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自二废太子后,康熙身子每况愈下。

康熙六十一年,在长达几个月的塞外巡视及木兰秋狝后,康熙从热河回到皇宫,没等身体康复,又赶往南苑围猎,因着连续多日劳累,身体更加虚弱,直接病倒,现已经搬到畅春园去养病去了。

同年十二月,康熙皇帝的病情急剧恶化,他急命皇四子胤禛来到畅春园。同时,又召诸皇子和理藩院尚书隆科多等,到清溪书屋御榻之侧,让隆科多宣布继位登基的诏书,隆科多传康熙皇帝口谕,让皇四子胤禛登基。

第二日早晨,康熙皇帝就驾崩在畅春园。

在这之前康熙就让胤禛代为祭天,已经是向世人传达让他即位的信号,因为只有天子才享有祭天特权。

康熙传位给胤禛的主要原因是,因为胤禛在众多皇子中表现出色,后期积极经营争夺储位,且他本身也有卓越的治理能力,懂得韬光养晦,这使得他成为继承皇位的最佳人选。此外,胤禛的继位也符合政权的稳定,能够确保清朝的继续繁荣。

至此胤禛大获全胜!

胤禛于灵前继位,此年胤禛四十四岁,次年改年号为雍正,于明年为雍正元年。

同时急召十四胤禵回京哭灵,德妃自此成为名正言顺的皇太后。

王府内,得知胤禛继位后,柔则的病都好了大半,终究是因为年世兰灌的那壶红花伤了身子,如今得知如此好消息,想着自己马上就要是皇后了,非常激动,顾不得在病中也要带头进宫哭灵,即使丫鬟劝都没用。

宜修也不与她争,皇帝丧仪哪是这么简单,她愿意做这累人的事就让她去,于是直接被累病,剩下的由宜修接手。

丧仪结束后,就是胤禛的登基大典,紧接着他封了乾清宫,而后改在养心殿处理政务。

说起宫里也奇怪,有一位舒贵妃,是康熙晚年最宠爱妃子,育有一子排行十七,对她所生的十七阿哥的宠爱更是溢于言表。

胤禛即位后,她害怕胤禛对她母子忌惮,为了保证自己和十七的安全,在康熙驾崩之后自请出宫去甘露寺修行,将十七托付给了太后抚养。

太后感念舒贵太妃一片心意,又说太妃养尊处优多年,自然是不能和甘露寺众尼同住,所以特意建了安栖观给舒贵太妃独自居住,于是命她出居道家,而不是进甘露寺修行。

太后又怕旁人服侍太妃会不习惯惹太妃生气,于是就让太妃的贴身侍婢一同跟了去住。

也是太后知晓舒贵太妃的心思。

自然,舒贵太妃若无大事也是不能随意离开安栖观一步的。

其实也是舒贵妃想多了,光说十七的身份就够不上即位的门槛,没有哪一个皇帝生母会是摆遗女出生,哪会不懂的先帝为何宠爱她和十七的原因,也就是母子俩对皇位没有威胁的原因,只是他们俩看不明白而已。

一切结束后,就是对后妃的封赏,对于后位有了不同的声音。

一部分支持宜修为后,一部分支持柔则为后,但支持宜修为后的声音更大些,胤禛心里也是属意宜修的。可汉臣搬出嫡庶规矩,应当尊崇礼法立柔则为后;另一部分支持宜修的就以先帝亲赐封号‘元’来堵他们的嘴,还有龙凤胎的加持,两方朝臣之间吵的不可开交。

胤禛召来允禵和允祥,兄弟多年当然了解对方的想法,允禵当然是想宜修为后,但那样对她不好,转而支持柔则。为表尊卑别,其余兄弟改胤为允。

最终胤禛还是立柔则为后。而后又觉得宜修委屈,这些年本就爱上宜修了,宜修又为他生下龙凤胎,打理王府也从不出错,后院也井井有条,多了许多啼哭声。

但是又害怕宜修加持太多,最终立了宜修为皇贵妃。

随后胤禛下旨封柔则为皇后,赐居景仁宫,又以国丧期间,国库空盈,皇后身子不好的理由,取消了封后典礼,只让命妇去景仁宫参拜皇后就可以了,这是大清开国以来最简陋的皇后册封礼了。

柔则知道自己不得宠,但也没想到连个封后典礼都没有,只得一封圣旨,病都要被气好了,没办法又撑起国母的身份等命妇来参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