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里,我推荐大家去读《史记》了解司马迁的强大之处,特别是准备写小说的人,也可以读一读《史记》。”
“看看人家司马迁如何塑造人物,情节,故事不无聊,人物立体仿佛就在眼前。”
“一本史书除了记载历史,还要吸引读者来读,让读者感兴趣这也很重要。”
“我们说史书有那么多,为什么偏偏司马迁的《史记》如此牛逼,《史记》为什么能成为史家之离骚。”
“来源于司马迁他的专注,他的文学素养,来源于司马迁是带着批判和赞扬去写史记等等。”
“司马迁牛逼在什么地方,他对人物揣摩非常厉害,能用短短的几个字就把这个人物的形象跃然纸上。”
“能让我们感受到这个人物的魅力。”
“像汉高祖刘邦,司马迁只用了刘邦说话的方式就把刘邦这个人的形象给刻画了。”
“史记里面大量汉高祖刘邦说话的场面,基本上就是骂曰,怒骂曰,口头禅,乃翁。”
“在秦汉时期,乃翁就是我是你老子,我是你老爸。”
“刘邦粗鲁,喜欢骂人的形象马上体现出来了,然后司马迁在写《鸿门宴》表现了刘邦的另外一面。”
“在《鸿门宴》上,刘邦的态度是谦卑有礼,说话是极其讲礼貌,甚至低声下气,能好好的跟别人说话。”
“这样对比就来了,刘邦这个人物的形象就更加的丰富。”
“刘邦知道什么场景要不要好好说话,也能看出这个人物到底是怎样的性格。”
“事情没有威胁到刘邦生命,他就粗鲁,没有礼貌,事情威胁到了自己生命,刘邦就讲礼貌,谦卑。”
“这也表现出来了刘邦的智慧,也让我们读者能够感受到刘邦的魅力。”
“再来说项羽,项羽在《鸿门宴》一开口就让我们感受到了项羽的智商。”
“他居然把前来告密的曹无伤告诉了刘邦,而且是在大庭广众之下告诉刘邦。”
“这叫以后谁敢来泄密,泄完密马上就死。”
“司马迁用一句话,就体现出来了项羽的智商问题,也进一步的说明了项羽失败的原因。”
“这个人不适合当明主,不值得别人投靠。”
“这就是司马迁的文学功底,这也是我们重点读史书的东西。”
“通过他们的对话来,知道这两个人是什么性格,来知道这件事情的情况和对策。”
“很多人读史记,能感受到司马迁的情绪变化,认为司马迁在偏心和诋毁。“
“这也很正常只要是个人,他写东西必定有偏好和双标。”
“这也说明司马迁在认真写史书,将自己完全带入进去了,仿佛回到了当时的场景。”
“而不是机器一般的写史书。”
“绝对客观的史书我只能说不可能存在。”
“比如我说,我要客观的评价一个人。”
“当我说出客观的时候就意味着我不客观。”
“因为我是人,我又不是机器人。”
刘邦第一次感受到了什么叫做专业,一个都没有见过自己的家伙居然能把自己的形象塑造如此成功。
项羽才反应过来了自己原来当时那么傻逼,居然就直接告诉刘邦情报了,失去了人心和让其他人见到了自己的格局。
对啊!李世民回忆着自己脑海中刘邦的形象,似乎就是从史记里面了解最为深刻,也能让自己这个千年之后的人了解刘邦。
知道刘邦的性格,明白刘邦的为人处世,这一切都要司马迁去合理安排剧情来展现。
叶枫:“接下来就是比较重要的一点了,那就是知道史书重要的事情是什么。”
“史书里面的春秋笔法非常厉害,如何看懂春秋笔法也是一个重要的事情,那就是判断这件事情重不重要。”
“我来举个简单的例子,司马迁在写吕雉的本纪,用了春秋文笔去写吕雉。”
“前面先简单的描述了一下吕雉生平,之后讲解一下吕雉怎么争宠,面对戚夫人那个蠢女人的态度,怎么样去杀死其他诸侯王。”
“用什么残忍的手段把他们剁成肉泥,然后册封了吕家诸王,把戚夫人做人彘,来表达吕雉有多么的残忍。”
“让人一读史记就知道吕雉是一个心思歹毒,手段残忍的女人,重点就是围绕吕雉怎么对付那些刘姓王,怎么册封吕家王,怎么对待刘邦的女人和儿子。”
“来表达吕雉是一个坏蛋。”
听完这一切之后,刘邦看着一边的吕雉,见吕雉没有反应,道:“你不生气吗?”
吕雉反问道:“我杀你女人和儿子你不生气。”
刘邦想了想,道:“我为什么要生气,选择你的时候我肯定想到了这一点。”
“轮到你说了。”
吕雉:“这些重要吗?这不是事实吗?司马迁骂我很合理,反正等一下他会夸我。”
刘邦一愣,瞬即就理解了。
叶枫:“这些东西不重要,知道吧?”
“不管吕雉杀了刘邦多少个儿子,杀了刘邦多少个女人,手段怎么残酷,这些都是吕后的私德问题。”
“对于统治者来说,私德不重要,能不能管理好天下苍生才重要。”
“吕后对待异性王残忍,很重要吗?一点都不重要。”
“吕后杀韩信本质上就是争夺权力,这些都是政治家之间的斗争罢了。”
“你说吕后残忍也好,你说她坏的彻底,无所谓。”
“吕后是大汉王朝的最高统治者,我们最关心的是当时百姓的生活,国家的稳定。”
“百姓过得好不好,国家好不好,这才是评价一个统治者最高的评价。”
“汉文帝为什么让人崇拜,就是他让百姓过得好,国家蒸蒸日上。”
“司马迁他本人也知道这一切,所以他在前面着重描写吕后的私德问题,一点都不提吕后对百姓有多好。”
“前面把吕后塑造成了一个狠毒心肠的坏女人,好让那些汉朝皇帝看了史记之后。”
“感觉不错,吕雉就是这种人,给我好好的骂她。”
“结果,司马迁在吕雉结尾的时候来了一句:孝惠皇帝、高后之时,黎民得离战国之苦,君臣俱欲休息乎无为。”
“故惠帝垂拱,高后女主称制,政不出房户,天下晏然。刑罚罕用,罪人是希。民务稼穑,衣食滋殖。”
“言下之意就是,天下在吕后的统治之下,百姓安居乐业,远离了战争的残酷,刑罚很少,罪人都非常稀少。”
“百姓专心从事农耕,衣食富足起来了。”
“一瞬间,吕雉的形象就立起来了,相比于前面吕雉的残忍不道德,但面对天下百姓能够安居乐业,吕雉的私德问题一点都不重要。”
“我感觉司马迁就是:对不起,吕后,我不想骂你。”
“但是为了过审我要骂一下你,好让汉朝皇帝高兴。”
“到最后面我再来狠狠夸你,表达一下我对你的敬佩。”
“这就是顶级的春秋笔法,这也是我们读史书必须要去了解的东西。”
作者有话说:这就是我读史书的一些办法,我不是专业研究历史的人,只是一名计算机学生,历史知识掌握的很浅薄,很多地方说错了还请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