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丁显、马京二人因在谈话中说当今天子错杀误杀,现在朱雄英这位吴王就在眼前,且把他们二人的谈话听了去,心中十分战战兢兢,他们深知此番言论若被追究,后果不堪设想,极有可能耽误即将到来的春闱会试,前程就此断送。
朱雄英将他们二人的担心看在眼里,于是安抚道:“二位先生不必拘束,方才我仅仅只是路过,并没有听清二位所说!”
马京眼珠子转转,突然醒悟过来,说道:“谢吴王殿下!”
他心里明白,朱雄英若真未听见,何必特意解释,这明摆着是告诉他们两个,刚刚的话我听见了,但是我不在意,没有要问罪的意思,你们放轻松!
朱雄英坐在凳子上,示意他们二人也找地方坐,说道:“二位应该是进京赶考的学子吧,你们既然可以参加会试,可见乡试有名,已有举人功名,为何还屈尊,在我处当个教书先生呢!”
年长的丁显看起来也才不过三十,正是意气风发之时,但闻听朱雄英的话,说道:“殿下有所不知,我二人皆是寒门出身,中举之时乡里是给了一些盘缠路费,但因山高路远,京城之物价格昂贵,入不敷出之下,只好卖些学问!”
朱雄英听后点了点头,这年月,读书人大部分是些大地主的子弟,家中典籍笔墨等并不缺乏,也有些像是丁显、马京这样的,家道中落,有些闲钱拿来读书,但是并不是很多,生活过得十分拮据!
比如说明初大儒宋濂,他就出身于一个小地主家庭,但还是‘天大寒,手指不可屈伸!’‘家贫,无从致书以观!’。这些寒门学子翘首以盼,就渴望金榜题名、光宗耀祖,从而改变自己的出身!
“我见二位先生谈吐不凡,听口音与应天不同,不知是何处人士?”
二人对视一眼,还是年长的丁显率先开口道:“殿下,我是福建建阳人!”
“我是陕西武功县人氏!”
朱雄英在于他们一番交谈之下,慢慢了解了他们二人。原本历史上,丁显确实才华出众,博通经史,在这次科举之中能位列前五,但距离状元还差点意思,是因为朱元璋身上发生的一件特殊事情,让他成为了状元!后来因为上书言辞过于激烈,引得朱元璋不满,被贬去看了十五年大象!
至于马京,一直活到了洪熙年间,期间还因为跟朱高熙不对付,坐了几年大牢!
可以说,两人都是良才美玉,朱雄英与二人谈天说地,询问经史子集,二人侃侃而谈,口若悬河。对治国之道都有自己各自的见解,才华出众,也是,能在全国读书人之中,考中举人进士的,那一个都是人中龙凤!
一连谈论了一个时辰,朱雄英对二人已经了解的差不多了,于是开口问道:“二位既然在这流金研究院待了有一阵子了,可对教授工匠知识有什么疑问吗?”
马京率先回答道:“殿下,以在下看,对工匠教授一些知识自无不可,特别是数学,这对于工匠统一制作标准,提高效率十分有效!”
“还可以提升工匠的素质,让其技艺传承有了统一的标准!只是...”丁显停顿了片刻,说道:“只是我大明火器已经冠绝天下,如此人力物力研究新式火器,是否有穷兵黩武之患?”
朱雄英一听,皱起了眉头,看样子这人确实说话不中听,在自己的地盘上说自己这么做是穷兵黩武?怪不得老朱让他去看大象呢,每天这么来上几次,老朱那个小心眼的确实受不了!
但他还是耐心说道:“先生有所不知,去取纸笔来!”他对着旁边的王老吉说了一声,王老吉立刻扫视四周,从房间一角取来纸笔,又搬来一个书案,蹲在一旁开始磨墨!
朱雄英拿起一张白纸,扑在桌案上,提笔将大明的海岸线和长江黄河勾勒出来,对着二人说道:“二位可知大明周边有何国家?”
二人也是饱学之士,一看就知道这是简易版的大明舆图,于是丁显开口说道:“北方有伪元,东南有朝鲜,东边隔着大海还有日本、大小琉球!”
“东南有安南、真腊、暹罗、苏门答刺 白花国等!”
这二人每说出一部分,朱雄英就在地图上标注一部分,慢慢的,绘制成了一副简易的地图,其涵盖了东亚、北亚、东南亚、中亚等大片地区,直到二人已经说不出什么了,疑惑的看着朱雄英,问道:“殿下,这是为何?”
朱雄英询问道:“二位先生,请问铁器何时兴起,火器从何处发端?”
“铁器始于春秋战国,火器发端于前宋!”
“无铁器时,各国兵器农具皆是青铜所造,铜矿稀少,韧性不佳,容易断裂,自从铁器兴起,武器更新换代,农器也迎来变革,大汉之时,凭借铁器盔甲之利,威压四方,其盛名绵延至今!这岂不是研究武器所带来的吗?”
“火器之时,蒙古人凭借火器铁骑横扫大陆,即便是我泱泱华夏,也遭受百年欺凌。洪武大帝驱除鞑虏之时,火器也曾显威。可见武器先进是国家之命脉!”
“茫茫大海之外,不知有多少国家,其人未必比我愚钝,其心未必有我良善!前宋往前,中原只有北方蛮夷之祸,现北元未除,倭寇又为祸患,岂不知往后百余年,是否还有其他国家,拿着更先进的武器,侵犯我大明疆土,重现前元之祸?”
“所以,本王建立这流金研究院,是想我华夏无论何时,都保持武器优越,建立万世之基!”
“丁先生,你还觉得大明火器会一直冠绝天下,还觉得这是穷兵黩武吗!”
丁显和马京二人听完朱雄英所言,陷入了沉思,朱雄英所言,是为大明以后的以后考虑,而他们只看到了眼前,可以说他们不思进取,也可以说朱雄英杞人忧天,但是,谁也不能保证朱雄英所说的事情不会发生。
“殿下所言,极有远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