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听不懂人话吗?还不赶紧回去重选支书再来?”

安琪见这些人没走,大声提醒道。

就算李忠民不说,安琪也绝不允许这群道德败坏,毫无诚信的人,与安河村合作。

“这……这……”

这些村支书们一个个脸色难看了起来。

他们担任村支书的目的是什么?

还不是为了发财?

现在要他们把支书的位置拱手让人,再来跟安河村谈合作。

这不是断他们财路是什么?

“还换支书再来?老子宁可饿死也不把支书之位拱手让人。”

“说的没错,不帮就不帮,你不帮,难道其他人不会帮?”

“我们走……什么玩意,我们来上门,是看的起你,真把自己当东西了。”

“走了,走了,我决定,以后和安河村绝交。”

这些支书们一个个骂骂咧咧,转身就走。

他们本就不是什么好人。

要他们做出这么大的牺牲。

绝对不可能。

所以,他们宁可穷,也不会交出支书的位置。

“真是一群白痴!”

安琪忍不住一阵臭骂。

“一群跳梁小丑而已,理会他们做什么?不过,随着咱们村发展起来了,安琪同志还得加强一下村里的治安才行。”

李忠民转移话题,对着安琪道。

“嗯!从今天开始,辅警队将会继续巡逻,同时派出所也会继续招聘几位辅警进来。”

安琪点点头。

在这个年代,外村人一般是不允许进入到本村的。

可最近到好,一天到晚各类人都能随意出入。

加上最近所发生的事,她不得不谨慎了起来。

“好!这个由你来安排。”

李忠民点点头。

“好!”

安琪说完后,也转身离去。

“谁啊?这么早?”

安琪离开后,陈巧云这才睡醒起来。

“还能有谁?周豹被抓后,各村支书找上门了呗!现在还早,还去睡会。”

李忠民解释了一下,同时催促妻子去睡会。

毕竟,孩子还没醒。

不趁着这个时候休息会。

等会又有得闹了。

“那行,我继续躺会。”

陈巧云打了下哈欠,继续回房睡觉去了。

最近带两个孩子,确实很累。

加上宝儿也到了淘气的年纪,所以一天要看三个孩子。

看着妻子继续回去睡觉的身影,李忠民却是摇头一笑,随后开始了他一天的工作。

现在安河村既然安定了下来。

那么接下来,开始他的布置了。

首先,麻布村那边的鱼苗,必须重新准备好。

毕竟上面给了一万块钱的补贴。

这个钱,自己不用再出了。

但是,为了保险起见,李忠民还是决定自己亲自去一趟麻布村勘查一下地形和水源。

免得再出乱子。

当然,李忠民再次去麻布村,还有一个原因。

那就是……教麻布村养殖技术。

虽然麻布村也有专业的养鱼人。

甚至可以做到全民皆兵。

可他们的养鱼技术毕竟还停留在六七十年代。

跟后世的养鱼知识完全没办法比。

所以,李忠民在麻布村一待,就是整整三天。

整个过程都是亲力亲为。

直到村民们彻底学会了他那套理论。

觉得不会再出意外后,这才告别了麻布村。

回到了村里后,李忠民没有来得及休息。

因为接下来,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

随着安河村饲料厂的订单越来越多。

加上周围邻村不少村子先后加入这个阵营。

安河村首先要做的,那就是厂房问题。

要知道,之前厂房的面积已经达到了几万平方。

可现在随着订单不断的增加。

他不得不再次扩建。

不过,这一次,李忠民没打算在原有基础上扩建了。

而是,直接开立第二分厂。

而第二分厂,也没从村里招人。

因为……村里的人本就不够用了,要是再转移过来,工作效力肯定会降低。

所以,这一次,他决定直接对外进行招聘。

当然,在这个年代,想要招聘,首先得得到县里的允许,方可招工。

否则,就是搞资本主义。

但是这个问题,很快得到了解决。

毕竟,在这个年代,本就人口过剩,工作岗位空缺,才让许多知青下乡。

现在安河村能解决这么多就业问题。

对云连县来说,就是一大福音。

甚至负责这一块的领导还特意声明。

很多地方可以行方便之门。

李忠民并不傻,怎么可能不知道这个意思。

意思就是说,放心去干,我们全力支持。

解决了这个问题后,李忠民就是安排施工队,开始筹划第二分厂了。

本来,李忠民决定把第二分厂建在村子里。

可是想来想去,最后还是拒绝。

一来,安河村本就不大,再就是一旦继续建厂,会破坏环境。

最后决定把第二分厂建在了村外一片空旷的荒野上。

这里平时都是荒废的,现在也正好利用上。

至于建筑手续之类的,也很快批准了。

接下来就是厂房建设,以及招聘工人了。

第二工厂解决后,李忠民开始解决第二个问题。

安河村虽然发展起来了。

可村里规划依然很差。

整个村子,这边一家,那边一家,而且大多数人都是泥土房。

不下雨还好,一旦下雨,有可能房屋倒塌。

所以,李忠民特意召集全村人开会。

那就是房屋集体规划。

他的意思很明显,推倒老旧的建筑,规划一条安河村村民住房街。

每家每户安排独栋的楼房,独立的院子。

建房的钱,全由村委出。

刚开始,李忠民本以为村民们会有反对意见。

可他想多了。

几乎全村全票通过。

不仅如此,知青点的知青们,也在这个时候,集体宣布落户安河村。

要知道,在这个年代,每位知青都想着如何逃离乡下,回到城里生活。

像这种主动放弃回城机会,留在安河村落户的,却还是第一次发生。

不过,李忠民却知道他们的想法。

毕竟,回到了城里,还要托关系找工作。

可留在安河村,不仅能有稳定的工作。

甚至成家后,还能分配到房子。

这种待遇,想找都找不到。

当然,现在安河村已经不是过去的安河村了。

就算是本村的知青想落户,也不是说落户,就能落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