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群臣相顾,皆骇然失色,险些以为梁烁失心疯了。

毕竟,这一万监门卫,皆是万里挑一的老兵,弓马娴熟,武艺精通。

只为守御姑臧,护皇宫不失。

与五千千牛卫,合为禁军,拱卫朝廷,保护张雍。

可谓重中之重。

如今,梁烁竟然建言,将一万监门卫尽数派出,只为围困高楷,且此事并未证实。

若非他为吏部尚书,国公,位高权重,群臣早已破口大骂。

若无这一万监门卫,姑臧城池形同虚设,一旦敌军来攻,可长驱直入。

届时,他们岂能幸免?

韦师政按耐不住,拱手道:“陛下,梁烁危言耸听,又建言调走监门卫,不顾陛下安危。”

“如此居心不良之人,怎能立于庙堂之上,还请陛下重罚。”

曹贞附和道:“陛下,若无监门卫,姑臧旦夕可破。”

“依微臣看来,梁烁实有谋逆之心,望陛下明察。”

梁烁正要开口辩白,却见张雍挥手打断:“此事休要再提。”

“梁烁,你出言无状,即刻归家自省。”

“胆敢再犯,朕必严惩不贷。”

梁烁咬了咬牙,开口道:“陛下既不欲派军,可将许纯、淳于滔二人调回,另派稳重之人前去镇守。”

然而,张雍起身回返后宫,毫不理会。

梁烁忍不住悲叹一声:“陛下如此惜身,必有大患。”

“大凉危矣!”

曹贞、韦师政二人听闻,联袂上书,述说此事。

张雍怒不可遏,连发三道旨意,将梁烁降为吏部侍郎、郡公、又罚俸一年,勒令闭门思过。

群臣见此,除却寥寥几个亲信,竟无一人上书劝谏,反而幸灾乐祸,巴不得梁烁失去圣宠,跌落尘埃。

“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

“咱们呐,就等着瞧他身死族灭的一天。”

“是极!”

“谁叫他整日里标榜一介孤臣,赤胆忠心,呵!”

“如此清高自许,莫非我等皆是结党营私、身怀异心之人?”

“他早该有此下场,痛快!”

耳边隐隐传来冷嘲热讽,梁烁微微蹙眉,却并未理会。

心中哀叹:“陛下老迈了,雄心壮志不再。”

“忆往昔,此等危急时刻,必能破釜沉舟,即便姑臧无一人防守又如何。”

“只要将高楷围困在神乌,旷日持久,他必不能久持,迟早被大凉覆灭。”

“届时,陇右道唾手可得,有这十二州、数百万军民于麾下,何惧突厥?”

“可惜,陛下只想偏安一隅,贪图享乐。”

“殊不知,王威便是前车之鉴,唉!”

梁烁意态萧索,回返府邸,振作精神,提笔修书一封,交予一人:“务必将此信,送至李将军手中,不得有误。”

“是!”这人匆匆而去,待出了府邸,快马加鞭。

却不防这一幕,落在一人眼中,他眸光一闪,悄然跟随前去。

……

且说神乌三十里外,一支大军急行而来,尘土遮天。

一面金色“李”字旌旗,迎风飞舞,旗下一员大将,神态严肃,正是李正则。

他远眺前方,连连甩动长鞭,催促大军疾驰,心中不好的预感越发强烈。

便在这时,一员斥候飞奔而来,滚鞍下马,满脸惶急:“禀大将军,前头传来急报,嘉麟、番禾皆已失守。”

“便是神乌……神乌也易主了!”

“这如何可能?”李正则大惊失色。

“大将军,此事千真万确。”斥候提心吊胆,拜道,“高楷设下诡计,夺取嘉麟,番禾,郭郎中死于非命,魏郎将畏罪潜逃。”

“又趁许明府、淳于郎将二人不和,假扮运粮兵马,突袭神乌。”

李正则厉声道:“这二人如何了?”

“许明府、淳于郎将,死在战乱之中,尸首置于菜市口,遭……遭城中军民唾骂。”斥候嗫嚅道。

李正则身子晃了晃,竟一头栽落马下。

“大将军!”诸将齐声惊呼,慌忙扶起。

李正则挥手推开诸将搀扶,嗓音嘶哑道:“传我军令,速速行军,赶至神乌,将高楷围在城中。”

“敢有延误者,斩!”

“得令!”诸将不敢怠慢,连忙派传讯兵卒奔走相告。

三万兵卒昼夜不休,本就筋疲力尽,此刻听闻军令,又要加速行军,不由怨声载道。

李正则听闻,寒声道:“将口出怨言者,一律斩首,以儆效尤!”

一时间,数百人被拉去行刑,哭喊声、求饶声、痛骂声震天。

一名都尉颇为不忍,劝谏道:“大将军,儿郎们日夜不停,已是强弩之末。”

“如此严刑峻法,毫不留情,恐怕人心惶惶,难以治军。”

李正则沉声道:“我岂能不知,奈何,眼下危如累卵,若不即刻回返神乌,围困高楷。”

“天倾之祸,转眼即至!”

“大将军,何至于此?”都尉满脸疑惑,“高楷纵然诡计多端,终究劳师远征,粮草不继,必不能长久。”

“何况,姑臧城为我大凉京师,城坚池深,守御严谨,纵有十万大军,也绝非轻易可下。”

李正则叹道:“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姑臧纵然固若金汤,却有陛下与满朝文武,以及数万军民。”

“倘若高楷兵临城下,岂非震动朝野,人心动荡,我大凉威势荡然无存。”

“况且,突厥一向对我大凉虎视眈眈,倘若趁机来攻,与高楷两面夹击,大凉岂能久持?”

“届时,不光陛下震怒,下旨问罪。你我袍泽父老乡亲,皆难以幸免。”

“身死族灭之祸,近在眼前,怎能迟疑?”

都尉神色一震,惴惴难安:“大将军,虽如此说,儿郎们疲惫至极,恐怕有厮杀之心,却无厮杀之力。”

李正则斩钉截铁道:“养兵千日,用兵一时。”

“我等深受陛下之恩,这危难之时,怎能不拼死以报?”

“纵使拼尽最后一人,流尽最后一滴血,也要将高楷围在神乌,不得寸进。”

都尉咬牙道:“大将军,倘若高楷已然起行,奔赴姑臧,那该……”

李正则猛然挥手:“断无可能!”

“我观高楷行事,颇为稳重。每攻下一城,必要驻留数日,收取户籍图册,了解风俗人情,安抚民心。”

“他虽一夜拿下神乌,但绝无可能顷刻前往姑臧,否则,后方不稳,他却孤军深入,必有兵败身死之祸。”

“我料他必在城中,须得赶在他出兵之前,围住神乌,方可扶大厦于将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