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大明弘治家的二皇子 > 第186章 从此君王不早朝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皇帝被刺杀,此事实在太严重,整个紫禁城都开始戒严。

负责乾清宫安全的士卒自千户以上诛杀三人。

赵时默剥夺进士身份,其家眷全部流放广西。

李东阳祈求刑部复查此事,弘治皇帝准许,可现在人已经死了,即便刑部假手进来查,恐怕也难查出什么原因。

礼部主事张璁立刻上奏弹劾都察院右都御史洪钟,言洪钟有举荐连带之罪,当治其罪。

在张璁上奏后,都察院左佥都御史陈玉也紧随其后上奏,弹劾右都御史洪钟。

弘治皇帝当即下令,贬都察院右都御史洪钟为贵州布政司右参政。

内阁。

李东阳已经沉浸在震撼之中,和他料想的一样,皇上是要对付都察院右都御史洪钟。

可这代价未免太大了吧!

一个翰林院庶吉士,三名乾清宫高级武官,就这么被杀,仅仅只是换来贬洪钟去贵州?

何必非要如此?

还是说皇上也顺带想给翰林院那群人一个警示?

李东阳神色很是复杂,可事已至此,此事恐怕要盖棺定论,尽管刑部已经假手进来开始审查,但最后肯定会无疾而终。

现在弘治皇帝赢了,无论从什么方面来看,都是彻底的赢了。

一封圣旨从中宫发出来,这是关于封朱厚炜就藩地为昌平的圣旨,圣旨发出来后,无论是内阁六部还是翰林院,都没有人在持反对意见,也没有人在继续上书反驳弘治皇帝。

此前李东阳就觉得这件事还没有结束,原来到这里,才是弘治皇帝的全盘计划。

当初主谋反对给蔚王封地昌平的人,只有全部都拔出了,弘治皇帝才会彻底安心。

刘健、谢迁、倪岳、屠滽、洪钟,五名国家最高权力的官吏,一时间全部黯然离开大明的权力中枢。

整个内阁六部进行了全面的调整。

内阁班子成员是李东阳和焦芳,同时焦芳还兼礼部尚书职。

吏部从屠滽调整到了马文升。

兵部提拔了刘大厦上位。

刑部、户部、工部三堂没有调整,在反对朱厚炜这件事上,这三个衙署的官吏并没有冲锋陷阵。

翰林院死了一名庶吉士,也算是给整个翰林院一种无声的威慑,且翰林院的人才班子全部重新回到职位上,并没有动刀,维持了朝廷的稳定。

这分明就是一场不流血的政变,弘治皇帝以最厉害的手段,维持了大明朝廷现有的平静安宁,并没有给北疆胡虏一点机会。

任何朝廷的政变,都会引起外敌的注意力,他们会趁着大明朝廷内部不稳,国家运转效率低下,从而进行入侵,如此一来,无论是辎重还是粮草,中枢都未必能调得动给边境,无疑是攻打大明的最好机会。

但弘治皇帝并没有给到外敌这种机会,这不由让李东阳深深佩服弘治皇帝的手段。

如果说在这前十二年,他们都觉得弘治皇帝是任人拿捏的绵羊,但现在李东阳才幡然醒悟,此前的那个天子君王,只是想表现出这一面给你看到。

真正能御极控制朝堂十二年还能带着朝堂走向强盛的帝王,真就是那么好拿捏的吗?

真就是那么轻易能被文官控制的吗?

他不过只是为江山社稷妥协,为万民休养生息妥协,想给百姓喘息的机会。

他有着自己的底线,比如他的儿子,谁要动了他的儿子,那他他一定会露出獠牙,这个时候你才知道他并非你想的那么仁慈可欺。

几名护卫一名翰林学士,在帝王眼中,也不过只是蝼蚁,皆可利用屠杀!

李东阳在复盘这次斗争中的一切,作为内阁首辅,新一届的领导班子成员,他必须要想想日后的路该怎么走,该怎么和弘治皇帝相处。

……

与此同时,朱厚炜也在回想着这次斗争事件的始末,直到现在这一刻,事情才算彻底结束,当初对抗弘治皇帝的五名高官,现在已辞官的辞官,被贬的被贬。

一个都没有逃掉。

那个时候弘治皇帝将洪钟调离中枢,看起来似乎是为了分化他们,实际只是为了最后处理洪钟罢了。

只是……父皇十二年来累积起来的帝王名声,恐怕要在这次事件后毁于一旦。

史料会将这次斗争记录的清楚明白,若是后世帝王要拿今日之事为鉴,那罪魁祸首一定会归于弘治皇帝。

现在恐怕那群文官已经在密谋怎么开始撰写和私传弘治皇帝的名声。

至此后,弘治皇帝恐怕再也不是那个仁义恭顺的天子,文官们会借着这件事狠狠书写弘治皇帝的错误。

不过无论如何,当下依旧还是没有人敢明面上去说弘治皇帝一句的不是。

帝王们要防的也不是当下,而是未来。

换言之,父皇正在透支他未来在青史上的名声,当他已经抵达权力巅峰、金钱、权力、美色都不缺的时候,还在乎什么?

不外乎就是个帝王名声。

谁可知当初始皇千古帝王名号,后世多少皇帝争相追逐。

谁又知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对世人的诱惑究竟多大。

朱厚炜呆呆坐在春和宫内,眼眶红润,父皇对他的牺牲不是三言两语就能说清楚明白的。

虽然看上去父皇似乎赢了,可他却输了未来,为了自己,他宁愿如此,从未后悔过。

这是一个父亲对儿子最真挚无私的爱!

……

然而就当李东阳和朱厚炜两个聪明人自以为已经揣摩明白弘治皇帝的意图时。

弘治皇帝又给他们上了一课。

自弘治皇帝被翰林刺杀后,在九月初的朔望朝参他取消了,九月中的望日朝会也取消了。

连续一个月,弘治皇帝都没有在见朝臣,每每都是在暖阁内单独召见内阁六部高官,内阁六部都察院一直在祈求弘治皇帝上朝,外廷文官已经一月未尝见到皇帝真容。

但弘治皇帝却以身体不适为由,全部拒绝。

这不由让李东阳更加不安,他好像误判了弘治皇帝的意图,在诛杀赵时默这件事上,弘治皇帝的目的好像不仅仅只是针对洪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