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朱门风流 > 第113章 抄书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听着藏书楼的谈话声,陆清河与陆殊对视一眼迈步进入。

但见阁楼内,八个比人都高的金色楠木书架靠墙摆放。

书架前的圆形大书案更是引人注目,同样的金丝楠木材质,观其整体应是暗合八卦。

圆书案坐有三人正在攀谈,方才的谈话声便是他们发出的。

见两人进来,三人均是起身施礼。

陆清河与陆殊回礼,五人一同在书案坐下相互做了介绍。

得知这次的抄书,其实便是将藏书楼内破损或墨迹失真的书籍重新誊抄。

两人大致转了一圈,便见到许多从未读过的书籍,不由眼中心中暗喜。

随着五人交谈渐深,让陆清河两人意外的是,这三人竟全是童生,皆在为今年秋季的院试备考。

“如此说来你们运气倒是挺不错的,府试通过便可直接备考院试。”

“是啊,我们可是又多等了一年。”

大庆朝院试乃是三年举办两次,三人皆是去年通过的府试,可恰好是没有院试那一年。

五人在聊天中很快便熟络了起来,从三人的口中陆清河两人得知不少消息。

譬如,那位名为魏良的国子监博士,乃是进士出身的大家。

据说在本次府试结束后,便会担任新的府学教授。

因与汤府是故交,这才被请到府上为汤府家学临时授课。

而这汤府家学,虽然是为汤氏子弟设立,但在里面进学的却不止汤家人。

南河府许多有头有脸的人家都愿意把自家子弟送进来。

至于原因,大家也都心知肚明,有一部分单纯是图个汤府的名头;有的则是为了汤府的那位千金小姐。

总而言之,便是人情利益的往来。

“这汤府的小姐名叫汤婉婉,二八年华。听说那是生的花容月貌,乃是府城有名的大家闺秀。

而且其追求者众多,名气最高,希望最大的便是知府之子杜衡与南河首富的三公子沈浪……”

当两人再次听到沈浪的名字,不约而同相视一笑。

如今,他们自然明白山寨遇到的那个沈浪,是个冒牌货。

“该不会……这个沈浪也在汤府吧?”陆殊开口询问。

三人听后相视一笑:“那杜衡与沈浪都在汤府家学,听说为了汤小姐没少明争暗斗。”

听到“真”沈浪也在汤府求学,陆清河不由生出几分好奇,这沈浪到底是何模样?

五人的交谈没有持续太久,小厮便将要抄写的书籍和空白书册,以及笔墨纸砚搬了过来。

笔是上好的狼嚎笔,墨是极品松烟墨,便连砚台都是蕉叶白。

不多时,整个藏书楼便只剩下研墨和翻页的声响。

抄书是不允许有错字的,如果出现错字那一页便要全部撕掉重抄。

因为这些书不但用于收藏,还会给汤府家学的学生借阅。

如果是正在蒙学的学生,很可能便会按照错字来学习,以致误人子弟。

陆清河抄的这本名为【慎子】,创作者乃是战国法家创始人之一的慎到。

在大庆朝,流传最广的便是四书五经和一些话本杂记。

除此之外,大多珍贵书籍都掌握在世家大族,书香门第的手中,其中不乏珍本与孤本。

而这本【慎子】,陆清河前世倒是拜读过。可惜的是因为年代久远只有七篇留存于世。

可如今,在他面前的【慎子】全书共有三十一篇。

这不由让他心中一喜,但也同时发现大庆有些东西还是与后世相通的,感觉就像同一条根系发展出的不同枝叶。

或许这大庆朝只是历史上的无限可能之一。

又或许那些历史上的名人都存在过,但因为某个原因没有成为名人。

至于孔子,老子这些圣人,大概真的是超脱于轮回之外播种者吧!

“天有明,不忧人之暗也;地有财,不忧人之贫也;圣人有德,不忧人之危也。天虽不忧人之暗,辟户牖必取己明焉,则天无事也……”

陆清河先将第一篇默读两遍后才开始提笔抄写,以防出现错字。

写出的每一个字,在脑海中慢慢排列,都深深刻在记忆之中。

时间在全神贯注中悄然流逝。

除了用早食外陆清河与陆殊都没有离开藏书楼,直到申时二刻左右才停下了笔。

期间有一页因为迟疑染了墨,陆清河选择了重新抄录。

他抬眼瞧向窗外西沉的红日,这才伸了一个懒腰起身。

环顾左右,其他四人仍在抄写,手边都有撕掉的书页。

陆清河没有打扰他们,而是悄悄拿起抄录的书册交给藏书楼的管事检查。

那管事五十多岁,躺在门口的摇椅上打盹,大约是听到脚步声,这才睁开了眼。

见陆清河递书册过来,他下意识瞧了眼天色,这才接过翻看起来。

本想品评几句后辈的书法,不想最后竟未想出一句合适的话语,最终也只是“嗯”了一声。

“敢问我可以留在这里看会儿书吗?”陆清河试探询问。

那管事闻言含笑指了指通往二层的阶梯:“去上面看吧,那里安静你们相互都不干扰。”

闻言,陆清河拱手表示了感谢,带着【慎子】轻手轻脚上了藏书楼的二层。

登上最后一阶木梯,他发现这里与一层摆设大同小异,只是没了圆桌,而是在窗边设了书案。

想必平时来这里的人应该是一边欣赏美景,一边读书写字吧?

这样想着,他来到了窗边,不经意向窗外看去。

但见窗外春意盎然,远处的花园中小桥流水,生机勃勃。

陆清河正要收回目光,却意外在花园的亭台处看到几人。

虽然隔得远看不清面貌,但从服饰便能看出是年轻的男女。

一身绿衣的女子坐在亭内,身边站着的应该是丫鬟。

而在亭子外,立有两名男子,皆是锦衣华服,从他们动作来看,似乎在比划谈论着什么?

陆清河看了一会儿,因为听不到声音所以如同看哑戏,索性收回了目光。

将注意力放在了看书以及思考接下来如何解决缺钱的处境上。

而他不知道是,花园中几人所谈论事与他亦有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