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旱之年……”
许泽沉吟了片刻。
抬头示意诸葛亮继续说下去。
“君侯,这是学生以多年地势地情,辅以观星之术所察,若是不信亦无妨,此一言告知,学生则回家继续研学,而今世道变化太快,四处皆是乱局,此举也是想多谢君侯赐予徐州一方安宁而已。”
他话语很是诚恳,其实也的确是发自内心的感谢,若是举家迁徙,道路途中有多少艰险尚且不说,家族留下的很多东西恐怕都要遗失。
现在能够居家研学,和世代往来的亲友继续往来,也算是决定了整个诸葛氏的命运,只是兄长不愿屈于许都曹氏,也不想在徐州入仕,于是南下去求学大隐了。
许泽点了点头,笑道:“小子,你说到居家研学,可否知道我们到琅琊来做什么?”
诸葛亮笑道:“办学。”
“你怎么知道?”
许泽错愕了片刻。
诸葛亮笑道:“学生于家中闻许靖先生,孔融先生皆往琅琊而来,此前君侯大举通达商道,安定民心,以巨量的财资收容无业流民。”
“此举,一能立刻安抚百姓;二可修筑道路方便商贾;三则凝聚人心听取衙署之政令,如此不到一个月琅琊已是宛若平盛时那般热闹。”
“这时,待二位举世闻名的大贤到来,便可兴办学之理,吸引各方人士,那些家资巨富之家,一定会乐意到琅琊来居住,因为需要子嗣入三家之学。”
“若是学生没记错的话,君侯得蔡博士代父授学,承得蔡中郎之渊博学问,定然也可成一派。”
“这样,以办学推动商贾发达,再以商旅行走全境,一年之内琅琊就自然而然繁荣起来,学生亦是看准未来此景,方才不愿再生迁居之意。”
诸葛亮坦荡的说到这,再次躬身,面带自信的微笑。
许泽走下来拍打着他的肩头,语重心长的道:“留下来,为我幕僚如何?”
“呃,学生还未及冠……”
“无妨,”许泽笑道:“我有一个弟子,与你年岁差不多,亦在帐中参议,你与他肯定会有许多话聊,他是陆氏中人。”
“学生还想问……”诸葛亮迟疑片刻,开口道:“若是君侯明知今年是大旱之年,可有办法扭转乾坤,耕得百万粮食?”
“有,”许泽笃定的点了点头,自信的咧嘴道:“不需要问什么办法,只要需要一个结果,百姓、屯户只要努力耕种,到了秋收的时候一定会有粮食如数发给他们。”
“我们自初平年间施行军屯开始,到现在从来没有亏欠过百姓,最欠收的一年,都是和商贾大族商议,以粮食凭引为借据,日后奉还。”
“今年亦如此,无论是什么年份,尽力而为,而后百姓一定丰收,可过冬日。”
许泽背后有已经壮大的卫氏,家族收益可敌一州,还有扬州之中九江、庐江两地,以及一条横贯三州的走私暴利之途。
全部可以用来屯粮,粮食亦可从江东、荆州购买,他们囤积的粮食需要出售换取盐铁、农具等,许泽的卫氏工坊有太多东西能换来粮食。
百万斛粮食,算上徐州收成,肯定够了。
而且……大旱之年,未必不是个绝好的机会。
天佑文汇之地,大汉学坛中兴。
此为琅琊兴盛之时机也!
诸葛亮听许泽说完,很快也猜到了一些他的用意,越想越是震撼、生出敬佩之心,许君侯乃是倾尽全力,也要促成大事之人。
今年虽注定是欠收之年,可对于琅琊的百姓来说,也许是最好的一年。
……
莒县北军营,一旬之后,许泽收到了密报消息,东武、诸县的境门打开,关口被青州兵马轻而易举的攻破,而后一路南下直奔莒县而来。
袁谭以相助东武县令扫除贼寇为名,追杀平定当年黑山、黄巾、南匈奴三部余孽,直奔农田,以烧毁粮仓为主。
当夜,莒县北大营粮仓全部被焚烧,若是满囤军粮的话,恐怕要损失十余万斛,所幸只是空营。
许泽趁起火时,率骑军直奔东武,骗开城门后攻下城门,将县令斩杀,伏氏等人抓捕,而后关上了城门,把青州兵堵在境内。
太史慈、许褚领兵追杀,大获全胜。
伏氏很快投诚归降,请求许泽原谅,伏寿更是亲自来求见许泽,为家族求情,想勾起许泽当初在许都也曾受过她恩情之念。
那时身为皇后的伏氏,亦曾赐予过许泽些许赏赐,在东归途中,对许泽颇为感激。
“许君侯,如今物是人非,我家族亦是被逼无奈,先东武外三关仍在手中,可将关口归还君侯,以换取举家平安,如何?”
“为何东武三关还在你们手中?袁氏不是已经攻破了吗?”许泽坐在主位上,奇怪的看着伏寿,这位当年富贵之极的皇后亦是一身朴素衣袍,头发中分而下,随意的扎在后背,显得气质婉约,肤色苍白。
她紧了紧手,思索良久后诚恳的道:“妾身不知,那袁谭只借道,并未占据关口,和伏氏几位家老达成了君子协定。”
“好个君子协定。”
许泽闻言眉目一亮,止不住露出笑容来,这简直是意外之喜,他本来以为能够反攻东武,趁机师出有名的拿下边关就不错了。
没想到现在不光可以斩杀袁谭的兵马,斩获无数,还可以用关口骗来援军,再胜一波!
这种时候袁谭居然还会与伏氏做君子协定,不取关口。
本来他若是占据了三关,守住边境大山,烧毁粮草之后退到东武立刻就能出兵镇守,那可是一只脚完全踏入琅琊。
许泽都已做好了丢失两县的心理准备。
谁能想到结局会是这样!
“速速名你家中家老来见,若是能够建功,还可以将功补过,我和你们伏氏之前的仇怨也会一笔勾销,你兄长虽然刺杀过我,但并未成功,”许泽谆谆善诱,微微凑近轻声道:“我亦不是心胸狭隘之人。”
伏寿闻言知道许泽所言非虚,立刻转身去请,俄顷有几名老者趋步走来,到许泽跟前躬身行礼,愿意写信至袁谭处。
一日见,快马送达北海,袁谭当机立断举一万兵马进三关而守,以防备许泽,磨刀霍霍的准备和许子泓来一场酣畅淋漓的大战!
当夜就被伏击杀得人仰马翻,损失三名将领,狼狈逃窜出关,灰头土脸的躲回了北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