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开局:从揍朱元璋开始 > 第204章 吐谷浑决定出兵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众大臣行礼退下,公孙穆忧心忡忡地走出大殿,忍不住对司马凌小声说道:

“此计太过冒险,稍有不慎,高昌百年基业毁于一旦,可大王如今被野心蒙蔽,听不进劝啊。”

司马凌微微摇头,无奈道:“右相不必多言,如今木已成舟,我们只能尽力而为,走一步看一步了。”

苏羽则匆匆回到府邸,立即差人去请李安。

不多时,李安来到苏府,苏羽将出使吐谷浑的任务和麴文泰的计划详细告知。

李安听后,脸色微变,但很快镇定下来,拱手道:

“大人放心,卑职定当竭尽全力,只是此事难度颇大,还望大人多提供些便利。”

苏羽拍了拍李安的肩膀:“放心,本尚书自会全力支持你。

你此去吐谷浑,要先试探其态度,若他们有意联手,便好好地商讨出兵细节;

若无意,就巧妙设计出舆论:西突厥阿史那风到吐谷浑求出兵,吐谷浑王欣喜答应助其出兵东突厥。

记住,一切以隐藏高昌的真实意图为首要。”

“大人放心,卑职定不会让高昌的谋划露出破绽。”李安目光坚定,接着说道,

“只是此番舆论营造与外交周旋,需要一些助力,还望大人能拨给卑职几个擅长散布消息且口风严实的心腹。

另外,再筹备一批足够分量的奇珍异宝,以便在关键时刻作为赠礼,打通关节。”

苏羽微微颔首,思索片刻后回应:“人,我会从暗卫营里挑几个精干的给你。

他们擅长隐匿行踪与情报传播,定能助你一臂之力。

至于珍宝,府库中有一批刚从西域商队购置的美玉、香料,价值不菲,晚点便命人送到你府上。”

得到苏羽的应允,李安起身,再次拱手行礼,随后告辞离开苏府,紧锣密鼓地筹备起出使吐谷浑的各项事宜。

而在馆驿中的阿史那风,正烦躁地在馆驿内踱步,听闻高昌国使者求见。

他猛地停下脚步,脸上闪过一丝急切,旋即又恢复了几分沉稳:“快请!”

使者走进屋内,恭敬地行了一礼,不卑不亢道:“阿史那风将军,我家大王十分重视与西突厥的友谊。

只是出兵之事,事关高昌国运,朝中大臣意见不一,大王需要些时日与诸位大臣细细商讨,还望将军能在馆驿安心等候几日。”

阿史那风眉头一皱,眼中闪过不悦,他向前迈了一步,略带压迫感地说道:

“本将军大老远赶来,诚意满满,如今却要我等?你们高昌王到底什么意思?莫不是故意拖延?”

使者面色不改,依旧保持着微笑,从容回应:“将军切勿误会!

出兵之事牵扯诸多方面,粮草调配、兵力部署、战后利益分配,桩桩件件都需谨慎考量。

朝中大臣们各抒己见,大王需权衡利弊,才能做出最有利高昌的决策,还望将军体谅我家大王的难处。”

“几日?到底要几日?使者可知如今我西突厥灭亡,那颉利下一个目标就是你们高昌。”

阿史那风双眼紧紧盯着使者,“你们现在如此拖延,莫非是想等到东突厥大军压境才做决定吗?

呵呵!要知道到那时,可一切都晚了!你们高昌不仅要生灵涂炭,你们世代积累的财富也将被洗劫一空。

百姓沦为奴隶,王公贵族们将失去现有的一切尊荣,被颉利可汗肆意践踏尊严。”

使者微微低头,神色平静,待阿史那风说完,才缓缓开口:“将军所言,我家大王自然知晓其中利害。

正因为事关重大,才需慎重。高昌虽小,但每一个决策都关乎万千百姓的生死。

这几日,大王定会尽快梳理各方利弊,给将军一个满意的答复。”

“希望你们高昌王能明白其中的利弊,我在这馆驿等你们五日。

若五日后你们还没有确切答复,那我就去找吐谷浑王。到那时,你们高昌可别后悔!”

使者听闻阿史那风这番略带威胁的话语,心中虽满是不屑,但多年的外交历练让他脸上依旧挂着恭敬的笑容。

“将军息怒,高昌与西突厥情谊深厚,我们又怎会轻易放弃合作契机?

五日之后,必给将军一个满意的交代,还望将军宽心等待。”

“好,我就等这五日。希望你们高昌王能看清局势,莫要做出让自己后悔的决定。”

“将军放心!望将军在此静候佳音吧!”说罢,使者稳步退出房间,出门后,脸上的笑容瞬间消失。

他轻哼一声,低声喃喃道:“不过是个垂死挣扎的莽夫,也敢在高昌的土地上威胁我们,真是自不量力。”

两日后,李安携苏羽筹备的厚礼,率使团浩浩荡荡地抵达了吐谷浑王城。

城内异域风情浓郁,街道上商队络绎不绝,吆喝声此起彼伏。

然而,李安却无心欣赏这热闹繁华之景,他心里清楚,此次任务艰巨,自己的每一步都与高昌的命运息息相关。

在吐谷浑官员的引领下,李安一行人来到王帐之外。

他整了整衣冠,深吸一口气,稳步迈入王帐。

帐内,吐谷浑王慕容穹端坐在主位之上,两旁文臣武将依次而立。

文臣之首是大相拓拔昭,此人足智多谋,长期协助慕容穹处理政务,出谋划策,是慕容穹极为倚重的智囊;

武将之中,当属定城王赫连雄最为勇猛善战,他手握重兵,在军中威望极高,麾下将士对他忠心耿耿。

李安进帐后,先行大礼,恭敬说道:“尊敬的吐谷浑王!

高昌与贵国向来交好,贸易往来频繁,互通有无,百姓安居乐业,此乃两国之幸事。

然而,当下西域局势风云突变,西突厥已被东突厥所灭,曾经强盛一时的西突厥如今分崩离析。

西突厥的阿史那风将军,逃亡至我高昌,恳请我高昌王出兵相助,意图复国。”

此言一出,帐内众人皆面露惊讶之色,旋即交头接耳起来。

李安接着说道:“我高昌王心怀西域和平,不愿见生灵涂炭,更不愿东突厥一家独大,威胁各国安危。

经过深思熟虑,我高昌王认为这或许是一个契机。

倘若高昌与吐谷浑携手,助阿史那风将军复国,共同出兵东突厥。

不仅能解西突厥之危,战后还能瓜分突厥的土地与财富,壮大两国实力。”

慕容穹听后,并未立刻回应,而是陷入沉思。

这时,大相拓拔昭向前一步,拱手说道:“王上,臣以为此计可行。

东突厥野心勃勃,若不加以遏制,日后必成大患。

如今西突厥灭亡,其残部愿与我们合作,这是天赐良机。

我们与高昌联手,定能与东突厥一战。战后,我们可获取大片肥沃牧场和丰厚财宝,充实我吐谷浑国力。”

定城王赫连雄也站起身来,声如洪钟:“大相所言极是。

我吐谷浑勇士,各个骁勇善战,岂会惧怕东突厥?此番出兵,既能扬我国威,又能获取实利,何乐而不为?”

一时间,帐下诸多武将纷纷附和,他们渴望在战场上建功立业,对瓜分突厥财富更是满怀期待。

然而,并非所有人都支持出兵。一位年迈的文臣,莫贺达干颤颤巍巍地站出来,说道:

“王上,老臣以为此事需慎重考虑。东突厥实力强大,其兵力更是不容小觑。

我们贸然出兵,若战败,不仅会损兵折将,还可能致使我吐谷浑陷入万劫不复之地。

再者,高昌此举,不知是否真心与我们合作,还是另有图谋,需谨慎提防。”

另一位年轻武将,达奚勇也表示反对:“我赞同老大人的看法。

我们吐谷浑近年来虽安稳发展,但兵力有限。与东突厥作战,胜负难料。

若为一时之利,陷入战争泥潭,国内百姓也将受苦。

我们应以守为上,巩固国内根基,而非轻易出兵。”

两方意见针锋相对,一时间王帐内争论不休。

支持出兵的一方觉得这是难得的机遇,错过便再难有机会遏制东突厥的扩张;

反对出兵的一方则着重强调风险巨大,担忧国家安危和百姓福祉。

李安见状,再次上前说道:“诸位大人,高昌与吐谷浑,唇齿相依。此次合作,高昌定会倾尽全力。

我们已筹备大量粮草和军备,愿作为先锋,为吐谷浑打头阵。

而且,战后利益分配,我们也可提前商议,确保公平公正。”

大相拓拔昭微微颔首,转头看向莫贺达干:“莫贺达干大人,您太过谨慎了。

战争虽有风险,但不冒险,如何能获取更大利益?高昌既然愿意合作,我们不妨相信他们。

况且,我们若不出兵,东突厥迟早也会对我们下手。与其被动挨打,不如主动出击。”

莫贺达干不甘示弱,回应道:“大相,话虽如此,但战争不是儿戏。

我们不能只看到眼前利益,而忽视背后的风险。

我们应当派遣使者,先去东突厥探探虚实,再做决定。”

定城王赫连雄有些不耐烦了,大声说道:“还探什么虚实?等我们探完,战机都没了!

我看就趁现在东突厥刚打下西突厥,正是志得意满之时,不如直接出兵,打他们个措手不及。”

双方各执一词,互不相让,争论愈发激烈。慕容穹静静地听着,脸上看不出喜怒。

他心里明白,这是一个关乎国家命运的重大决策,一旦决定出兵,就没有回头路。

他必须权衡利弊,做出最正确的选择。

李安在一旁焦急地等待着,他知道自己的言辞和态度将对慕容穹的决策产生重要影响。

他再次诚恳地说道:“大王,高昌此次是真心实意寻求合作。

我们明白,只有两国携手,才能在这乱世中立足。

若此次合作成功,不仅能抵御东突厥,还能为两国百姓带来长久的和平与繁荣。”

终于,慕容穹抬手示意众人安静。帐内瞬间安静下来,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他身上。

“诸位所言,皆有道理。但本王认为,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东突厥的威胁,我们不能忽视。

若能借此机会,削弱东突厥,对我吐谷浑和整个西域都大有裨益。高昌既然有诚意合作,我们便联手出兵。”

莫贺达干听闻慕容穹决定出兵,眼眶瞬间泛红,向前急走两步,扑通一声跪地,声泪俱下道:

“大王!这一战实在凶险,岂是轻易能做的决定?老臣追随您多年,一心只为吐谷浑的安稳。

如今贸然出兵,与东突厥这个庞然大物正面交锋,这简直是拿我吐谷浑万千子民的性命去冒险啊!

我吐谷浑的勇士们,皆是家中顶梁柱。一旦战败,无数家庭将支离破碎,百姓们将在战火中流离失所,饿殍遍野。

到那时,我们又有何颜面去见列祖列宗?”

大相拓拔昭眉头微皱,上前一步。“莫贺达干大人,我理解您的担忧,但您也该明白,一味退缩绝非长久之计。

东突厥的野心昭然若揭,即便我们今日不主动出击,难道就能躲过他们的铁骑吗?

当下西突厥灭亡,正是他们势力整合的关键时期,我们此时出兵,趁他们立足未稳,尚有胜算。

若等他们彻底消化了西突厥的地盘和兵力,我们再想反抗,那才是真正的无力回天!”

定城王赫连雄也忍不住开口,“莫贺达干,你身为文臣,或许不了解我吐谷浑勇士的热血与豪情!

我们的战士个个渴望在战场上扞卫国家尊严,为了吐谷浑的荣耀而战。

你却在这里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难道要让勇士们的一腔热血冷却,永远蜷缩在这小小的一隅,被东突厥肆意欺凌吗?”

莫贺达干抬起满是泪痕的脸,看向赫连雄:“定城王,你只知冲锋陷阵的豪情,却不知战争背后的残酷代价。

战场上的厮杀,换来的可能是无数百姓的苦难,这代价,我们真的承受得起吗?”

“若不战,百姓就不会受苦了吗?东突厥一旦大兵压境,我们的百姓就能幸免?

与其坐以待毙,不如主动出击,打出我们吐谷浑的威风!”

此时,慕容穹的脸色渐渐沉了下来,他看向依旧跪地的莫贺达干,“莫贺达干,本王明白你的忠心,但本王心意已决。

此次出兵,关乎吐谷浑的未来,是机遇也是挑战。

你身为朝中老臣,应当顾全大局,而不是一味阻拦。”

莫贺达干身子一颤,望着慕容穹威严的面容,嘴唇动了动,却终究没有再说出话来。

他缓缓低下头,眼神中满是无奈与落寞,随后缓缓起身,退回到原位,不再做声。

慕容穹见此,神色稍缓,转头看向李安,说道:“既然决定出兵,那我们便速速商讨出兵细节。

高昌既愿做先锋,这粮草、兵力调配,还需李大人与我等细细商议。”

李安连忙拱手道:“一切听从大王安排,高昌必定全力以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