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杨文翰在离开皖东二十多天后,回到了江北指挥部,此时北进山东的工作已经展开。

军部已经批准北上部队为新四军山东挺进纵队,司令员杨文翰、政治部主任 肖国生、代参谋长李振华。王思源任一团团长。二团团长林维先、三团团长叶道志。

这个叶道志就是从皖南出走的那个叶道志,叶道志、徐长胜受了处分来到江北,两人也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虽然降职了但两人也都是勤勤恳恳地做事。这次北上杨文翰不计前嫌把刘道志调来三团做团长、徐长胜做副团长。两人很是意外。如今叶道志就在黄花塘,第三团二个营在徐长胜带领下已经偷渡过洪泽湖进入苏北,他也准备出发了,正好此时杨文翰回到了黄花塘。

叶道志找到杨文翰询问三团团长任命他的原因。杨文翰道:是人都会犯错误,又不是原则性错误,没必要抓着不放。现在北上任务艰巨,你红军时期就做过师长,不用你用谁。你们也不要有思想负担,好好带领部队,打胜仗就是硬道理。";听完后叶道志很感激,表示保证完成任务。

挺进纵队大部分都已出发了,从蚌埠、出发的一团抵达了邳州附近,准备在铁道游击队的引导下越过陇海线,从扬州这边出发的二团都胜利地到达了山东莒县附近,部队正在当地党组织的带领下去沂山的路上行进。两支部按计划在沿途留下武工队和部分部队,沦陷区的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新四军的到来,让他们找到了心骨,很多青年加入到武工队和留守部队中,发展形势一片大好。

11月23号夜,杨文翰、李振华携纵队直属人员、警卫连越过洪泽湖,在泗阳以东登陆,先期到达的叶道志,徐常胜前来迎接,杨文翰、李振华一行人吃了一顿热饭后,和叶道志一起连夜向北急行军,徐长胜带一个连继续在泗阳接应北上的部队。此时日军还未占领苏北,杨文翰、李振国一行人路上没有遇到太大麻烦,一夜急行军,到达新沂马陵山。在马陵山休整了一个白天。到了晚上又上一夜急行军,经兰棱以西进入枣庄以北抱犊崮山区。

抱犊崮山区是杨文翰、李振华的中转点,一团一个营驻扎在这里,还有一个营驻扎在葫芦套。以后整个枣庄以北山区包括抱犊崮、尼山、曾子山等都是一团的防区。

在大炉杨文翰、李振华见到了一团团长王思源,王思源向杨文翰报告了来此地的情况。部队和苏鲁豫皖边区特委取得了联系,在特委书记郭子化、李韶九、郭致远、李微冬和陈永元等人的积极努力下,一团来之前就已创建了抱犊崮山区抗日根据地。在尚岩、大炉、车辋、卞庄、梁邱一带还建立了党组织。一团到来时,特委很热情,应一团要求特委安排进入了抱犊崮、葫芦套。

特委下属义勇队800余人,遭到地方武装围攻损失很大、9月份进入抱犊崮山区,义勇队进山后,生活艰苦,为解决给养问题,经边区省委批准,于1938年9月改番号为国民党山东省第三区专员兼保安司令张里元所属的直辖第四团。

杨文翰立即电告新四军军部转延安总部,要求义勇总队划归挺进纵队,编为第四团,三团抽调一个营划归第四团混编。同时致电江北指挥部要求从新八团抽调一个营北上山东,划归第三团。杨文翰交代王思源开展剿匪及打击顽固本地武装的工作。同时派出政工人员与地方党委一道开展群众工作,按照《敌后抗日根据地建设》大胆执行。

杨文翰去了特委,向特委说明了想将义勇总队划归山东纵队第四团意图,对外还是国军番号。团长由原义勇总队队长张光中担任,政委李乐平,一团负责第四团的训练工作,杨文翰还留下一部电台给四团。杨文翰告知特委一团将派政工人员与特委一起发动群众,并拿出一千大洋支持地方党委,特委可选派一些政工人员进入一团,一团的政工人员缺乏严重。杨文翰鼓励地方党委大胆工作,山东挺进纵队就是他们的后盾。

特委书记郭子化心里很激动,现在正规部队到来了,特委腰杆子也硬了,第四团再也不是孤立无援。而且杨文翰对地方部队、地方党委也非常看重,一来就为四团补充人员、武器弹药,还要求地方党委派政工人员进入一团,并明确表示一团也在特委的领导之下。郭子化预感到鲁南的春天要来了。

杨文翰、李振华就在抱犊崮呆了两天,第三天刚亮就启程前往蒙山,晚上绕过费县进入蒙山,最后在薛庄附近驻扎了下来,由于时辰已晚,杨文翰下令放出警戒,就地宿营。

清晨天蒙蒙亮、薛庄村民薛老三起床去山里砍柴。刚走出村口,就见野地里躺着一群人,还有穿军装的士兵在放哨、有人背着枪在巡逻。哨兵看见了薛老三,和他打招呼:";老乡,这么早就起来了。";薛老三像是见到鬼一样,转身就跑,嘴里还喊着:";过兵了、过兵了。";哨兵也没去追,薛老三一溜烟跑进了村子,也没回家直奔村长家。

";呯、呯、呯,三爷爷快开门,村里过兵了。";薛老三在家排行老三,十八岁,前面两个哥哥已经娶亲了,到了他家里穷的叮珰响,因为村子偏僻薜老三也没见过世面,但他记得村长三爷爷讲过:匪过如梳、兵过如?。此时的他惊慌的砸着门,叫三爷爷快起来。

";老三,你见了鬼了,这么大个人咋咋呼呼的,我看你是欠收拾。";门开了,三爷爷走了出来。三爷爷名叫薛如轩,是三爷爷的爷爷花了十个铜板、一斤肉,请镇上的秀才帮忙取的,读过二年私塾。人好,脾气不小。

";三爷爷、村里过兵了,就在村口";薛老三气喘吁吁。

薛如轩也吓了一跳,转头望向村口,静悄悄的,怒道:老三、你皮痒了,哪有兵。

薛老见三爷爷不信都快哭了:";三爷爷,我骗你干什么?就在村口野地里睡着。";

经薛老三一顿操作,村里人也陆续起来了,往村长这边赶。薛如轩见老三的神情不似作伪,于是叫了两个年老的村民去村口查看。薛老三还要跟着,被薛如轩骂了回去:";看热闹也要分时侯,这是要命的事,滚回家去。";

三个老人战战兢兢的来到了村口,果然野地里一群人已经起来了,一个领头的向他们走来。

三人赶紧迎过去,就要鞠躬。

杨文翰赶紧拦住他们三个:";老人家,老人家你们这么大年纪,向我躹躬是折我的寿啊!";

说着就向三个老人敬了军礼。

三个老人尴尬了,还是薛好轩上前问:老总,你们这是…

杨文翰道:我们是新四军,从皖北过来这打日本鬼子的,我们昨天晚上到的,怕影响大家休息,所以没有进村。就在村口就地扎营了。

三个老人心里很是疑感,薛如轩心道:";天下还有这样的部队,只在戏文里知道有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抢粮的岳飞爷爷,没见过现实中有这样的部队。";于是道:老总,若不嫌弃,我们回村筹集些粮草犒劳大军。

杨文翰道:老人家,我叫杨文翰,你就叫我杨同志吧!我是这支部队的头,我们是共产党的军队,穷人的部队,我们有纪律,不能拿群众一针一线。今天借宝地驻扎,还望老人家不要见怪,另外我们要砍些竹子和木材建设营地。

三位老爷忙道:没问题。这几座山都是村民打柴的山。你们去砍点竹子、木材都没问题。

杨文翰邀请三位老人在营地吃早餐、三位老人连忙推辞,杨文翰也不勉强。对三位老人道:三位老人家,等我安排好了工作,我去拜访各位。

薛如轩带着二位老汉回到村子,大家一起围上来询问是否需要犒劳大军,薛如轩告诉大家暂时不要,等会军队的老总会过来,商量之后再定。

早上部队训练完后,杨文翰安排部队上山打柴,不到二个小时,柴火堆成了一座小山,打柴的过程中,部队意外的打到一头野猪。正在为去薛庄没有见面礼的杨文翰大喜,叫来两位战士抬上野猪,带上李振华直奔薛庄。

这时薛如轩正在家里团团转,他也听到了枪声,正不知道怎么办时,杨文翰前来拜访,他赶紧出来迎接,只见前来的只有4个人,走在最前面的是早上刚见过的杨老总,后面跟着一个年轻人,再后面是两个士兵抬着一头野猪,杨如轩赶紧让大家进屋,杨文翰叫战士把野猪放在院子里,战士放下野猪,走出院外站岗。

薛如轩从屋里拿出两条长凳放在院子里,请杨文翰、李振华入座。口中不好意思道:家里太乱,老总在院子里坐坐。杨文翰拉着。薛如轩和他在一条凳子上坐下。

杨文翰道:初到贵地、也没有什么好送的,早上战士们刚打到一头野猪,我就拿过来了,让村里面的老少爷们尝尝鲜。另外我们到这里影响了村民打柴,我让我们士兵打了一些柴,稍后我叫我士们分到各家各户。

薛如轩愣住了,”杨同志,这怎么使得。";

杨文翰道:薛大爷,我们是共产党领导的军队,是穷人的队伍,薛大爷你可以把我们的队伍看成子弟兵,只要你们有困难,随时可以来找我或者是队伍里的每个人,能帮忙的我们一定帮。

薛如轩真是有点不可置信了。

李振华又道:薛大爷,等我们营地建好后,还会设立一个学校,村里的娃愿意的都可以到学校去读书,不用钱。我们还会设个扫盲夜校,村民晚上可以去学习识字。

薛如轩这下高兴的跳起来,山东是孔孟之乡,教育之风盛行,奈何村里经济有限,如果小孩有个读书的地方,又不收钱,这是天上掉馅饼的好事。

薛如轩急切他道:真的吗?

李振华道:当然,我们也是先修学校再修军营。还有我们部队还需要大量的千层底布鞋,我们提供布料分发给村民,鞋子做好后,我们军队收购。

薛如轩脑袋都被这些好消息砸晕了,一个劲的表示全力支持军队的工作。杨文翰、李振华又和薛如轩聊了聊家常,就告辞四军营了。

两人刚一走,村民就跑到村长家询问情况。薛如轩一五一十的把情况介绍给村民。村民将信将疑,薛如轩吩咐人把野猪分解了,按各家人数的多少分发了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