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六十二章 杂交水稻

像是听到了汉武帝问询似的,光幕突然换了内容。

【什么是杂交水稻。】

“水稻......杂交?”

汉武帝懵了。

“这东西怎么杂交?”

他的声音不自觉地提高,带着几分难以置信。

“总不能像驴马那般畜生,到了发情之时便自动交合吧。”

想到此处,汉武帝不禁摇了摇头,觉得这种事情极为荒诞。

“真要如此,那还是作物吗?”

“怕不是成精了!”

......

就在汉武帝满心疑惑之时,视频开始播放。

画面中,科研人员们身着洁白的工作服,戴着防护手套,手持特制的工具,小心翼翼地穿梭在一片绿油油的水稻田之间。他们弯下身子,专注地摆弄着水稻的花蕊,像是在进行一场极为精细的手术。

“哦?”

汉武帝眨了眨眼。

“人为干预吗?”

“可这般大费周章,又意欲为何?”

“难不成......”

汉武帝忽然想到了什么,瞳孔骤然放大。

“难道此法能够提高产量?”

他猛地坐直身子,声音中带着难以抑制的兴奋与期待。

“对!一定是这样!”

汉武帝眼中闪过一道锐利的光芒。

“五谷之物,乃百姓生存之根本,自是产量越多越好。”

“我大汉朝的种植手法虽比先秦时期要强的多,但水稻的亩产量也不过每亩两石,完全不够天下百姓分食,更不要说后世十五亿的百姓,若产量跟不上,自是无法养活如此庞大的人口!”

(为了方便对比,后面就都用斤了。)

言罢,汉武帝身形一转,面容严肃,目光炯炯地看向桑弘羊。

“你身为大司农,肩负天下农事重任,务必将这杂交水稻之法牢记于心,深入研究!

“臣明白!”

桑弘羊连忙抱拳,态度恭谨,言辞间满是决心。

“臣即刻便回府,召集我大汉最擅农事的农官,以及经验老到的老农,一同研习这来自后世的神奇水稻之策,定不负陛下所托!”

“嗯。”

汉武帝点了点头,看着光幕说道。

“此乃关乎我大汉兴衰、百姓福祉的关键。这杂交水稻之法,若能在我大汉落地生根,必能开创前所未有的盛世。定能福泽万民,功在千秋!”

......

与此同时,光幕道。

【杂交水稻是将两种不同的水稻品种进行杂交,培育出具有更好特性的水稻。】

【它的关键原理是“杂种优势”,意思是杂交出来的后代在生长速度、产量和抗病抗灾能力等方面比原来的品种更强。】

大秦。

嬴政吧唧了一下嘴道。

“怎么听怎么像骂人。”

“杂种?”

“还优秀?”

“优秀了还能叫杂种吗?”

“那什么父皇。”

扶苏道:“这两者读音可不一样啊。”

“咱们说的杂种,种字读轻声。”

“光幕说的杂种,种字是三声。”

闻言,嬴政白了他一眼道。

“你挺聪明是吧?”

“那朕问问你。”

“咱大秦的口音和后世的口音一样吗?”

扶苏:“......”

嬴政哼了一声

“这就是个bUG!”

“你非得说出来!”

“显着你了是吧?”

扶苏:“儿臣错了。”

......

光幕继续。

【杂交水稻的培育通常采用“三系法”,即利用三种不同的水稻品系。】

【雄性不育系(母本):这种水稻不能产生正常的花粉,无法自花授粉,必须依靠其他品种的花粉才能结籽。】

【恢复系(父本):这种水稻的花粉可以使雄性不育系结籽,并且杂交后代能够恢复正常的育性。】

【保持系:用于与雄性不育系杂交,保持其不育特性,以便持续生产不育系种子。】

【通过这三系的配合,杂交出来的水稻产量通常比普通水稻高20%-30%。】

【并且抗逆性强,对病虫害、干旱、盐碱等逆境有更好的耐受性,并且还可以在不同的气候和土壤条件下种植。】

看着上述杂交水稻的方法。

汉武帝摸着胡子道。

“说白了......就是水稻被绿了是吧?”

“原本是自家的花粉授粉,现在却换了别的花粉来让它结籽,是这么个道理吧?”

一旁的桑弘羊听闻此言,微微一怔,随即恭敬地回应道。

“陛下所言虽通俗,却也形象地道出了其中关键,想必这杂交水稻之法,确实是借助不同水稻品种的花粉,让其结合,以培育出更优良的品种。”

“不过,如何分别雄性雌性这点,臣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

大明。

朱元璋眉头微蹙,抬手挠了挠头,满脸困惑地开口道。

“这杂交水稻的培育方法,咱算是知晓了,可其中原理…… 实在是让咱有些摸不着头脑。”

听闻此言,一旁的朱标上前一步,恭敬说道。

“父皇,儿臣对这其中道理,倒是略有领悟。”

“哦?”

朱元璋眼中闪过一丝期待,忙道。

“那你快细细跟咱讲讲!”

“遵旨。”

朱标微微欠身,有条不紊地说道。

“父皇,儿臣以为,这杂交水稻之法,或许与先前光幕所述的近亲遗传有所关联。”

您瞧,水稻同一株花中,雌蕊与雄蕊并存,若将其拟人化,它们的关系就如同亲兄妹一般。”

“之前光幕提及,近亲婚配所诞下的子嗣,往往多有问题。以此类推到稻谷身上,儿臣揣测,这‘问题’是否就体现为产量减少呢?”

“诶?”

朱元璋眼睛一亮,恍然大悟道。

“嘿,你这么一说,还真有道理!”

他略一思忖,接着说道。

“也就是说,后世之人不让稻谷这般‘近亲繁衍’,引入其他稻谷的花粉介入,以此来扭转基因方面的问题,是这个理儿吧?”

朱标点了点头:“儿臣觉得应该是这样。”

(常规水稻其实不属于近亲遗传,不同的水稻品种具有不同的基因组合,即使是自花授粉,其基因库仍然包含了来自祖先以及在进化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变异基因,并非是近亲繁殖所导致的基因高度相似和狭窄。我只是站在古时的角度,猜测他们会有的想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