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 284 年,齐国的天空被战争的阴霾笼罩,阴沉沉地压在每一个人心头。济西战场上,齐军如溃败的潮水,丢盔弃甲,被燕、赵、秦、韩、魏五国联军杀得片甲不留。曾经自诩为东方霸主的齐国,转瞬之间,山河破碎,风雨飘摇。
临淄城中,人心惶惶。巍峨的齐王宫殿内,齐湣王脸色惨白,瘫坐在王座之上,往昔不可一世的傲慢早已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无尽的惊恐与绝望。他的双手颤抖着,死死抓住扶手,仿佛那是他最后的救命稻草。“怎会如此……怎会如此……”他喃喃自语,声音干涩而无力。
侍从们在殿内慌乱地奔走,脚步声杂乱无章。大臣们面如死灰,低垂着头,无人敢发一言。此刻,城外联军的喊杀声越来越近,震得宫殿的梁柱似乎都在颤抖。齐湣王猛地站起身来,眼中闪过一丝决绝:“走!不能坐以待毙!”他在几名亲信的簇拥下,匆忙换上便装,从宫殿后门溜了出去。
出了临淄城,齐湣王一行如丧家之犬,沿着小道向东狂奔。一路上,尽是流离失所的百姓,他们面容憔悴,眼神中满是对战争的恐惧和对未来的迷茫。齐湣王望着这些昔日的子民,心中五味杂陈,既有愧疚,又有愤怒,可如今的他,自身难保,无暇顾及他人。
抵达莒城时,齐湣王已是狼狈不堪。他衣衫褴褛,头发凌乱,全然没了王者的风范。莒城守将见到齐王这般模样,心中虽有不忍,但还是赶忙将他迎入城中,安排住处,组织兵力防御。齐湣王稍稍安定下来,便又开始幻想重振旗鼓,夺回失去的江山。他频繁召集城中将领,商讨反攻之策,可众人皆知,此时的齐国,元气大伤,谈何容易。
楚国得知齐国大乱,齐湣王逃至莒城,楚顷襄王打起了自己的小算盘。他一方面想在齐国的废墟中分一杯羹,另一方面又不想让燕国一家独大,于是决定派淖齿率军前往莒城,名义上是救援齐国,实则暗藏祸心。
淖齿率领楚军浩浩荡荡地开进莒城,初时还对齐湣王恭敬有加,口口声声说是来助齐王复国。齐湣王被这表面的热情蒙蔽,竟对淖齿感恩戴德,将城中的军事大权拱手相让,期望借助楚军之力扭转乾坤。
然而,没过多久,淖齿的真面目便暴露无遗。他与燕国暗中勾结,达成了瓜分齐国的密约。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淖齿以商议军情为名,将齐湣王诱至军帐。军帐内,烛火摇曳,气氛诡异。淖齿大马金刀地坐在上位,冷冷地看着走进来的齐湣王,嘴角泛起一丝冷笑。
“齐王,你可曾想过今日之局面?”淖齿开口,声音如同冰碴。
齐湣王心中一紧,涌起一股不祥的预感,他强装镇定:“将军何出此言?如今你我联手,共抗外敌,定能光复齐国。”
淖齿哈哈大笑,笑声在军帐内回荡,让人毛骨悚然:“光复齐国?你齐湣王在位时,骄奢淫逸,横征暴敛,致使民不聊生,齐国才落得今日下场。你还有何颜面谈光复?”
齐湣王脸色涨红,又惊又怒:“你……你敢背叛我!”
淖齿猛地一拍桌子,站起身来:“背叛?我不过是顺应大势。今日,便是你的死期!”说罢,他一挥手,两旁的武士一拥而上,将齐湣王死死按住。
齐湣王拼命挣扎,嘶吼道:“我乃齐王,你不能杀我!”可他的声音越来越微弱,在这残酷的现实面前,他的反抗显得那么无力。
淖齿残忍地命人将齐湣王剥皮抽筋,然后把他的尸体悬于市井之中,以警示众人。那凄厉的惨叫回荡在莒城上空,百姓们听闻,无不掩面而泣。曾经不可一世的齐湣王,就这样以极其惨烈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一生,成为了历史的一个悲凉注脚。
在齐湣王死后,齐国陷入了更深的混乱。莒城百姓们对楚军的暴行敢怒不敢言,城中的抵抗力量也因失去了核心领导而陷入迷茫。而燕国则趁机进一步蚕食齐国土地,乐毅继续率军攻城掠地,齐国的大好河山被战火焚烧,满目疮痍。
但齐国并未就此彻底沉沦。在即墨城,田单挺身而出,肩负起了复国的重任。他利用智慧和勇气,施展巧计,凝聚民心,组织起顽强的抵抗力量。先是用离间计让燕惠王撤换了乐毅,又精心筹备,祭出火牛阵大破燕军,逐步收复失地。
尽管齐国最终复国,可经此一劫,早已是元气大伤,风光不再。齐湣王的一生,从最初的雄心勃勃、妄图称霸,到后来的昏庸无道、众叛亲离,再到最后的悲惨死去,令人叹息。他的故事成为了齐国历史上一道深深的伤疤,时刻警示着后人:一个君王,若不能以民为本,审时度势,等待他的终将是覆灭的命运,而历史的车轮,也会无情地从他的残躯上碾过,向着未知的远方滚滚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