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夏一带,姜维率领的蜀汉远征军一路势如破竹。
自从上月拿下公安、江陵后,蜀军顺长江西进,东吴守军节节败退。
此刻,姜维正督军攻打武昌城,城头战火熊熊,喊杀震天。
当此时,姜维正挥军逼近东吴重镇柴桑。
一路上,沿江州县有些惊惶抵抗,但更多城池则闻风而降。
原来东吴连年穷兵黩武,横征暴敛,又因币制混乱导致米粮奇贵、盐铁贱如粪土,百姓流离失所。
反观蜀军沿途秋毫无犯,并且先前荆州数郡一经平定,杨仪立时复苏民生,既平抑粮价又开放盐铁交易,安置流民,深得民心。
因此当蜀军兵临城下时,许多东吴百姓不但不惧,反而盼望解放。
在柴桑城下,吴国守军本准备顽抗,岂料城中百姓夜开西门,迎接蜀军入城。
姜维兵不血刃夺下柴桑,军中士卒目睹当地百姓扶老携幼列道欢迎,皆感慨不已。
姜维更深知,这是丞相仁政之效。
如今蜀军占领的江东郡县越多,沿途百姓的支持也越发积极,大军士气为之大振。
这日晚间,姜维正在中军帐中与众将合议下一步攻势,却见亲兵掀帐奔入:
“启禀大都督,蜀都急报!”
姜维精神一振,连忙展开锦囊,只见上面是杨仪的亲笔手令。
他迅速浏览,面露狂喜之色:
“好!哈哈哈!”
帐中众将见主帅忽然开怀大笑,不禁好奇。姜维朗声道:
“诸位,丞相大人已经平定蜀中叛乱,掌控朝局!当今朝廷内外再无后顾之忧!”
说罢将杨仪来信高高举起,激动之情溢于言表。
众将闻言,纷纷欢呼:
“太好了!”
“杨丞相不愧英明神武,竟如此迅速就铲除了内患!”
原来过去数日,前线将士也收到风声,得知成都有变,人人忧心如焚,生怕后方动荡影响军心。
如今杨仪稳住大局,众人无不欣喜。姜维压了压手,继续道:
“丞相令我们速攻建业,并允诺将抄没逆贼所得全部充作军资,论功赏赐!”
他朗声笑道:
“弟兄们,此番咱们可要为国立下不世之功!大伙儿放开手脚,杀他个痛快!”
帐中将领轰然应诺,个个摩拳擦掌。消息传至全军,将士们欢声雷动。
许多士兵举起长刀,高喊:
“愿为丞相效死!誓破东吴!”
原本经历长途征战的蜀军,因这则捷报与奖赏承诺,士气空前高涨,人人恨不得立刻跃马冲杀,再建奇功。
姜维见士气可用,第二日便整顿兵马,分水陆两路齐头并进,向东吴都城建业疾进。
蜀军锐不可当,沿途吴军闻风溃退,不敢稍作抵挡。
一路上,姜维令先锋张嶷、廖化等将连克湖孰、秣陵诸地,直逼建业城下。
短短数日,便推进至建业城下!
建业城外,姜维大军安营扎寨,距城不足十里。
建业城墙高耸,护城河宽阔,吴国最后的精锐部队皆集中于此,局势仍不容轻视。
正在此时,有探马来报:
“启禀大都督,东吴营中走出一支使者队伍,打着白旗朝我军而来!”
姜维闻言,冷笑一声:
“哦?孙权坐不住了么。”
他当即传令全军原地戒备,且看对方使者耍什么花样。
不多时,吴国使团十余人已抵近蜀军营前,为首一名中年文臣,高举双手示意无兵刃,朗声喊道:
“请蜀军主帅出营相见!我乃东吴廷尉孙峻,奉吾主之命前来议和!”
姜维闻讯,缓步登上寨墙,远远望着那自称孙峻的吴使,朗声道:
“孙权可终于想起议和了吗?!”
那孙峻拱手陪笑:
“姜大都督雄师在此,吴主诚心愿罢兵言和。我家陛下有言,只要蜀军退兵,东吴愿称臣纳贡,永修盟好!”
他语带诚恳,态度放得极低。
姜维哈哈一笑,声若洪钟:
“议和?你家吴王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前些时日派使诈降,引我军休战,转头又袭我荆州边境。”
“这等背信弃义之徒,也配谈和?!”
孙峻连忙辩解:
“那是误会!误会啊!实因此前蜀中内乱,我主误信谗言,以为丞相杨仪已死,方才贸然出兵……现今真相大白,吴主幡然悔悟,这才亲遣我等前来请和。”
姜维闻言,更加不屑:
“哼!你等朝三暮四,焉有诚意?我奉丞相将令,此番不取孙权项上人头,绝不收兵!”
孙峻见对方油盐不进,仍不死心,高声喊道:
“大都督,贵军连年征战,士卒疲惫,我主愿献上金帛百万石,战马千匹,只求停战退兵!”
话未说完,姜维已双目一瞪,厉喝如雷:
“住口!你等虚言诱降,本都督岂会上当!”
“他杀气陡起,拔剑直指,“来人,把这班吴狗给我拿下。”
早有埋伏在侧的数十名铁甲军士如猛虎般扑出,将措手不及的东吴使团团团围住。
孙峻面如土色,连连后退:
“姜……姜将军且慢!吾主是真心。”
姜维冷笑:“真心?晚了!”
他手起剑落,只见一道寒芒闪过,孙峻人头冲天飞起!
顷刻之间,蜀军兵士如狼入羊群,将剩余十余名吴国使者乱刀砍翻,惨叫声顿作一团。
转眼间,血染沙场,东吴使团十余人尽被屠戮。
唯独一名最年轻的小使者被姜维故意留了性命。
那小使满身鲜血瘫坐在地,望着同伴无头的尸身,吓得魂飞魄散。
姜维命人将此人拖到面前,沉声道:
“回去告诉孙权,此前东吴求和却屡屡反复无常,如今再无可信之言!”
“蜀汉大军即日抵达建业城下,叫他洗干净脖子,等着问斩!”
那小使连连磕头,哭号着被士兵推出营去,一路狂奔回建业报讯。
且说建业城中,孙权正焦躁不安地等待着使者回音。
当他得知姜维大军再次逼近,心急如焚,连夜召集群臣商议对策。
一众文武面面相觑,无计可施。
前几日蜀都内乱的消息传来时,孙权曾大喜过望,打算乘机反攻收复失地。
但未及行动,蜀国朝变已平,姜维又倾全力东进。
短短时日内,东吴几乎半壁江山沦陷,如今敌军逼近首都,情势危急万分。
孙权疲惫地坐在龙椅上,喃喃道:
“难道天要亡我东吴?”
正说着,一名近侍匆匆呈上一封秘信:
“陛下,这是魏国八百里加急送来的书信!”
孙权精神一震,急忙拆阅。只见信中言辞恳切,乃魏帝曹叡亲笔所书,大意劝孙权立弃建业,向北转移以保留元气:
“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更暗示魏国愿接应东吴王室入境,以待日后东山再起。
孙权看完此信,脸色阴晴不定,握紧了拳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