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茶味百态,小镇之人与茶的碰撞
阳光灿烂的一天,真是令人心情愉悦啊!,赵建龙微笑着递给谢晓彤一杯咖啡。这一幕恰好被周围的人看到,八卦的氛围瞬间弥漫开来。阿姨们笑着打趣,让赵建龙介绍一下谢晓彤。赵建龙看了看有些害羞的谢晓彤,顺势说道:“这是我们的老板娘。”谢晓彤的脸微微泛红,有些不好意思,而阿姨们却高兴得合不拢嘴。
赵建龙心中有个计划,他打算在店里好好宣传普洱咖啡。谢晓彤听了他的想法后,眼睛里闪烁着满意的光芒,说道:“这个主意很不错呢,普洱咖啡有着独特的风味,肯定能吸引不少顾客。”
小镇里,有小朋友过生日,大家都热热闹闹地过来庆祝。虎子原本和小朋友们有些生疏,但在生日聚会的欢乐氛围下,很快就和大家打成一片。欢声笑语充斥着整个场地,然而快乐的时光总是短暂的,眼看聚会就要结束,大家心里都有些舍不得,小朋友们拉着虎子的手,眼里满是眷恋。
这天,赵建龙的父亲回来了。奶奶一回来就赶忙钻进厨房忙碌地做饭。赵建龙深知父亲在外奔波劳累,他贴心地主动给父亲打洗脚水。
赵建龙的父亲和阿姨在昆明卖鲜花,这看似美好的营生背后,其实有着许多的艰辛。父亲坐在椅子上,有些疲‘惫地抱怨道:“你以前在北京工作得好好的,其实根本不用回来。”
赵建龙把洗脚水轻轻放在父亲脚边,缓缓蹲下身子,一边帮父亲脱鞋一边说:“爸,我知道您觉得北京的工作稳定又体面。可是您看,咱们这个小镇也有很多机会啊。”
父亲皱着眉头,有些不解地说:“机会?北京那可是大城市,多少人挤破头想留在那儿。你倒好,一声不吭就跑回来了。”
赵建龙抬起头,眼神坚定地看着父亲:“爸,大城市是有很多机会,但这里是咱们的家啊。我回来,是想把咱们小镇的特色推广出去。您知道吗,咱们这儿的普洱咖啡有着独特的风味,只要好好宣传,肯定能吸引不少顾客,这能带动咱们小镇的经济呢。”
父亲哼了一声:“就为了这个?你在北京的工作多安稳,回来搞这些,风险多大啊。”
赵建龙耐心地解释:“爸,安稳是安稳,但那不是我想要的生活。我想自己做点事,在这儿我能每天看到熟悉的人,能呼吸到熟悉的空气。而且我想让咱们小镇变得更好,让更多的人知道咱们这儿的好东西。”
父亲看着儿子,脸上的表情稍微缓和了一些:“你这孩子,就是太理想化了。做生意哪有那么容易的。”
赵建龙笑了笑:“爸,我知道不容易。但您和阿姨在昆明卖鲜花,不也是从无到有,一路辛苦打拼过来的吗?我不怕吃苦,我相信只要努力,肯定能做出一番成绩的。父亲沉默了一会儿,然后叹了口气:“唉,你既然已经决定了,那就好好干吧。不过有什么困难可别自己硬撑着,跟家里人说。”
赵建龙用力地点点头:“放心吧,爸。我知道的。”
没想到,父亲刚坐下就提到了赵建龙有对象的事情。赵建龙心中一惊,连忙摆手解释道:“爸,您误会了。那个女生只是租客,在这里当临时工的。”父亲却一脸怀疑,摇了摇头说:“哼,我可更相信街坊邻居说的话,你小子可别想糊弄我。”
父亲接着指了指外面的车,对赵建龙说:“你去后备箱把东西拿出来。”赵建龙应了一声,走到车后打开后备箱,只见里面又是满满当当的一后备箱东西。有新鲜的蔬菜水果,还有一些特色的小物件。
中午时分,阳光透过咖啡厅的窗户洒在桌上。谢晓彤和另外三个姑娘正坐在咖啡厅里吃饭。谢晓彤笑着对姑娘们说:“你们知道吗?赵建龙做饭那可是花样百出,不过每个人做饭都有自己的特色,像他那样的大厨风格,和咱们这种小打小闹的也不一样。”姑娘们都点头称是,大家一边吃一边愉快地聊天。
谢晓彤又说起自己会做的饭菜:“我呀,会做的菜不多,就只有酥锅还拿得出手。”姑娘们都好奇地问起酥锅的做法,谢晓彤便兴致勃勃地描述起来。
谢父带着一大堆鲜花回来了。这时,谢晓彤和赵春丽也走了过来。赵春丽熟稔地进屋和奶奶聊天,家长里短地说着最近的事情。而谢晓彤则坐在一旁,静静地看着谢父醒花。
赵建龙走过来,看到谢晓彤专注的样子,突然问道:“晓彤,你姥姥是怎么去世的呀?”谢晓彤的眼神黯淡了一下,轻声说:“是因为意外。”赵建龙看到她的表情,没有再多追问,只是轻轻点了点头。其实谢晓彤能感觉到,赵建龙和他爷爷的感情很好,但是爷爷终究还是离开了。
小时候,赵建龙的世界里爷爷就是他的全部依靠。那时候,阳光总是那么明媚,爷爷带着他骑马游玩的日子,是赵建龙记忆中最快乐的时光。骏马在广袤的草地上奔腾,爷爷爽朗的笑声和马蹄声交织在一起,赵建龙坐在马背上,感受着风在耳边呼啸而过,他的小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然而,命运总是充满了无奈。赵建龙还没来得及让爷爷过上享福的日子,爷爷就突然离开了。这成了赵建龙心中永远无法释怀的心结。当时爷爷生病,家人都瞒着他,等他知道的时候,一切都已经来不及了。他常常想,如果能早点知道,他就能多陪陪爷爷,多和爷爷说说话,多听爷爷讲讲过去的故事。这个遗憾就像一道深深的沟壑,横亘在他的心头。
谢晓彤也陷入了回忆之中,她轻声诉说着自己对奶奶的思念:“当时奶奶走的时候,我感觉整个世界都暗了下来。还好有朋友们陪在我身边,才慢慢熬过了那段最痛苦的日子。”她的眼神中透露出一丝忧伤。
谢晓彤从谢父带回来的鲜花中精心挑选了一大束,带回了家。晚上,她躺在床上,花香弥漫在房间里。渐渐地,她进入了梦乡。在梦里,她又回到了小时候在姥姥家的场景。那是一个小小的院子,姥姥在院子里种满了各种各样的花,她和小伙伴们在花丛中追逐嬉戏,姥姥在一旁笑着看着他们。那时候的天空总是湛蓝湛蓝的,阳光总是暖融融的,童年的时光是那么的美好,让人无比怀念。
次日清晨,阳光洒在小镇的每一个角落。赵建龙早早地就去给爷爷扫墓了。他带着爷爷生前最爱吃的点心,一步一步地走向爷爷的墓地。没过多久,奶奶和谢父也过来了。奶奶站在爷爷的墓前,轻声说道:“老头子啊,你看现在建龙长大了,他现在可努力了,把家里照顾得很好。不过啊,我最希望的就是他能找个好姑娘,能有个人陪着他,这样我也就放心了。”奶奶的声音有些哽咽,她的眼睛里闪烁着泪花。
赵建龙肃立在旁,聆听着奶奶的话语,心头百感交集。他凝视着爷爷的墓碑,默默立誓,定要努力生活,不负爷爷所望,亦愿爷爷在天国得以安息。于这座小镇之上,回忆与思念相互缠绕,众人在对往昔的追思中,延续着各自的人生。
在爷爷的墓前,奶奶强忍着泪水,直到赵建龙转身离开后,那压抑许久的悲痛才如决堤的洪水般倾泻而出。她的身体微微颤抖着,泪水顺着满是皱纹的脸颊滑落,滴落在墓前的土地上。
谢父和赵建龙来到了赵建龙母亲的坟墓前。那座坟茔静静地伫立在那里,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故事。谢父凝视着墓碑,缓缓说道:“你看,旁边的这个位置啊,就是给我留着的。”他的声音平静,却透着一种对生死的豁达。
一晃眼,赵建龙的母亲离开已经二十多年了。往昔的日子如同一幅古老的画卷在赵建龙的脑海中展开。曾经,一家人靠着仅有的几亩薄田和爷爷卖鱼的微薄收入维持生计。父亲虽然不善言辞,但赵建龙知道,父亲对母亲的思念从未停止。那些年的点点滴滴,就像刻在父亲心上的印记,哪怕岁月流转,依然清晰如昨。
赵建龙看着父亲离去的背影,想起母亲,心中一阵酸楚。他悄悄地背过身去,忍不住悄悄抹着眼泪。那泪水里,有对母亲的思念,也有对父亲默默承受痛苦的心疼。
杨爷热情地请娜娜喝茶品鉴。杨爷把一杯热气腾腾、散发着清香的茶端到娜娜面前。娜娜有些局促,她对茶并没有太多的研究。她端起茶杯,轻抿一口,只觉得口感还不错,但除了说“好”之外,那些品茶的专业名词她一个也说不出来。喝完茶后,杨爷一脸期待地让娜娜给自己的茶品打分。娜娜此时正忙着招呼店里陆续进来的客人,心不在焉地随便写了一个分数。
随后,杨爷又带着他的茶找到了小琴。小琴接过茶杯,小啜一口。那茶的苦涩在她口中散开,她皱了皱眉头,一点也品尝不出这茶的精妙之处。总体来说,小琴就是不喜欢茶这种饮品,她放下茶杯,有些抱歉地对杨爷说:“杨爷,我实在是不懂茶,这茶对我来说,就只是一种有点苦的水罢了。”杨爷听了,也不恼,只是笑着摇了摇头,带着他的茶又去寻找下一个品鉴者了。《茶与小镇众生相》
杨爷带着他的茶,又兴致勃勃地去找安欣欣品尝。他将茶小心地斟入精致的小茶杯中,那茶香袅袅升腾。安欣欣接过茶杯,轻嗅了一下茶香,然后小抿一口。接着,她便开始了一顿夸赞:“杨爷,这茶可真是好茶啊。您看这香气,清新高雅,入口的口感也是极为醇厚的。”
起初,杨爷听到这些夸赞,脸上洋溢着高兴的神色。他那满是皱纹的脸上眼睛眯成了一条缝,连连点头。可是,杨爷毕竟是个老茶客,他很快就察觉到安欣欣不太懂品茶。她所说的那些夸赞的话,听起来虽然好听,但却像是为了敷衍他而说的。杨爷的笑容渐渐淡去,眼神里闪过一丝失望。
不过,杨爷并没有就此放弃,他又带着茶来到了谢晓彤和大麦所在的地方。大麦接过茶,喝了一口后,也只是简单地说:“很好喝。”就没有再多的评价了。
谢晓彤则不同,她轻轻端起茶杯,先观察了一下茶汤的色泽,那是一种清澈透亮的琥珀色。然后,她缓缓地将茶杯凑近唇边,轻啜一口。茶液在口腔中流转,谢晓彤闭上眼睛,细细品味了一会儿。
杨爷满怀期待地看着谢晓彤,谢晓彤睁开眼睛,认真地说:“杨爷,这茶的香气很独特,有一股淡淡的花香混合着坚果的香气。入口的时候,口感醇厚,但是后味稍微有点涩,如果能在烘焙的工艺上再调整一下,或许会更好。”
杨爷听了谢晓彤的话,眼睛一亮。他赞许地点点头说:“晓彤啊,你这才是真的懂茶啊。不像前面那几个小娃子,净说些好听的话哄我这个老头子。”
谢晓彤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说:“杨爷,我也是跟着我爷爷学了一点皮毛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