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珟和杨寞走了很久很久,都没能到达天的尽头,两个世界的交界之处。
杨寞身体底子差,差点晕倒在半路上,要不是李珟察觉到了不对,回过去看见了她,怕是都熬不到天亮了。
李珟急了,问:“霍小姐,此处危险,依依上来也就算了,你怎么也跟着来了?”
杨寞没有回答他的问话,只是固执的说:“我要帮她。”
“这事不是你们想的那么简单,霍小姐听我一句劝,下去吧,你便是撑到了上面,也帮不上什么忙的。”
杨寞脚步未停,挤出几个字:“我……要……去……”
李珟拗不过她,只好给她加了一层防护的结界,带着她一路往上走。
他们虽没有林依冥翼二人的通天彻地之能,但就算是凭着这一腔孤勇,也要挣出一条路来。
***
那是林依第一次知晓,原来这天地间的怨煞之气那么多,多到数不完,多到压不尽。
那是无数被人类利用压榨的妖灵的不甘和愤怒,那是无数死在人妖之争下的普通百姓的冤枉和痛苦,那是莫名被送往异世,孤苦无依的灵魂的挣扎和怒吼。
这里的怨气不仅仅是妖灵的不甘,死人的报复,更是活人的牵念,世间的羁绊。
林依轻轻眨着眼,她好像忽然懂了。
原来顿悟乃是一瞬之间。
这两个世界本来就是乱的,错的,怨气也是因此而来,那是这些种种的源头,只要源头不断,这些怨气就不会完全的消散。
林依垂下目光,远远看见下方生灵涂炭的长安城,那些怨气无处发泄,只要逮着个生灵,它们便肆意的吞噬,折磨。
可是不论妖也好,人也罢,他们大多数都是没有做过恶的,行遭此祸,怎么能不心生怨恨?
他们怨气成为这其中的一股,反过来吞噬折磨着更多无辜的人。
就像是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伤害的人也越来越多。
这不是天灾,而是天谴,善恶终有报,因果有循环,由元一带领的六大世家犯的这些错,在这一刻统统都还回来了,只是这个错误的代价太大,元一承受不了,六大世家更承受不了,最终被推出来替他们偿还罪孽的,就只有这些无辜的百姓了。
他们明明偏安一隅,在这世上的不同地方坚强的活着,他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逢喜事而乐,遭病痛而悲,是每一个平凡而又伟大的存在。
所以说……这个世道是不公平的。
别人犯的错,凭什么要他们来偿还?
一滴泪,顺着林依的脸颊滑下来,虚空之中承受不了这么沉重的东西,于是它就这么直直的从高空坠落下去,穿过层层云端,落入凡尘,藏在这青城山中。
青城山的那座古寺已经有好些年头了,只是它规模很小,又没有什么名气,年久失修,成了个人鬼都避之不及的荒屋。
当年冥翼“刺杀”一事之后,沈泽宸从皇宫中脱身而出,一时间他也不知道自己该去往何处,就随手拿出铜钱一算,算出了这么一个地方。
他行至此处,发现这里除了荒芜就是荒芜,只从气运和位置上来说,都是平平无奇的。
直到他踏入这座寺庙的正殿,发现供台之上落满了灰尘,竟没有任何神像。
这就很耐人寻味了。
是太过年久,修建的人觉得此处人烟稀少无人供奉,把那神像移到了别处去,还是这座寺庙从一开始,就没有神像?
如此种种,皆无从考证,沈泽宸也不多做追究,他就在这座没有神像的寺庙里,剃头出家,做了和尚。
“镜初”这个名字,也是他排卦算出来的,或许冥冥之中自有安排,他就用了。
直到那天天灾显现,他看着这满城的怨气,想起冥翼曾经和他说过的一些话。
青城山的四周早已布好了结界,藏在山中的那些孤儿始终是安全的,可是护住了一个地方,就还想要护住更多的地方。
救了一人,便想救更多的人,救了更多的人,就会生出救出所有人的念头来。
镜初转着佛珠,皱眉看向这遮天蔽日的怨气。
恰好那滴泪从千万丈高的虚空中而来,它带着一瞬悲悯,落在了早已被镜初擦拭干净的供台上。
顷刻间,那破败不堪,毫不起眼的古寺竟成了个汇聚四方灵气的宝地,那滴泪因为四周灵气,渐渐化了形,它不断吸收着外界的怨气,把那些伤人的东西都带到了这座寺里面。
它竟化成了一尊佛的模样。
但是这尊佛和普通寺庙里供的又有所不同,它周身怨气缠绕,煞气必现。
镜初拨着念珠,他盘腿坐在佛像面前,口中念起了度化的梵文。
这个世间有灵气,怨气,其实还有一种比它们更加强大的东西,那就是“念”。
正如那句佛语所说:一念成神,一念入魔。
那些怨气是由千万不甘和愤恨组成,那所谓的灵气也好,念也罢,前者是由天地自然生命不息的美好组成,后者则是从人们心中的善念,爱意,期盼,情感而来,是这个世间最强大的力量。
于是在镜初的佛法支撑下,这座佛像包裹着流动在外的所有怨气,而在它外面的,镀的是千万人心中的善念与爱意,这一切的一切形成了这尊看上去和普通佛像一般无二的神物,由镜初看守镇压,那些怨气便不得再出来作祟扰人。
他带着宋陵留给他的天赋和妖灵之力,压下了这些罪孽和抱负,把它们锁在了这座佛像之中,一个人在这里苦苦镇压了大半辈子。
做这些的时候,他心里什么都没有想,山间的青竹沙沙作响,衬得掩映在其中的寺庙更加清幽,和镜初本人一样,是亘古而又宁静的。
很久之后的长安城里,流传着这么一句话,说青城山上的那座佛像是最通人性的,路过的人总会情不自禁的拜上一拜,觉得亲切极了。
那本是千万人聚成的东西,它属于千万人,自然会觉得亲切。
再后来,这座寺庙终于有了名字,叫做“垂泪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