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李景坐在马车上,怀里抱着气息奄奄的孩子,他微微探身,掀起马车的布帘,对着车下早已哭成泪人的孩子母亲说:“大嫂,孩子情况危急,得赶紧回村医治,您快上车给我们带路!”

孩子的母亲愣了一瞬,提起裙摆便上了车。

车夫吴伯立刻扬起马鞭,狠狠抽在马背上,马儿嘶鸣一声,撒开四蹄飞奔起来。车轮滚滚,扬起一路尘土。孩子的母亲在车内紧紧盯着孩子,泪水止不住地流。

李景一边护着孩子,一边轻声安慰:“大嫂,别太担心,我定会全力救孩子。您先平复下心情,等会儿到了村子,还得麻烦您帮忙准备些东西。”孩子的母亲抽泣着点头,用衣袖擦了擦眼泪,努力让自己镇定下来。

村长从村外那条小路下方的茶地直接穿过去,能最快抵达村里。于是,村长立刻带着村里的几个年轻人,领着郎中,抄这条近路一路小跑,一心只想尽快赶到村口与李景会合。

路上,郎中凭借自己多年行医的经验,推测李景可能需要用针施救。于是,他一边跑,一边向村长说道:“村长,看孩子那情况,来人很可能要用针灸急救。我得赶紧回去准备些东西。” 郎中匆忙回到家中,迅速取出自己的针具。那是一个用了多年的木质针盒,里面整齐地摆放着金针、银针和铜针,每一根都被他精心打磨保养。他又拿了一小包艾绒,想着若配合艾灸,或许能对孩子的救治更有帮助 。

等他们赶到村口时,恰好李景乘坐的马车也到了。郎中快步上前,双手将针盒和艾绒包递给李景,恭敬地说道:“公子,我猜您可能要用针施救,这是我常用的针具,还有一些艾绒,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如果您在救治过程中有任何需要,尽管吩咐,我一定全力协助。”

李景接过针具和艾绒,感激地看了郎中一眼,说道:“多谢!” 随后,李景带着针具匆匆走向孩子家中,准备施救。

到家,孩子的双亲想要跟进去看看孩子,李景却神色凝重地拦住他们,说:“此刻情况危急,我需要一个安静的环境施救,还请二位在外面稍候。放心,我定会尽力。”

李景让龙颜喜和车夫守在门外,确保不会有人贸然闯入干扰救治,王三娘则心领神会地跟随着李景走进屋内。

一进房间,李景便迅速将孩子轻轻放在床上,他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镇定下来。随后,他熟练地拿起针具,目光紧紧盯着孩子的穴位。王三娘在一旁屏气敛息,随时准备协助李景。只见李景手法娴熟地将针快速刺入孩子的人中穴,适当捻转提插,给予强刺激。紧接着,又依次针刺十宣穴。

经过李景与三娘一夜的悉心守护和全力施救,原本命悬一线的东儿,病情终于稳定了下来。

李景轻轻放下冬儿的手腕,长舒了一口气,对门外守着满脸焦急的众人说:“孩子已经脱离危险。”刹那间,压抑在众人心中的阴霾瞬间消散,冬儿的父母喜极而泣,扑通一声跪在地上,对着李景和三娘重重地磕头:“恩公啊,大恩大德,我们一家没齿难忘!”

清晨的阳光温柔地洒在桃源村,照亮了这片世外桃源般的土地。村子四周青山环绕,漫山遍野的樱花竞相绽放,如云似霞;村口那大片的茶坡绿意盎然,微风拂过,茶树沙沙作响。

村民们自发地忙碌起来,为了感谢李景一行人的救命之恩,他们杀了一头猪,在村子中央燃起了温暖的炭火,架上猪肉开始烤制。不一会儿,诱人的香气弥漫在整个村子上空。

李景、三娘、车夫吴伯和龙颜喜走出房门,才发现村子里热闹非凡。村民们纷纷围上来,你一言我一语地表达着感激之情。“李公子,您真是我们的大恩人呐!”“若不是您和这位姑娘,冬儿这孩子可就没了呀!”村民们质朴的话语,如同春日暖阳。

日光下暖烘烘的。

年轻的后生们个个挽起袖子,露出结实的臂膀,他们分工明确,有的负责将猪身清洗干净;有的则手持刀具,切割着猪肉。

村妇们也没闲着,她们三五成群,有的在溪边认真地清洗着各种配菜,潺潺的溪水声伴随着她们的欢声笑语;有的则在一旁协助后生们处理猪肉,将切好的肉块摆放在芭蕉叶上。与此同时,空地上已经架起了火盆,他们将切好的猪肉串在铁签上,放在火盆上烤制,不一会儿,肉香便弥漫开来,引得周围的人直咽口水。

很快,烤好的猪肉就被小心翼翼地端到了李景、王三娘、吴伯和龙颜喜面前的桌子上。这张桌子上摆满黄澄澄的橘子;热气腾腾的茶;还有村民酿的酒。

因为冬儿的病情,整个寨子都被阴霾笼罩。可如今,冬儿转危为安,这份喜悦如同春风吹散了阴霾,村子里如节日般的欢乐氛围。孩子们在一旁嬉笑玩耍,几个孩童趴在地上,正兴致勃勃地玩闹着。

王三娘坐在李景身旁,脸上洋溢着笑容。她轻轻地将手扶在李景的手上,感慨地道:“阿景,这才是生活。”

李景手中端着一杯茶,修长的手指轻轻握着茶杯,他微微颔首,没有说话,但眼底的笑意却如同春日里绽放的花朵,温柔而动人,显然他也十分享受当下。

龙颜喜坐在一旁,看到王三娘搭在李景手上的,微微皱了皱眉头,开口说:“三娘,这可是公开场合,你不可以这样和大人拉拉扯扯的,像什么话嘛。”他的语气中带着几分严肃。王三娘听后,不禁笑出声来,她调侃:“哦,老龙啊,你是不是嫉妒啦?哈哈哈。”说完,她又看了看李景,接着说:“好吧好吧,人家可是救命恩人,我注意点就是啦。”说完收回手,大块吃肉。

“今日,你不许再饮酒!”李景一脸正色地对三娘说。

“oK!”

“oK是何意?”

“就是同意。”

“这是什么言语?”

“我自创。”

……

作为身处官场旋涡中心的政客,李景整日在高强度的工作和复杂的权谋斗争中周旋,一切皆以利益为出发点,心渐渐变得冷漠而坚硬。然而,这一路与三娘的相伴,从参加陈福生的婚礼,感受到村民们的热情与质朴,再到此次全力营救冬儿,他看到了这些平凡百姓身上最纯粹的善良与温暖。

在这个小小的桃源村,没有官场的勾心斗角,没有利益的纷争倾轧,有的只是人与人之间最真挚的情感,为这些善良的百姓做些实事,似乎能让自己的内心获得一种前所未有的满足。

大家围坐在一起,吃着香喷喷的烤猪肉。欢声笑语回荡在村子里,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李景和三娘也被这份欢乐的氛围所感染,暂时忘却了旅途的疲惫和官场的烦恼。

不知不觉已到中午,李景想起自己身负回京述职的重任,实在不能再耽搁。他站起身来,对着众人拱手说道:“各位乡亲,实在对不住,我还有要事在身,必须和诸位告别。”冬儿的父母一听,又一次激动地跪下:“恩公,您这就走了吗?我们还没好好报答您呢!”村长也紧紧拉住李景的手,眼中满是不舍:“李公子,再多留几日吧!”

“李某实在是身不由己,还请诸位海涵!”

临行前,他悄悄拿出十两银子,交给三娘:“把这个偷偷放在他们家桌子上。”

三娘接过银子,有些担心地说:“就这么放着,会不会被别人偷了去?”李景思索片刻,说:“你用锦帕包好,交给冬儿的母亲,就说这是你的东西,让她帮忙保管一下。”

三娘依言照做,冬儿的母亲接过锦帕,虽然心中疑惑,但还是郑重地点点头。

李景一行人坐上马车,缓缓驶出桃源村。村民们纷纷涌出,挥手相送。李景回头望去,自己的内心已经发生了变化。

李景一行人乘坐马车缓缓驶出桃源村。路的两边都是满怀着感激之情的村民,眼中满是不舍,纷纷挥手相送。

他来自燕国,如今身处景国,可在救治冬儿的过程中,他意识到,无论燕国、景国还是赵国,百姓都是一样的勤劳善良、质朴纯真。他们同样值得被守护,幸福不应被国界束缚。

百姓不应被国界区分,救治冬儿后,看到村民的喜悦,李景深受触动。他决定,以后有机会定要全力帮助、守护百姓,不管他们来自景,燕,或者是赵,这能让他由衷地感到喜悦与满足。

马车载着李景一行人,缓缓朝着盛京的方向行进,李景望着窗外,思绪还沉浸在桃源村的种种场景中。

王三娘坐在一旁,轻声开口:“要不,交流交流?”

李景闻言,转过头来,目光与王三娘交汇。这几日与王三娘的交流,发现她常常能给他带来新的启发。于是,他点了点头,应着:“好啊,正有此意。”

王三娘微微沉吟,缓缓说道:“在咱们中原,老百姓能不能过上好日子,你觉得最关键的倚仗是什么?”

李景看着她不说话。

她接着说:“我觉得,其实很大程度上,靠的是统治者和上位者的德行。”

她顿了顿,目光移到李景身上,接着说:“很多时候,老百姓的幸福和利益,都系在你们这些精英身上。上位者的德行、心胸和能力,实在是太重要了。”

“你看,要是上位者能言行一致、知行合一,真心想着为百姓谋福祉,那老百姓大概率就能过上好日子。可要是少数上位者心怀私心,只想着自己的利益……”说到这儿,王三娘停顿下来,目光带着一丝探究看向李景。

“确实如此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