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益州的天空仿若被墨汁浸染的绸缎,厚重的阴云层层叠叠,似乎一场疾风骤雨随时都会倾盆而下。

刘璋在魏先生的辅佐下,于新占领的汉中三城紧锣密鼓地开展着下一步的军事行动。

城池内,益州兵步伐匆忙,甲胄碰撞发出清脆声响,维持着城中秩序。

城中心的各处,几口巨大的铁锅稳稳架着,熊熊火焰舔舐着锅底,锅中米粥翻滚,升腾起阵阵热气,这是刘璋为安抚民心而设的施粥点。

衣衫褴褛的百姓们排着长队,眼中满是对食物的渴望,队伍蜿蜒曲折延伸出很远。

与此同时,在一处空旷之地,当地的青壮们被纷纷召集至此。

四周,刘璋帐下将领身披铠甲,手持长刀,大声呼喊。

“排好队,一个个来登记!动作快点,别磨蹭!”

青壮们神色各异,有的面露惊恐,有的则带着一丝懵懂,在吆喝声中,缓缓排成队列,逐一登记,补充到军队之中。

此刻,刘璋的营帐内,气氛凝重得让人窒息。

刘璋端坐在主位上,身形微微发福,一袭华服却难掩他此刻的忧虑。

他眉头紧蹙,目光不时朝着一旁的魏先生投去。

魏先生身着一袭黑袍,身形瘦削如竹,脸上依旧戴着面具,令人难以捉摸。

魏先生微微躬身,拱手道:“主公,当下我军士气正盛,已连克三城。然而,张鲁依旧不容小觑。加之杨风在长安势力强盛,听闻我军攻取汉中,怕是会心生觊觎。

依在下愚见,我军理应先发制人,囤兵边境,联合荆州。定能让杨风投鼠忌器,不敢觊觎汉中之地。”

刘璋听后,微微点头,可眼中仍闪过一丝犹豫,开口说道:“魏先生所言固然有理,只是杨风绝非泛泛之辈,我军贸然囤兵,倘若迎来杨风的大军,又该如何是好?”

魏先生嘴角上扬,面具露出一丝自信的笑容,仿若一切皆在掌控之中。

魏先生向前迈了一步,双手微微抱拳,说道:“主公不必忧心。在下已暗中派人盯着长安的一举一动。”

刘璋沉思良久,脑海中不断权衡着利弊。

终于,刘璋猛地一拍桌子,桌上的茶杯都随之震动,茶水溅出些许。

“好!就依先生所言。传令下去,即刻在边境集结粮草,各营士兵加紧训练!”

“诺!”营帐内的将领们纷纷抱拳领命。

而在汉中张鲁的府邸内,张鲁愁云惨淡得几乎能滴出水来。

张鲁在厅中来回踱步,额头上布满了密密麻麻的汗珠,豆大的汗珠顺着脸颊滑落,滴在地上。

张鲁双手时而紧握成拳,时而又松开,内心极度焦虑。

麾下的将领们整齐地垂手站立在下方,大气都不敢出,整个大厅内一片死寂,只有张鲁沉重的脚步声在回荡。

“短短七日,竟连失三城,难道我军真就如此不堪!诸位可有良策能解我燃眉之急?” 张鲁停下脚步,目光扫向众人。

一位身形魁梧的将领挺身而出,拱手道:“主公,末将愿率军,趁夜突袭刘璋军营,夺回失地,以雪此耻!”

张鲁微微摇头:“不可,刘璋如今兵力强盛,我军贸然突袭,不仅难以成功,还会白白损失众多将士的性命,此计太过冒险。”

这时,一名将领拱手道:“主公,依末将之见,当务之急有二。其一,加强剩余城池的防守;其二,向长安求援。长安的杨风,定不会做死刘璋实力做大!”

张鲁眼睛一亮,说道:“此言有理,正合我意!立刻派人前往长安求援。”

而在益州的暗处,一位化名阿福的年轻人,身着一身破旧的粗布麻衣,打扮得和当地百姓毫无二致,穿梭在益州的市井小巷之中。

此时,天空中飘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雨滴打在青石板路上,溅起小小的水花。

阿福走进一家烟雾缭绕的酒馆,找了个靠近角落的位置坐下。

酒馆内人声嘈杂,人们的交谈声、茶水煮沸的咕噜声交织在一起。

阿福要了一碗热酒,热气腾腾的酒水升腾而起,模糊了他的面容。

“听说了吗?州牧大人可能要对长安那边动兵了。” 邻桌一位老者压低声音说道,脸上带着几分担忧。

“又要打仗了,咱老百姓又要遭殃咯。” 另一个人附和道,声音中满是无奈。

阿福心中一动,面上却不动声色,眼睛看似随意地扫向四周。

这时,一个身形粗壮的大汉走进茶馆,他的腰间别着一把长刀,刀鞘上的花纹在昏暗的光线下若隐若现。

大汉大踏步走到柜台前,大声要了一壶酒和几盘牛肉。

阿福看到此人后,一口喝完酒水,起身离开。

阿福从大汉身边经过,就在擦肩而过的瞬间,眼疾手快的从大汉腰间的布袋中抽出了一张叠得整整齐齐的纸条。

阿福脚步不停,若无其事地走出茶馆,消失在雨幕之中。

回到临时落脚点,阿福小心翼翼地打开纸条,只见上面写着一段信息,虽然不多,但却至关重要。阿福将纸条重新收好,准备找机会送出。

夜晚的月色被厚重的云层遮挡,整个军营笼罩在一片黑暗之中,只有几处火把闪烁着微弱的光芒。

一个身着一袭黑色夜行衣身影,身形敏捷的在营帐间穿梭自如。

月光偶尔从云缝中透出,洒在此人身上,一闪而过,几乎与夜色融为一体。

此人朝着中军大帐靠近,每一步都轻盈而谨慎,脚下没有任何声响。

中军大帐内传来刘璋帐下将领的争吵声。

“此次试进攻南郑,我们兵分三路,一路从东边佯攻,吸引敌军注意力,另外两路从侧翼突袭……” 一个粗犷的声音说道。

“不行,东边地势平坦,敌军防守必然严密,佯攻怕是难以奏效。” 另一个较为沉稳的声音反驳道。

然而,就在此人听得仔细的时候,一名巡逻的士兵似乎察觉到了一丝异样,停下脚步后,警惕地朝着李明所在的方向看去。

“什么人?” 士兵大声喊道,声音在寂静的夜晚格外响亮。

此人心中暗叫不好,迅速转身,几个起落,朝着军营外奔去。

周围的益州兵纷纷反应过来,大喊着 “抓刺客”,朝着李明追了上去,一时间,喊杀声四起,打破了军营的宁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