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其他类型 > 南烛有星沉 > 第13篇你是我的可遇不可求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一章:御河初逢

大启王朝,四海升平,文风鼎盛。京都,作为王朝的心脏,汇聚了天下的文人雅士,处处洋溢着浓郁的文化气息。

暮春时节,御河两岸垂柳依依,桃花灼灼,微风拂过,花瓣如雪般纷纷扬扬飘落,宛如一幅绝美的画卷。苏念,礼部侍郎苏敬之之子,生得眉如远黛,目若朗星,一袭月白色锦袍,腰间束着一条淡蓝色丝绦,手持绘有墨竹的折扇,信步于御河畔的桃花林中。他生性洒脱,自幼痴迷诗词歌赋,常流连于京都的名胜古迹,只为寻觅那灵感的火花。

与此同时,顾辞,这位来自江南水乡的才子,以其出众的才学闻名遐迩。他身姿挺拔,气质温润如玉,一袭素色长衫,衣角随风轻摆。此次,他不远千里,赶赴京都参加科举考试。途经御河时,被眼前的美景所吸引,不禁驻足欣赏。

苏念正沉醉于桃花的娇艳,不经意间抬眼,目光瞬间被不远处的顾辞所吸引。阳光透过花枝,洒在顾辞身上,给他周身镀上一层柔和的光晕,宛如仙人临世。苏念心中猛地一颤,仿佛被什么击中,只觉眼前之人气质卓然,惊鸿一瞥,便再也难以忘怀。

顾辞似有所感,转头与苏念目光交汇。刹那间,四目相对,时间仿佛凝固,整个世界都安静了下来。彼此眼中都闪过一丝惊艳与欣赏,仿佛在对方身上看到了另一个自己。苏念率先回过神来,他微微一愣,随即脸上浮现出一抹真诚的微笑,迈着优雅的步伐走上前,拱手行礼道:“兄台风采卓然,宛如仙人临世,不知可否请教尊姓大名?”顾辞连忙回礼,声音清润悦耳,如同山间清泉流淌:“在下顾辞,来自江南,敢问兄台是?”苏念眼中满是欣喜,笑着说道:“我乃苏念,久仰顾兄才名,今日得见,实乃三生有幸。”苏念在来京都之前,便听闻江南有一才子顾辞,才华横溢,出口成章,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

第二章:相识相谈

二人初次相遇,却仿若相识已久,交谈甚欢。从诗词歌赋到人生理想,从江南的水乡风光到京都的繁华盛景,话题如潺潺流水,源源不断。苏念谈吐风趣幽默,见解独到,顾辞温文尔雅,才思敏捷,对答如流。不知不觉间,日头渐西,天边染上了一抹绚丽的晚霞。

“今日与顾兄相谈,如沐春风,实乃苏某之幸。不知顾兄下榻何处,日后也好常来拜访。”苏念笑着说道,眼中满是期待。

“我暂住在悦来客栈,苏兄若有闲暇,还望多多光临。”顾辞微笑着回应,眼神中透着真诚。

自那以后,苏念时常前往悦来客栈找顾辞,二人或是一同漫步于京都的大街小巷,领略市井风情;或是在客栈的房间里,秉烛夜谈,探讨诗词的精妙之处。随着相处的时间越来越多,他们对彼此的了解也愈发深入,感情也在不知不觉中悄然升温。

一日,苏念邀请顾辞到家中的藏书阁。藏书阁内,书架林立,古籍琳琅满目。苏念兴奋地向顾辞介绍着各种珍稀古籍,顾辞则饶有兴致地聆听着,眼中满是对知识的渴望。

“顾兄,你看这本《诗经笺注》,乃是先祖父所珍藏,其中的注解颇为独到,对我们理解《诗经》定有帮助。”苏念小心翼翼地取出一本古籍,递给顾辞。

顾辞接过古籍,轻轻翻开,仔细研读起来。看着顾辞专注的神情,苏念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温暖。他静静地坐在一旁,看着顾辞,仿佛时间都静止了。

第三章:生辰表露心意

时光荏苒,转眼间,苏念的生辰到了。苏府张灯结彩,大摆筵席,邀请了众多亲朋好友前来庆贺。顾辞自然也在被邀之列,他精心准备了一份礼物,早早地来到了苏府。

宴会上,众人推杯换盏,欢声笑语不断。苏念身着一袭华丽的红色锦袍,更显得英姿飒爽。他在人群中穿梭,与宾客们寒暄,但目光却时不时地落在顾辞身上。

宴后,众人移步花园,饮酒赋诗。花园中,繁花似锦,香气扑鼻。苏念趁着酒意,诗兴大发,当即挥毫泼墨,写下一首情诗。诗中巧妙地运用各种意象,隐晦地表达了他对顾辞日益加深的特殊情感。写完后,他将诗笺递给顾辞,眼中带着一丝期待与羞涩。

顾辞接过诗笺,展开细细品读。他本就心思细腻,立刻从诗中感受到了苏念那别样的情愫。心中似有所悟,他看向苏念的眼神多了几分复杂,既有惊喜,又有忧虑。惊喜的是自己对苏念的好感并非一厢情愿,忧虑的是在这礼教森严的时代,他们的感情之路必定充满坎坷。

顾辞抬起头,与苏念的目光交汇。苏念从顾辞的眼神中读出了他的心思,心中不禁有些忐忑。他轻轻地握住顾辞的手,低声说道:“顾兄,我……”还未等他说完,顾辞轻轻摇了摇头,说道:“苏兄,今日是你的生辰,莫要提这些。”苏念心中一阵失落,但也只能将话咽回肚里。

第四章:科举前的鼓励

科举的日子日益临近,顾辞全身心地投入到备考之中。他每日天不亮便起床,诵读诗书,练习文章,直至深夜才休息。苏念虽心中满是不舍,但他深知科举对顾辞的重要性,于是全力支持顾辞。

苏念时常亲自为顾辞挑选珍贵的书籍资料,不辞辛劳地送到顾辞的住所。他还鼓励顾辞安心应试,相信他必定能高中。每一次见面,苏念都会细心地叮嘱顾辞要注意身体,不要过度劳累。

“顾兄,这是我特意为你寻来的几本备考书籍,据说对科举很有帮助。你一定要好好研读。”苏念将一摞书籍放在顾辞面前,关切地说道。

“多谢苏兄,有了这些书籍,我便如虎添翼。苏兄放心,我定会全力以赴。”顾辞感激地看着苏念,眼中满是坚定。

然而,随着科举日期的临近,顾辞的压力也越来越大。他深知此次科举对自己的重要性,不仅关乎自己的前程,也关乎他与苏念的未来。他害怕自己考不好,无法给苏念一个美好的未来。

苏念察觉到了顾辞的压力,他轻轻地拍了拍顾辞的肩膀,说道:“顾兄,不必过于担忧。以你的才学,定能高中。就算考不好,还有我在你身边。无论如何,我都会一直支持你。”苏念的话如同一股暖流,流淌进顾辞的心里,让他感到无比温暖。

第五章:高中后的波折

终于,科举考试的日子来临。顾辞满怀信心地踏入考场,凭借着扎实的学识和出众的才华,在考场上挥洒自如。放榜之日,顾辞不负众望,高中探花。消息传来,整个京都都为之轰动。苏念得知后,比自己高中还要高兴,他兴奋得手舞足蹈,立刻在府中备好盛宴,准备为顾辞庆祝这一喜事。

然而,就在苏念满心欢喜地筹备庆祝宴会时,却传来了一个犹如晴天霹雳的消息——顾辞将与吏部尚书之女联姻。苏念听闻后,如遭雷击,顿时呆立在原地,心中满是痛苦与绝望。他不敢相信自己所听到的一切,匆忙赶到顾辞暂居的客栈。

苏念冲进顾辞的房间,双眼通红,质问顾辞:“这可是真的?你我之间的情谊,难道就如此不堪一击?在你心中,仕途真的比我们的感情更重要吗?”顾辞看着苏念那痛苦的模样,心中亦是如刀绞般绞痛。他张了张嘴,却一时语塞:“苏念,我……身不由己。家族对我寄予厚望,他们希望我能通过联姻,在仕途上获得更多的助力。吏部尚书在朝中权势颇大,这门亲事能为我的仕途铺就一条坦途。我……”苏念不等顾辞说完,转身便走,他的背影显得如此落寞与绝望。顾辞想要伸手挽留,却终究无力地垂下,心中满是无奈与痛苦。

回到府中,苏念将自己关在房内,整日借酒消愁。他不明白,为何命运如此弄人,刚刚明晰彼此心意,却又要将他们残忍地分开。他看着桌上与顾辞一同研读的书籍,回忆着他们相处的点点滴滴,泪水忍不住夺眶而出。

第六章:顾辞的挣扎与抉择

顾辞看着苏念离去的背影,心中懊悔不已。他深知自己的话深深地伤害了苏念,但他又何尝愿意放弃与苏念的感情。只是家族的期望,仕途的压力,让他感到无比的无奈。

回到客栈后,顾辞陷入了深深的痛苦与挣扎之中。他反复思索着自己的内心,深知若错过苏念,即便仕途顺遂,余生也将在无尽的遗憾中度过。他想起与苏念相识以来的点点滴滴,那些美好的回忆如同电影般在他脑海中不断放映。

几日后,顾辞终于下定决心。他深知,自己不能失去苏念。他鼓起勇气,找到吏部尚书。他坦诚地表明自己已有心仪之人,不能与尚书之女成婚。吏部尚书听闻后,顿时大怒,他双眼圆睁,指着顾辞的鼻子威胁道:“你这小子,竟敢如此不识好歹!你以为凭你的才华就能在这官场平步青云?没有我吏部尚书的支持,你的前程就别想有一丝希望!你若拒绝这门亲事,我定要断送你的前程!”顾辞却不为所动,他挺直了腰板,目光坚定地看着吏部尚书,说道:“尚书大人,我顾辞虽渴望在仕途上有所作为,但我更不想失去我心爱的人。我愿意为自己的选择承担一切后果。”

吏部尚书见顾辞如此坚决,心中更加恼怒。他冷冷地说道:“好,既然你如此执迷不悟,我倒要看看,没了我,你如何在这官场立足!”说罢,拂袖而去。

第七章:重归于好

顾辞不顾众人反对,毅然决然地拒绝了联姻。他怀着忐忑的心情再次找到苏念,此时的苏念面容憔悴,眼神中满是失落与疲惫,仿佛在这几日里苍老了许多。顾辞看着苏念这般模样,心中满是心疼,他缓缓走上前,紧紧握住苏念的手,深情地说:“苏念,我不想失去你,哪怕与全世界为敌。为了你,我愿意放弃一切。”苏念眼中泪光闪烁,他抬起头,看着顾辞,仿佛看到了他的坚定与深情。那一刻,他心中的痛苦与绝望渐渐消散,取而代之的是满满的感动与温暖。

“顾兄……”苏念哽咽着说道,他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扑进了顾辞的怀里。顾辞轻轻地抱住苏念,拍了拍他的背,说道:“苏念,对不起,让你受苦了。以后,我再也不会让你受到任何伤害。”

两人相拥而泣,仿佛时间都在这一刻静止。许久,苏念抬起头,看着顾辞,说道:“顾兄,我相信你。无论未来遇到什么困难,我们都一起面对。”顾辞点了点头,说道:“嗯,我们一起面对。”

第八章:苏父的支持

苏念的父亲,礼部侍郎苏敬之,得知此事后,起初也是大为震惊。在这个礼教森严的时代,男子之间的感情实属罕见。但当他看到儿子如此深情,且顾辞才华出众,人品端正,最终选择支持他们。

苏敬之将苏念和顾辞叫到跟前,语重心长地说道:“念儿,顾公子,我知道你们的感情不易。在这世上,能遇到一个真心相爱的人,实属难得。我虽震惊于你们的感情,但也为你们感到高兴。我愿意支持你们,希望你们能好好珍惜彼此。”

苏念和顾辞听了苏敬之的话,心中充满了感激。他们双双跪地,说道:“多谢苏大人成全。我们定会珍惜彼此,不负您的期望。”

苏敬之微笑着点了点头,说道:“起来吧。你们日后有何打算?”

顾辞说道:“苏大人,我与苏兄情比金坚,愿长相厮守。我打算在京都谋一份差事,与苏兄一同生活。”

苏敬之说道:“如此甚好。我会帮你们在城郊寻一处幽静的小院,你们便在那里安心生活。”

第九章:城郊小院的生活

在苏敬之的帮助下,顾辞与苏念在城郊寻得一处幽静的小院。小院不大,却充满了温馨。院中有一方小小的庭院,周围种满了各种花草。春日,他们在院中亲手种下桃花树,期待来年花开,能再次看到那如御河旁般绚烂的美景;夏日,他们在葡萄架下,摆上一张小桌,放上几碟鲜果,吟诗作画,共享清凉,微风拂过,带来阵阵果香;秋日,他们漫步于金黄的银杏林,脚下是厚厚的落叶,发出沙沙的声响,任落叶飘落在肩头,感受着秋天的诗意与浪漫;冬日,外面寒风凛冽,他们在屋内围炉夜话,相互依偎,分享着彼此的心事,温暖着彼此的心灵。

每日清晨,苏念总会早起,为顾辞准备一份精致的早餐。顾辞则会在一旁帮忙,两人有说有笑,温馨无比。用过早餐后,他们或是一同读书写字,或是探讨诗词文章。午后,他们会携手漫步在小院周围的田野间,欣赏着大自然的美景。傍晚,他们一起回到小院,共同准备晚餐。晚餐后,他们会坐在庭院中,仰望星空,诉说着对彼此的爱意。

他们深知,这份感情在世人眼中是如此的与众不同,是可遇不可求的缘分。但他们不在乎世人的眼光,只要能与彼此相伴,便是这世间最美好的事。在这一方小院里,他们守着彼此的爱情,书写着属于他们的传奇,岁月静好,现世安稳。

第十章:携手面对风雨

然而,他们的平静生活并未持续太久。随着他们感情的逐渐传开,一些流言蜚语开始在京都流传开来。有人对他们的感情表示不理解,甚至有人对他们进行诋毁和攻击。面对这些流言蜚语,苏念和顾辞并未退缩,他们紧紧地握住彼此的手,坚定地面对一切。

“顾兄,这些人实在可恶,竟如此诋毁我们。”苏念气愤地说道。

顾辞轻轻地握住苏念的手,说道:“苏兄,不必理会他们。我们的感情,只有我们自己知道。只要我们彼此相爱,又何必在乎他人的看法。”

苏念点了点头,说道:“顾兄说得对。我们不能被这些流言蜚语打败。”

尽管他们努力不去在意那些流言蜚语,但还是对他们的生活产生了一些影响。顾辞在寻找差事时,屡屡碰壁,一些人因为他与苏念的感情,不愿意录用他。苏念也受到了一些人的排挤,在社交场合中,常常被人冷落。

但他们并未因此而放弃,他们相互鼓励,相互支持。苏念利用自己的人脉关系,为顾辞寻找机会。顾辞则更加努力地提升自己的才华,希望能得到他人的认可。

第十一章:转机出现

终于,机会来了。京都的一位大儒,听闻了苏念和顾辞的故事,对他们的感情表示理解和支持。这位大儒正在筹备一本诗集,需要一些有才华的人帮忙整理和编辑。他邀请顾辞加入他的团队。

顾辞得知这个消息后,欣喜若狂。他深知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不仅可以展示自己的才华,还可以为他和苏念的未来打下基础。

在整理和编辑诗集的过程中,顾辞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才华。他对诗词的理解和感悟,得到了大儒和其他成员的一致赞赏。诗集出版后,受到了广泛的好评,顾辞也因此声名大噪。

随着顾辞的声名渐起,那些流言蜚语也渐渐消失。人们开始重新审视苏念和顾辞的感情,对他们的态度也发生了转变。一些人甚至对他们的感情表示钦佩和祝福。

第十二章:相伴一生

经历了种种波折,苏念和顾辞的感情愈发深厚。他们携手走过了人生的风风雨雨,相互陪伴,相互支持。

多年后,他们在城郊的小院里,已是白发苍苍。他们坐在庭院中的摇椅上,回忆着过去的点点滴滴。

“顾兄,我们相识相知,经历了这么多,幸好我们一直都在一起。”苏念微笑着说道。

顾辞握住苏念的手,说道:“是啊,苏兄。你是我一生的挚爱,是我可遇不可求的缘分。若没有你,我的人生便毫无意义。”

夕阳的余晖洒在他们身上,将他们的身影拉得长长的。他们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在这温暖的余晖中,他们的爱情如同那陈酿的美酒,愈发香醇,直至永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