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都市言情 > 1977,开局女知青以身相许 > 第120章 可惜海子结了婚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院子外的一声呼喊,顿时就让编辑部的所有编辑们,全都齐唰唰站了起来。

“是作协那边来的信?”

“还是巴老和钟老都写的?”

“太难得了吧!一天之内,三位泰斗,都为了海子的这一首《一代人》写信而来?”

“其实也难怪,这首《一代人》虽然不如《面朝大海,春暖花开》那么丰富和浪漫,但却反而能够用一句之诗,就引发许多人的共鸣。内涵丰富啊!”

“我第一次看《一代人》的时候,你们知道么?我半夜流了一晚上的泪,但是第二天早上起来的时候,看到阳光从窗户射进来的那一瞬间,我又充满了对未来的无限希望!”

“是的啊!《一代人》这首诗,就是有这样的魔力,能让你立马想起人生最灰暗的时刻,但是却又不会让你一直沉湎在过去的悲伤当中。

希望!对!就是希望!光明与希望,是这一首《一代人》给我们所有人带来的……”

……

编辑部内,大家虽然还没有看到巴老和钟老的信,却纷纷开始说起,自己对《一代人》这一首诗的额外感慨起来了。

之前他们虽然都有讨论过《一代人》这首诗的文学价值,但是毕竟他们都是这么熟的同事,大家多少会将真情实感给隐藏一些。

可是现在,都忍不住,把看到《一代人》这首诗第一时间的反应和感受,全都给吐露了出来。

“这首诗是真的好呀!”

李英看到这一幕,心里也是一阵暖暖的。

脑海当中,突然就浮现出林火旺当初在招待所里念出这一首诗的那画面来。

当时是下午,阳光从窗户洒进来,照在他的脸上和身上。

林火旺整个人,是那样的金灿灿,发着光,就这么永远地住到了她的心里面去了。

《一代人》啊!

不由得,李英也有点悲伤了起来。

像林火旺这样才华横溢的大诗人,自己能够有幸结识,已经是滔天之幸了。

她不敢奢求更多了,只是心中对于林火旺的妻子柳茹梦,有无限的羡慕与……一点嫉妒吧!

下乡!当知青。

居然都能碰到这样天才的农民诗人。

李英不由得都有些后悔了,当初父母托关系,帮她找到《诗刊》这样的工作,从而避免了下乡。

她觉得,自己会不会像柳茹梦一样,反而失去了一个结识一辈子优秀的另一半的机会呢?

“哎呀!我在胡思乱想什么呢?林火旺这样的农民诗人,恐怕全中国都只有他一个吧!

我这简直就是异想天开,难道说,我不在《诗刊》工作,下乡去当知青的话,就能遇到林火旺这样优秀的男生了?”

耻笑了一声自己的幻想,李英又将目光聚焦到现实当中。

主编严辰已经到院子里,从作协的工作人员手中将信给接了过来。

“哈哈!刚刚郭老的信,让我们大家都好生紧张了一下。

这一次是巴老和钟老的信,大家就不用紧张了。

但是,激动还是要激动的,这可是咱们国家近代最有名的两位文坛泰斗呢!

我们《诗刊》所刊登的主打诗,能够得到两位泰斗的认可。也从侧面说明了我们《诗刊》的成功,是我们编辑部的成功,没有让大浪将金子给埋没了,我们终究还是把金子给淘出来了。”

说了一番激动的场面话之后,主编严辰打开信封,从里面掏出了两页信纸来。

同样两名文学泰斗也是惜字如金,一人就写了一句对《一代人》的评价。

巴金巴老写的是:“用两行诗完成了一代人的精神自传,是中国新诗史上的微型史诗。”

而钱钟书钱老则是写道:“在语言的炼金术中,将政治创伤转化为美学震撼。”

这两句话的评价,都将《一代人》的文学价值与精神价值,都推向了又一个高度。

“好呀!真的是太好了,下一期我们要不就做一个《一代人》的专题吧!

再约上一些现代诗人,做一些关于《一代人》这首诗的解析与赏析。

附上郭老、巴老、钟老三人的评语,绝对够分量了。”

副主编田间也是无比的激动,反复地看着两位文坛泰斗的评价,心中有无限的感慨,顿觉自己这个《诗刊》副主编当得光荣至极,可以见证这样的历史时刻。

“李英同志,你看到了吧!这是巴老、钟老,对海子《一代人》的高度评价。

包括刚刚郭老的那一封信,我建议,我们留一个副本,然后把原稿,都寄给海子吧!

还有一些读者的来信当中,你也选出一些来一同寄去。你意下如何?”

主编严辰,将这两封信,交到了李英的手中,笑着说道。

“好呀!这简直是太好了,我相信林……哦不!海子知道《一代人》得到了文学泰斗们的高度认可后,绝对也会开心得不得了。”

李英非常郑重地接过信纸,心里一阵澎湃激昂。

一直到下班回到家里,她的精神依旧激动不已。

连母亲喊她吃饭,她都有些心不在焉。

“什么事这么出神呀?李英同志!你妈喊你吃饭了呢!”

李母拍了拍女儿的肩膀,笑着问道。

“啊?妈!我正想事情呢!”李英回过神来,有点嗔地说道。

“哟!到底是想事情,还是想男人呀!

小英,你从东北回来以后,妈就发现,你经常这样发呆。

你老实告诉妈,是不是看上谁家的大小伙了呀?

你放心!妈绝对支持你自由恋爱,只要你确定下来,妈厚着这张脸皮,去帮你上门提亲,绝对帮你把如意郎君给娶回家来,怎么样?”

李英的母亲,也是在文化口工作的,所以说起话来,没一般家长那么严肃,反而更加活泼和俏皮。

“妈!你连自己女儿的玩笑也开啊!”

李英白了母亲一眼,然后才说道,“人家是在想工作上的事呢!就之前闹得风风雨雨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首诗被人抄袭,真正的作者是海子。

现在海子又出了一首新诗《一代人》,没出版之前我没有和您说,现在您可以自己看看,这首诗写得简直太好了。”

说着,李英就将最新一期的《诗刊》,递到了母亲的面前。

“还是主打诗?这个海子挺厉害的嘛!居然能得到你们《诗刊》编辑部全体的认可。

就这一点,就不容易呀!我看看,这第二首诗《一代人》,能有多好?”

老实说,《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首诗,李母欣赏是欣赏,却并不觉得这首诗能被捧得这么高。

只能说,这个时代的青年男女们,需要这么一首浪漫的诗歌出现,用来在禁锢的时代当中,寄托他们对爱情与人生美好的追求与希望罢了。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是应运而生,带着几千万甚至是上亿青年男女的憧憬,自然能够得到认可与狂热的追崇。

但是……

当看到这一首《一代人》,李母立马整个人的身体都绷直了。

“黑色的眼睛……寻找光明……”

呼!

李母怔住了。

她这个年纪的知识分子,哪一个不是从那些黑暗的日子里过来的呢?

许多甚至都曾经打入日伪机关内部,每时每刻都过着随时可能暴露的日子,却依旧无怨无悔为心中所追求的光明而奋斗着。

李英出生在建国后,长在红旗下,根本就没有经历过那段日子。

李母也很少和她提及过,自己在敌后谍战的种种艰辛与危险。

只要不提不想,仿佛那段黑暗的日子,就真的已经不存在了。

可现在却因为这一句之诗,李母脑子当中的记忆,仿佛决堤的水坝,全都涌了出来。

唰的一下!

李母的泪水淌下,像是两条小溪。

李英见状都愣住了,急忙喊道:“妈!妈!你怎么了?你咋哭了啊!”

“没……没事!妈就是想起了一些人和一些事。”

赶紧擦了擦眼泪,李母忍不住感慨道,“好诗!《一代人》是一首好得不能再好的诗了。”

“是吧!不仅是我们这么说,郭老、巴老和钟老都这么说,还特意写信过来表扬评价呢!”

李英抱着母亲,这才想起来,曾经听别的叔叔伯伯们提到过,母亲曾经在沪上潜伏过几年,一同作战的战友们几乎都牺牲了,母亲也被关进了76号监狱,最后是历经千辛万苦才被营救出来的。

她没有再问母亲关于那段日子的故事,因为新中国的成立,就已经给无数个像这样的故事,一个美好的大结局。

当鲜红的旗帜飘扬在这片天空,革命的号角吹响在神州大地,一切的过去的黑暗都将过去,一切将来的光明都将来到。

“妈!你觉得写出《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和《一代人》的海子,怎么样?”

鬼使神差的,李英问了母亲这么一句话。

“好呀!这样的天才诗人,据你说还是个农民,了不起!能在这样的环境当中,写出这样的诗篇,是真的了不起。”

李母理所当然地夸道。

而听到母亲夸奖林火旺,李英不知道为什么,心里比自己被夸了还开心还高兴。

……

另一边,总政话剧团。

一大早,龚雪就迫不及待,买到最新一期的《诗刊》,然后躲在后台仔细地看了起来。

“呀!这么早?小雪,你看什么呢?这么偷偷摸摸的。该不会,是哪个男同志给你写的情书吧?”

闺蜜张蓉突然出现在龚雪的身后,立马将她给吓了一跳。

“吓死人了!蓉蓉,什么情书呀!我这是最新一期的《诗刊》。”

看到是闺蜜张蓉,龚雪就大大方方地将《诗刊》递了过去。

“咦?上次看那个《人民日报》的报道上说,海子会在下一期的《诗刊》上发表新诗,对不对?

就是这一期,你看到了么?”

张蓉也感兴趣地接了过来。

“嗯!诗名《一代人》,真的是很好很好的诗。”

龚雪感慨地夸赞道。

“哦?很好?有多好?比《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还好?”

张蓉一边翻开,一边说道。

“不一样的好,但如果真要论起来,《一代人》的确比《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更有精神内涵,也更……能直击人的灵魂。”

龚雪想到自己的父母,还有许许多多在特殊时期被打倒的人,若有所思地说道。

“就一句话啊!倒是挺有深意的,但我可能思想觉悟比较浅吧!我还是更喜欢《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张蓉从小生活优渥,父母哪怕在特殊时期,依旧是身居高位,所以对这首《一代人》根本就没有丝毫的共鸣。

反而,她这样的女生,更吃《面朝大海,春暖花开》那一套,现在她这辈子最大的梦想,就是一定要去看一次南方的海,在春暖花开的时节去。

“蓉蓉,你说……我……我要不要写信给海子呢?”

攥紧手中的信纸,龚雪红着脸,十分犹豫地问道。

“写呀!干嘛不写?我从小认识的那些朋友,好多都给海子写信了呢!

不过,她们写的这些信,都只能寄到《诗刊》杂志社编辑部。

最后由编辑部的编辑们先挑选,才能寄到海子的手上。

你想想看,全国现在喜欢海子诗歌的人这么多,恐怕得有几千上万封信要寄给海子。

最后能选一百封信到海子的手上,都算是多的了。

所以,我知道是这样以后,也懒得写。毕竟写了还不知道能不能被海子看到呢!”

摇摇头,张蓉很是无奈地说道。

她才不愿意,自己写的信被无关的编辑们先过目一遍呢!

但她又忽然想到什么,立马瞪着眼睛问龚雪道:“等等!我想起来了,小雪,你是不是有海子真正的通讯地址?可以直接寄信给他的?对不对?”

“是……是的。那个钟跃进不是和海子是一个生产大队的么?他给我寄的信上,就有地址。

是吉省白山县红星公社林家沟生产大队,我想按照这个地址寄过去的话,肯定能到海子的手上的。”

龚雪说着又叹一口气,遗憾地说道,“可惜的是,海子……海子是结了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