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千年世家:苏氏的传承 > 第9章 苏礼安与张角交谈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苏礼安强压下心中的惊骇,眼神变得深邃起来:

“张角,你完成了我苏家数百年都没人完成的事情啊”

张角听闻此言,不禁为之一震。关于苏家的种种神异传说,最近一次有明确记载也是在百年之前。

在他尚未领悟《太平要术》中的符水治病之术时,只当那些传说不过是苏家为了稳固其天下第一世家的地位,故意营造出的震慑之法。

然而,自一年前他成功习得符水之术,往日坚定的想法开始悄然动摇。

他内心深处隐隐觉得,苏家的神异或许并非空穴来风。于是,他曾有过前往云梧苏家一探究竟的念头,想要亲眼去探寻那神秘背后的真相。

但无奈太平道事务繁杂,诸多琐事缠身,这一想法终究未能成行。

此刻,面对苏礼安的话,张角双手抱拳,恭谨却又带着一丝谦逊地说道:

“苏大人何出此言,角这微末之术,不过是些旁门小技,又怎敢与苏家神异相提并论?”

苏礼安微微摇头,并未解释:

“张角,你不必妄自菲薄。你凭借残篇就能领悟符水治病之术,实非常人可比。《太平要术》的完整典籍我苏家一直妥善收藏着。

我此次会在此地停留几日,这期间我会修书一封传至族中,让他们将一份抄本送来,届时便将这抄本交付于你。”

张角听闻此言,先是一愣,随即眼中闪过惊喜与感激之色:

“苏大人,此等厚恩,角实难承受。《太平要术》于苏家而言,必是珍贵非常的典籍,大人竟愿将抄本赠予我,角实在惶恐。”

苏礼安见状,嘴角微微上扬,和声说道:

“不必如此多礼。我观你心怀天下,有匡扶黎民的远大理想。我曾游历数州,见过形形色色的教会教派,唯有你所创的太平道最合我心意。

我苏家虽作为世家大族,但一直以来也将黎民百姓的福祉放在心上。你的太平道教义,与我苏家先祖济世为怀的理念颇有相通之处啊。”

接下来数日,苏礼安和张角每日都会寻一处静谧之地,交流太平道的发展。

二人起初将话题聚焦于《太平要术》。苏礼安本人虽未曾深入钻研过《太平要术》,但苏家底蕴深厚,族中诸多先辈都曾研读此书,并留下了诸多独到的感悟与见解。

苏礼安身为家主,自然都有所涉略,也就对其中内容颇为熟稔。借此也为张角解开了许多之前钻研残篇时遇到的疑惑。

此后几日,二人的话题渐渐从《太平要术》拓展至太平道的发展规划与济世良策。

与《太平要术》相比,苏礼安显然更在意太平道所秉持的济世之策。在他看来,那些神异之术纵使奇妙,终究作用有限,根本无法拯救天下间饱受苦难的苍生。

若不是心怀此念,他也不会背上行囊,游历大汉的山川大地,深入探寻这个庞大帝国潜藏的弊病,一心想要寻求改变现状的方法。

毕竟,凭借苏家那神秘且强大的神器,倘若他只图个人的荣华富贵或是满足私欲,这世间又有谁能阻拦他呢?

这期间,张角向苏礼安说了太平道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如资金短缺、人才不足等问题。苏礼安凭借苏家多年的家族经营经验,为张角给出了许多建议。

与此同时,苏礼安也敏锐地看到了太平道广泛信众背后所蕴含的巨大潜力。

他将苏家在水利灌溉和农耕技术方面积累的丰富经验传授给张角,然后借助太平道庞大的信众网络,将这些实用的技术推广开来。

不知不觉间,已经过了十日,此前苏礼安传信要的《太平要术》也已经送到。

“张角,书已经到了,我也要走了,此番能遇见你,也是不枉我数年游历啊。”苏礼安双手抱臂,脸上带着几分洒脱与快意。

张角听闻,神色一怔,眼中闪过一丝不舍,拱手道:

“苏公这就要走了?这些日子与苏公促膝长谈,我获益匪浅,太平道发展之难题也因苏公的建议有了解决之法,实在不忍苏公离去。”

苏礼安拍了拍张角的肩膀,笑道:

“天下无不散之筵席,人生聚散本是常事。我游历四方,本就是为了探寻世间弊病,寻求变革之法。与你相识,让我看到了太平道济世救人的决心,也让我明白这世间还有如此多心怀苍生之人。”

张角恳切道:

“苏公之才,当世罕有。若能留下,与我一同壮大太平道,为天下百姓谋福祉,定能成就一番大业。”

苏礼安笑道:

“我这家主若是走了,苏家又该怎么办了”

张角听闻,瞬间露出震惊之色。此前他只以为苏礼安只是苏家普通弟子,毕竟苏家子弟除了出入庙堂,鲜少离开云梧,更别说家主了。

苏家历代家主皆世袭云王的尊号,还被赐予加九锡的无上殊荣。这等地位可谓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尤其是在如今这乱世之中,朝廷势微,皇权旁落,各方势力纷争不断,而苏家家主,已然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天下第一人。

好一会儿,张角才回过神来,连忙拱手弯腰,深施一礼,说道:

“云王驾临,是角有眼不识泰山了。”

苏礼安脸上绽放出温和笑意,抬手虚扶,道:

“不必如此多礼。此番与你相谈甚欢,我也获益良多。这乱世之中,你心怀百姓,为太平道奔走,实乃大义之举。日后若有难处,可持此玉佩前往苏家,苏家定当为你排忧解难。”言罢,便取出一枚温润玉佩递予张角。

张角赶忙双手接过玉佩,恭敬弯腰:

“多谢苏公。太平道定不负苏公嘱托,角定不负苏公信任。”

苏礼安微笑颔首,而后转身登上马车。

车夫轻抖缰绳,马儿嘶鸣着缓缓起步,车轮滚动,扬起些许尘土。

张角站在原地,目送马车渐行渐远。

马车在道路上平稳前行,苏礼安靠在柔软的垫子上闭目沉思。

此次与张角结识,苏礼安敏锐察觉到民间力量正暗自涌动,犹如潜藏于地底的暗流,即将喷薄而出。

而张角修成《太平要术》一事,更如巨石投入他心湖,激起层层疑惑涟漪。苏家先辈们不乏智慧卓绝之人,却始终未能修成此术,为何张角却能做到?

这其中究竟藏着怎样不为人知的奥秘?或许,这一切谜团的答案,只有等苏砚清醒后才能揭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