俊美男人眼中讥讽,冰冷狠厉的眸子在触及到韩非片刻后离开,只说了一句:“九公子。”
韩非垂首,礼貌而又疏离,却在这人离开后勾起了唇角。
他想,他已经知道关于天幕中那女子最准确的身世了。那女子非但没有出生在魏国,也不是所谓的魏国人。而是…出自韩国。
目光触及那片此时没有任何波动的天幕,韩非眼中渐渐了然:“六国既然一统,那彼时的魏国旧都自然就不是现在的魏国都城。”
韩非:“孤身一人落到魏国,想必那时候,亲生父母已经不在了吧。”
秦国,
嬴稷将小嬴政召至跟前,目光中透着复杂,一方面他十分欣慰玄孙未来会做出的功绩,另一方面,他又担忧天幕中的这些会不会影响到这个孩子。
赢稷:“政儿,来孙之事你如何看。”
小嬴政低头沉思片刻,虽是七岁孩童,已经初具帝王威严,一字一字认真回道:“若此为天命,孙儿自当重视此子。观其行,察其性。”
“若他有治国之能,孙儿自然加以栽培。若他品行不端,孙儿也不会因为此子是…她所生,就对其格外偏袒。”
“帝国需要有贤能之人继承,若他不能担起大秦的重任,孙儿会另寻贤能。大秦的传承决不容有失。”
嬴稷眼中欣慰,伸手揉了揉小嬴政的脑袋:“孙儿明白就好,大秦的江山乃是无数将士用鲜血换来,挑选后继之人,一定要慎重再慎重。”
而后,嬴稷继续道:“当然了,曾祖父是相信的,孙儿的儿子在将来治国理政上绝对不会输于孙儿。”
小嬴政也保证:“孙儿一定会教导好他,不辜负曾祖父的期望。”
小嬴政眼中全是崇拜,自从跟着太傅学习秦国的知识之后他便知道,他这位曾祖父小时候也曾随母亲远离故国当过质子,甚至那时候曾祖父的处境比自己还要恶劣。
可后来,曾祖父还是凭一己之力当上了秦王,决策国事。发动了着名的伊阙之战,五国伐齐,鄢郢之战,华阳之战以及长平之战。
更是攻陷东周王都洛邑,结束了周朝八百年的统治。
曾祖父的谋略,胆识,于小嬴政来说是他学习的楷模。
回到宫殿时,曾祖父为他找的剑术老师已经等在那里了,一袭简洁的白色劲装,修长的身形被勾勒出来,那张脸庞还有些稚嫩,黑亮的眼睛却闪烁着锐利的光芒。
见小嬴政来了,抱剑弯腰:“盖聂,公子以后的剑术老师。”
小嬴政看着眼前身型笔直的小少年,仿佛一柄出鞘的利剑,只有在抬眸看向他时,才会有一丝丝波动。
嬴政:“我叫嬴政。”
一句话二人算是正式认识了。
两年时间匆匆而过,小嬴政跟着盖聂学习剑术颇有成效,偶尔也会好奇地多看几眼站在那笔直如松的少年盖聂,好奇这人一直都样吗?
片刻后,又收回视线继续学习治国理政。各项帝王必备的知识。
【天幕再次更新。】
【画面中娇俏小美人身着黑色金纹玄袍晃着裙摆坐在秦宫高墙上,手上托着一盘点心,正在看不远处粉雕玉琢的小娃娃端正身姿跟着太傅学习学问的画面。】
【时不时往嘴里塞一块糕点,“小狸真的太惨了。”】
【在她身旁,一身剑客服目若寒星的男子时不时将糕点递上,垂眸跟着看过去,眼中有些不明显的温柔。】
嬴政正在跟着盖聂学剑术,看到这一幕愣了一下,目光驻足在眼前这个一板一眼不苟言笑教他剑术的小少年上,眼中复杂:“你…跟我老婆很熟??”
??
盖聂正在冷眼看着嬴政的招式,刚要指点听到这一句,素来冰冷的脸上闪过一丝崩裂,抬头看了一眼最近所有人都在讨论的天幕上。
却在触及到那张脸庞上愣住了,呼吸明显一滞,心跳加快,却在片刻后移开视线:“不认识。”
小嬴政已经放下了剑,上前眯起眼睛仔细盯着自己的剑术老师,见他表情如初,干脆宣誓了主权:“这是我未来的妻子,还是我未来孩子的母亲。”
盖聂:“…”
盖聂不语,只一味红了耳朵。目光有意无意扫过那天幕,又在片刻后移开。
嬴稷感觉身子大不如前,看着天幕中常出现的威严秦宫背景,他大胆做了一个决定。那就是——改变天幕中既定的时间线,为秦国走出一条全新的道路,同时也能打破其余六国因为天幕做出的部署。
通俗来讲就是让嬴政提前继位。
嬴稷:“诸位爱卿,想必大家也都知道,自天幕现世以来,各国局势变幻莫测。虽说之前魏国打着给我们秦国的公子送女人的名号,自以为跟咱们交好。可这种能被人轻易拆穿的事自然还是得早作准备。”
“这两年,想必大家也看到了咱们大秦的小公子于谋略治国理政之诸多事上的见解。”
“为了秦国的未来,也为了打破可能存在的既定命运。寡人决定——让年仅九岁的公子嬴政提前继位。”
此言一出,朝堂上一片哗然。有大臣觉得:“回王上,此举会不会不太妥当?毕竟这与天幕上并不相符。”
“若是因此将未来打乱,或是说大秦不能按照原本的轨迹统一六国,大展我大秦之宏图,那岂不可惜了。”
也有大臣觉得:“王上这么做,自然有王上这么做的深意,若是真能借此改变秦国的命运,怎么就一定是坏事呢?万一比之前还要好呢!!”
小嬴政听闻曾祖父的决定,同样波澜起伏。他虽然早有壮志,但毕竟年幼,此前根本没想过他会以如此年幼的年纪登上王位。
他上前一步,不卑不亢地说道:“曾祖父,孙儿定不辜负曾祖父的期望。定当竭尽全力,让秦国走向昌盛。”
嬴稷看着嬴政眼中满是欣慰与赞许:“政儿,秦国的未来就交在你手上了。”
“你要记得,不管未来遇到何种困难,都要以秦国的利益为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