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其他类型 > 财富的真相 > 第97章 以心智之力,化解生活之痛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97章 以心智之力,化解生活之痛

在历史的黑暗角落里,纳粹的暴行如同一头狰狞的巨兽,吞噬了无数人的生命与幸福。着名心理学家维克多·弗兰克便是这场灾难的亲历者,他眼睁睁看着最亲的人死于纳粹魔掌,自己也被囚禁于集中营,每日遭受严刑拷打,生命如风中残烛,朝不保夕。然而,在这绝境之中,弗兰克却获得了一次震撼灵魂的觉醒,他领悟到:即便身处最极端恶劣的环境,人也始终拥有一种不可剥夺的自由——选择自己态度的自由。

这一发现,犹如一道穿透阴霾的曙光,照亮了我们对生活苦难的认知。有人或许会质疑,在失去至亲、自身命运未卜且饱受折磨的情况下,怎能不痛苦?但真正心智成熟的人,并非感受不到痛苦,而是懂得主动去减缓痛苦。同样的打击降临,不同的人有着天壤之别的反应。有些人深陷痛苦的泥沼,纠结挣扎,行为也被负面情绪左右;而另一些人却能释怀,以平和的心态面对。

回想我们的童年,或是观察年幼的孩子,常常会因为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便大哭大闹。比如孩子在某个阶段,会强烈地认为“这个东西就是我的,别人绝对不允许动”。这种表现,无疑是心智不成熟的体现。可令人诧异的是,这样的情景并非只存在于孩子身上。曾经在列车上,就有这样一位中年男士,他的行为让人不禁感叹其心智的幼稚。当时,一件竖着放且较长的行李露出行李架一段,旁边有个包,包旁空间充裕,列车员礼貌询问能否将包稍微挪一挪,以便把行李横放。这本是再正常不过的请求,然而这位男士却气愤不已,严厉地强调“我的包不允许动”。列车员的惊诧,反映出这种反应的不合常理,也让我们看到,有些人虽身体成年,心智却仍停留在孩童阶段。

小孩子因小事或人际关系中的小问题而痛苦纠结,我们尚可理解,毕竟他们的认知和情绪管理能力尚未成熟。但有些成年人,虽已长大成人,内心却不够强大,心智不够成熟,同样会因一些微小的人际关系问题而痛苦不堪。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心智能力强的人懂得运用心智,巧妙地将注意力转移到其他地方。如此一来,痛苦便如同阳光下的冰雪,几乎自动消融,在你重新关注它之前,它不会轻易回来。

当我们因自认为付出与回报不公平而感到痛苦时,不妨想想那些革命先烈。他们在枪林弹雨中出生入死,有些在即将迎来胜利曙光的那一刻壮烈牺牲;还有些人在解放后,却不幸被诬陷为反革命,遭受冤屈。相较之下,我们生活中的不如意,实在是微不足道。我们应明白,自己并非是最悲惨的那个人,从而调整心态,减轻痛苦。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我们的大脑拥有一种自我保护功能——遗忘痛苦。试着回想一下,昨天让你痛苦的事,上周、去年乃至十年前令你痛彻心扉的经历,如今是否已模糊不清?甚至当你努力回想起来,还会暗自纳闷,当初怎么会为那么点小事痛苦到那种程度?生孩子对于许多女性来说,是一生中面临的最大肉体痛苦,生产时她们往往信誓旦旦再也不生,但一两年后,有些女士却又改变了主意,这便是大脑遗忘痛苦功能的生动体现,俗称“好了伤疤忘了疼”。

这一功能也解释了为何有些人觉得学习痛苦,一旦完成学习和考试,所学知识便迅速被遗忘,因为那些知识与痛苦的感受紧密相连,大脑会自动将这些痛苦信息淡化。反之,当我们将学习视为快乐的过程,学到的知识就更容易扎根在记忆深处。

生活中,内心的纠结与痛苦不可避免,但我们不能任由自己被这些负面情绪淹没。我们应从心智层面不断提升自己,学会享受做事的过程。当再次面对同样的困境时,便能以更加从容的心态应对,不再被痛苦和纠结所束缚。每一次克服内心的痛苦,都是一次心智的成长;每一次在困境中调整态度,都是对自由意志的坚守。让我们借助心智的力量,穿越生活的重重迷雾,走向更加豁达、美好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