里是毫不掩饰的赞扬、喜爱、欣慰、骄傲。
他微笑着道:“老夫向来孤傲,这些年也见过不少才子天骄。他们都很优秀,但老夫总觉得,还差点意思。”
“于是老夫等啊等,就这样一晃眼,到了知天命的年纪。”
“有时候老夫也在发愁,这般大年纪了,再不收个徒弟,自己这一身衣钵,该由谁来传承?”
“好在,上天对我周雍不薄。在老夫五十三岁这一年,把你,送到了老夫膝下。”
哗!
听闻这话,周围读书人们哪里还有不懂得?
一个个震惊瞠目哗然的看着这一幕,呆滞当场!
大梁第一名儒,士林文坛的无冕领袖,东莱先生,竟然要收徒了!
真的太突然了,没有一点点预兆!
天呐!
这是足以让士林文坛震动的大事件啊!
在无数人呆滞的注视下。
崔岘看向东莱先生,笑道:“能得老师青睐,亦是岘之幸事。”
说罢。
脊梁笔挺的小少年一甩长衫,双膝下跪。
正所谓:天地君亲师。
今日这一礼,便结下后半生师徒情缘,漫漫人生路,自此相伴前行!
东莱先生站在原地,欣慰的看着弟子给自己叩首,不知为何,哽咽到几欲落泪。
等崔岘行完大礼。
东莱先生赶紧蹲下来,将自己最得意的徒弟扶起来,颤声道:“好孩子,快起来,快起来!”
崔岘起身,郑重唤道:“老师。”
东莱先生激动‘哎’了一声作为回应。
他们师徒情真意切。
殊不知,周围一群读书人们,早已经被震到呆滞了。
可今日似乎是怕他们还不够震撼。
更震撼的一幕,来了!
几乎是在崔岘起身后的瞬间。
王府的中门,轰然打开!
伴随着一道又一道唱名声。
无数代表着大梁王朝各方高官、名儒、贵胄的使从们,先后带着贺礼,鱼贯而入。
“阁老郑大人,祝小徒孙崔岘:乘风扶摇上,恣意向阳生!”
“吏部尚书周大人,祝东莱先生喜得爱徒,祝崔岘小公子:人生正方启,世路始平铺!”
“礼部侍郎王大人,祝东莱先生与爱徒崔岘小公子:薪火传灯,桃李成蹊!”
“肃国公府,祝东莱先生与爱徒:德润门庭师表正,才辉黉宇学徒贤!”
“季甫先生,祝东莱先生与爱徒:师道授业如春雨,徒心承恩似竹生!”
“陇西李氏一族,祝东莱先生与崔小公子……”
“太原王氏一族,祝东莱先生与崔小公子……”
唱名声,足足唱了一盏茶的功夫!
在无数读书人震撼到头皮发麻的注视下,携带厚礼的各家仆从们,挤满了偌大的王府。
其浩瀚宏大之声势,简直无法用语言来形容。
而这,便是当今文坛领袖,东莱先生的恐怖影响力!
自古士林官场不分家。
在儒林一呼百应的大儒东莱先生收徒,往深了想,那就是文坛领袖找到了自己认可的接班人啊!
当唱名声好不容易停下,众人狠狠松了口气,以为终于结束了的时候。
高亢的唱名声,再次响起!
“太子殿下恭贺东莱先生喜得爱徒!”
“祁王殿下恭贺东莱先生喜得爱徒!”
“首辅陈大人,恭贺东莱先生喜得爱徒!”
哗!
这三道唱名声落下,整个王府文会,彻底沸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