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正要扭头回厨房,却发现稿纸上全是弯弯扭扭的外国字,“你这写的什么呢?”

周知莫名其妙的道:“写小说啊。”

“我这问你这写的是什么外国字?”

“英文啊。”

听到是英文,冯淑云凑了过来,仔细看了看稿纸上的英文,笑道:“原先我还以为你是个嘤国文盲,原来不是啊?”

周知不解,“妈,啥叫嘤国文盲?”

“知不知道啥是文盲?”

周知更奇怪了,还是答道:“知道啊。”

“你看你二大妈,会说话,但不认字,也不会写,那就是咱国家的文盲。原先我没见你写过嘤国字;

以为你只是会说嘤国话,就像你二大妈一样是个文盲,不过要高级一点,是个嘤国文盲。”

周知也不知冯淑云从哪里来的这么多乱七八糟的奇谈怪论,也懒得争辩,连声道:“好好,我收桌子,你赶紧炒菜去。”

冯淑云扭身朝厨房走去,才走出两步,“咦?不对,你干嘛要用外国字写小说?”

“外国的稿费高。”

要是小说发表在国外,李秋梅那婆娘肯定看不见,她拿什么去跟她炫耀?

冯淑云皱着眉,怀着这个疑问去厨房了。

晚上,周知放下笔,看了一眼对面拿着万宝龙钢笔,认真批改作业的周世贤一眼。

估计国内舍得用万宝龙装红墨水,批改学生作业的也只有他了。

站起身,轻轻揉着食指指肚和中指第一指节。

虽然之前扒剧本、画漫画已经起了一层薄薄的茧子。

但今天差不多抄了一万两千个词,手腕还是酸的不行,手指头更是有点肿了。

长此以往,会不会弄出腱鞘炎来?

要不还是让意识在书房空间里抄?

可转念一想,你特么手指头上连块老茧都没有,也敢说自己是个作家?蒙谁呢?

想通这点,拿着洗漱工具去公用水管把脸脚洗了。

回来从灶旁的暖水瓶里倒了点热水在脸盆里,将一只手都放了进去泡着。

意识却在空间里打开手电,手电光划过一只只线条流畅、形态优雅,制作精美的手办;

在一副慵懒模样,伸着长腿坐在王座上的凝光身上停住了,仔细看了起来。

这富婆看多少遍都看不厌,光是这腿,啧啧,要不自己动手雕一个出来?

念头一起,就再也按不下去。

第二天一早,周知起床后,在自己的房间完成300个俯卧撑,外加100个深蹲的日常锻炼。

洗漱后,在胡同饭店附近买了两个包子,就骑着自行车去玉雕厂,打算去找师傅魏长海学习一段时间。

这倒不是周知良心发现,决定好好继承魏长海的手艺,而是想到以后要是开始销售手办时,总得先弄出一个原模来。

现在没有3d打印,原模还得靠自己动手雕出来,技术越好,雕刻出来的原模就会更加生动传神。

他现在这点雕刻手艺,刻个公章或是简单的花鸟人物是没问题的;

但是要是雕刻复杂一点的人物、花鸟虫鱼这些就不够看了;

也不是雕不出来,而是雕出来韵味和神态肯定没以前好,手艺丢的有点久了。

今天魏长海没在创作室,周知便直接去了办公室,进门就看见师傅正趴在桌上子画着什么。

凑过去看了一眼,是一幅设计稿,上面画着半只花熏,花熏盖上画着些龙凤龟的草图。

不由得咂舌道:“师傅,你这是又要创作一只花熏啊?”

花熏一般由底足、中节、主身、盖、顶等多个部分组成,其工艺要求复杂,技艺要求极高。

而且花熏雕刻大多采用套料工艺,可以将一块三十公分高的原料雕刻完成后,成为一件高七八十公分高的作品。

关键就在个‘套’字,就像你有半个三十公分直径的半个西瓜;

你将瓜瓤完整的掏出来,0.8公分厚的瓜皮雕作香薰的主身;再将瓜瓤按0.8公分的厚度掏一次,那么现在这块厚0.8公分的瓜瓤就用来做花熏的盖。

现在是不是还剩一大块瓜瓤?那就再掏,现在掏出来的做底足。

这就完了吗?

没有,依然还可以再掏,这次掏出来的做顶。

这只是稍微复杂一点的做法,俗称五节花熏。

如果设计师愿意,九节花熏也不是不可能。

周知现在的水平,根本玩不转这东西。

再认认真真跟着魏长海学上十年,或许能试着从简单的开始。

魏长海抬头笑道:“轻工部从仓库里翻出四块老坑翡翠,让全国的玉雕厂集中玉雕师、美术师拿出设计方案,谁的设计方案好就让谁雕。

咱们厂长看中了其中一块六百斤的原料,打算主攻这一块原料,我看这块老坑翡翠品质非常好,雕成其他就浪费了,干脆设计成花熏。你今天怎么来了?”

周知不知道的是,他师傅正在设计的这件花熏,连设计带雕刻,前后共花了八年时间。

在雕刻完成后被列为‘四大国宝’玉雕珍品,国家还专门下发了一个嘉奖令,称赞其为古今中外所未见,堪称国家珍品。

周知腆着脸道:“师傅,这段时间我想了又想,以前跟你学了那么久的雕刻,不能半途而废了,所以我决定在再回来聆听聆听您的教诲。”

魏长海狐疑的看着自己这个徒弟,见这小子一脸诚恳的模样,看了半天也没看出不妥的地方。

便道:“你一天东奔西走的,有那么多时间来学习?”

“能学一点算一点嘛。”

“你这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还不如不学。”

“师傅,我只是时间长了没雕东西,又不是从头学起。我在京城的这段时间先雕些东西出来,你帮我指点一下不足的地方。”

魏长海仔细想了想,“因为这花熏太耗精力,我也只能偶尔抽空指点你一下;

不可能像你小时候一样每天盯着你;这样吧,你自己找题材、找材料,雕出来后拿来我给你把关。”

周知厚着脸皮道:“那我可不可以用下面的创作室,我看好几个位置都还空着没人坐。”

“这倒是没问题。刻刀需要我给你准备吗?”

“嘿嘿,您这有现成的那当然最好。”

魏长海拉开抽屉,从里面拿出一串钥匙,挑了一把出来,指指对面一个木柜。

说道:“里面有套木雕刻刀,和一套石雕刻刀,都是新的,归你了。”

周知拿着钥匙打开柜子,见上层和中层都摆着许多图纸,只有下层是摆放工具的。

找到两盒新刻刀,打开看了看。

又听魏长海说道:“刻刀怎么磨,不用我再教你了吧?”

“不用、不用,记得清清楚楚的。”

屁颠屁颠的带着两套刻刀下了楼,跑到水管旁蹲下,这里有几块粗细不等的磨石。

到了中午饭点,周知毫不客气的跟着师傅拿着饭盒,在玉雕厂食堂混了一顿午饭。

下午继续打磨自己的手艺直到下班,就和一个正常上班的工人一般。

这样的状态一直持续到五月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