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其他类型 > 未来曙光,基因救赎 > 第21章 希望的新篇章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庆祝活动的余韵还在基地上空回荡,刘长青和卿海燕却已投入到新的工作当中。刘长青着手规划与周边据点建立更紧密的合作网络,一张详细的地图被他摊开在桌上,上面标记着各个据点的位置和资源状况。他和队员们围坐在一起,热烈地讨论着物资交换、人员流动以及共同防御的计划。

“从这个据点可以获取更多的金属材料,我们用多余的粮食去交换,这样就能加快基地的建设。”刘长青指着地图上的一个点说道。

队员们纷纷点头表示赞同,接着又提出各种细节问题,比如运输路线的安全保障,交换比例的公平性等。经过一番深入讨论,他们初步拟定了合作框架,准备在接下来的几天内与各据点负责人进行沟通协商。

卿海燕则在实验室里带领科研团队,探索病毒研究的新方向。虽然解药已经成功研制并广泛应用,但她深知病毒的复杂性,潜在的威胁依旧存在。他们开始对病毒的起源进行更深入的研究,试图从根源上彻底杜绝病毒再次爆发的可能性。

“我们要分析每一份病毒样本,追溯它的变异路径,找到最初的传播源头。”卿海燕一边整理着样本,一边对团队成员说道。

实验室里,各种仪器闪烁着指示灯,发出轻微的嗡嗡声。科研人员们全神贯注地盯着实验数据,在显微镜下仔细观察病毒的形态变化,不放过任何一个细微的线索。

与此同时,基地的基础设施建设也在稳步推进。王大海负责监督新建筑的施工,他头戴安全帽,穿梭在施工现场,对每一个环节都严格把关。建筑工人们忙碌地搬运着砖块、搅拌着水泥,起重机的长臂在空中挥舞,将建筑材料精准地吊运到指定位置。

“注意墙体的垂直度,一定要保证质量,这关系到大家以后的安全。”王大海大声提醒着工人。

新建成的房屋整齐排列,窗户明亮,屋顶坚固。每一栋房屋都承载着人们对新生活的期待,它们不仅是遮风挡雨的住所,更是希望的象征。

在教育方面,王海燕和王海凤也在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她们根据孩子们的年龄和兴趣,设置了不同的课程,除了基础的读写算,还增加了手工制作、生存技能培训等内容。教室里,孩子们围坐在一起,认真地听老师讲解如何制作简单的工具,如何在野外辨别方向。

“同学们,大家看,这是用木头和石头制作的简易锤子,在野外如果需要搭建庇护所,它就能派上用场。”王海燕拿着工具,耐心地示范着。

孩子们眼中闪烁着好奇的光芒,纷纷动手尝试,课堂上充满了欢声笑语和积极探索的氛围。

在医疗区,徐美玲和何梦婷也没有闲着。随着越来越多的康复者出现,她们开始关注康复者的心理健康问题。许多人在经历了病毒的折磨和末日的恐惧后,内心留下了深深的创伤。徐美玲和何梦婷组织了心理咨询小组,定期与康复者交流,倾听他们的心声,帮助他们走出心理阴影。

“我总是会梦到那些可怕的场景,醒来后心里特别难受。”一位康复者向徐美玲倾诉。

徐美玲轻轻拍着他的肩膀,安慰道:“这是很正常的反应,不要害怕。我们会一直陪着你,慢慢帮你克服这些恐惧。”

日子一天天过去,基地的发展越来越好,与外界的联系也越来越紧密。新的种子从远方运来,被播撒在农田里,带来了新的希望。科技的交流与合作也让基地的科研水平不断提升,解药的生产变得更加高效,成本也进一步降低。

在这个充满希望的新时代,每个人都在自己的岗位上发光发热,为人类的复兴贡献着自己的力量。虽然未来的道路依然漫长,但他们相信,只要坚持不懈,人类终将彻底战胜灾难,重建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