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芳霏虽厨艺比不得如意,但因为爱吃辣,蒜爆鱼也经常自己做来吃,因此还算拿手。

芳霏从水缸中挑选出大小适中的一条鲫鱼,将鲤鱼处理干净,划几刀方便入味。锅中倒油,爆香大量蒜末和辣椒,加酱油、白酒、糖等调汁。

鱼入锅煎至两面金黄,倒入调好的蒜汁,加水焖煮,小火慢炖让鱼肉吸饱蒜香,汤汁浓稠时撒葱花,蒜爆鱼就出锅啦。

待那裹着蒜香与辣味的鱼从厨房端出来,王大厨不禁嘟囔道:“哟,这闻着怪冲鼻的,能好吃咯?”

耳朵尖的芳霏听了这话,笑着回道:“大叔呀,啥味儿,您尝上一尝不就晓得了嘛。”

王大厨带着几分质疑,夹起一筷子鱼,送入口中,初时那辣味猛地一冲,直教他眉头皱起,待稍稍适应了这辣味,却觉这味道甚是痛快,紧接着那蒜香又来冲击,再与鱼肉本身的鲜香一混合,又有些惊艳。

一旁的刘掌柜瞅见王大厨眉头紧锁,紧忙凑上前问道:“咋样,这味儿?”

王大厨并不搭话,抬手又夹了一筷子鱼肉。芳霏放的辣椒本就不算多,这第二口下去,王大厨已然适应了那股子辣味,一口咽下,不禁拍腿叫绝:“痛快,痛快!这味儿,绝了!”

刘掌柜在旁早就心痒痒得好似猫抓一般,急不可耐地操起筷子,夹起一筷子尝了尝,这一尝可不得了,紧接着就跟抢食似的,一筷子连着一筷子。那鱼本就个头不大,他俩跟比赛似的,你一筷、我一筷,没多会儿,盘中就只剩干干净净的鱼骨了。

王大厨没了起初的那股子质疑劲儿,面上略带不好意思,开口说道:“丫头啊,这味儿果真没得说,是大叔眼拙,小瞧你了,在这儿给你赔个不是。”

芳霏摆了摆手,笑语盈盈:“大叔,您瞧我年纪轻,有所疑虑再正常不过。您二位觉着,我这道菜,能不能进咱悦来楼的菜谱?”

刘掌柜与王大厨相视一眼,忙不迭点头,异口同声道:“那自然是能的!”

说罢,刘掌柜便引着芳霏重回雅间,待两人稳稳坐定,刘掌柜率先开口道:“丫头,你打算咋卖这方子呀?”

芳霏答道:“伯伯,咱就一次性买断,这道菜我家里人也就自己做着吃,绝不可能外传,更不会自家拿去售卖,这些都能写在契约里头。至于价钱嘛,说实话,我也不太清楚多少合适,您给掌掌眼?”

刘掌柜心里明白这丫头机灵得很,又存了几分结交的心思,所以开价的时候自然就实诚:“往常得了不错的秘方,大致要 30 两银子,你这方子口味忒独特,我这边出价 40 两,你看如何?”

芳霏主要目的便是打击醉仙楼,如今这方子给的价也挺不错,便爽快应道:“成,刘伯伯,这就拟契约吧。”

刘掌柜还等着芳霏跟他讨价还价呢,听她答应得这么痛快,又考虑到芳霏的此番用意,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说了声:“好,丫头,你这心里的主意,可真不像个九岁女娃能有的。”

芳霏心中暗忖,那可不,我内里可是个历经职场老阿姨,可脸上却摆出一副谦逊模样:“乡下长大的孩子,风霜经历得多了,想法自然就多了些,让刘伯伯见笑了。”

这边,芳霏将蒜爆鱼的做法仔仔细细地写明,那边悦来楼的契约也妥当拟定好了。两人相互交换,各自查看。

刘掌柜瞧了瞧芳霏写的菜谱,眼睛一亮,脱口而出夸赞道:“哎呀,真没想到,丫头你还写得一手好字哩!”

芳霏谦逊地说道:“伯伯,我家也算个耕读之家,平日里跟着阿爷和大伯念过些书,这字也就是勉强能入眼罢了,哪算得上好呀。”

刘掌柜一听这话,心里对芳霏更是多了几分赏识,当下“哈哈”大笑两声,说道:“丫头啊,你瞧瞧,你这小小年纪,厨艺这般精湛,字也写得漂亮,还懂买卖门道,真是了不得!”

芳霏被夸得有些不好意思,忙摆手笑道:“伯伯过奖啦,这悦来楼在您的操持下,名声响亮,菜品出众,我今儿个能跟您做成这笔生意,也是托您的福。”

两人你一言我一语,开启了商业互吹模式。

末了,芳霏将契约与银钱收好,辞别刘掌柜,回了铺子。

待芳霏回到铺子,便拉着小双到后院房间,也不绕弯子,开门见山地说:“小双姐,我这儿有一事想拜托你,是这么着……”

第二日一大早,小双一身干练的男装打扮,赶着骡车,车上放着刚出锅、还热气腾腾的卤肉,径直就朝着悦来楼去了。

待送完了货,小双又赶着骡车回到自家巷子口,果不其然,瞧见几个婶子、大娘正扎堆唠着家常,手上还忙活着针线活计。

小双满脸堆笑,热络地凑上前去,跟几位婶子、大娘唠起嗑来,此几位正是帮助小双告状的热心人。

小双一边说着,一边从怀里掏出几小包精心包好的卤肉,挨个儿递过去,嘴里还念叨着:“大娘、婶子,我家东家心眼好,知道从前你们帮了我们姐妹大忙,晓得我这几日都没回家,就特允我回来瞅瞅,顺便让我捎上这些吃食,给你们尝尝鲜。”

几位婶子、大娘脸上带着几分不好意思,伸手接过卤肉包,拉着小双的手,关切地问道:“小双啊,你在那铺子里头过得咋样?没受人欺负吧?”

小双笑盈盈地,顺势就把前些日子卤肉铺子有人闹事的事儿,像讲稀罕事儿似的,绘声绘色地讲给几位婶子、大娘听,讲到最后,还故意压低声音,神神秘秘地补了一句:“我可听说了,闹事的那几个人,末了都回了醉仙楼。”

几位婶子、大娘一听这话,眼睛一亮,心说这可是个劲爆消息。在这清平县城里头,哪家有点事儿能瞒得住这些老街坊的嘴?她们得了这“内部消息”,哪有藏着掖着的道理,逢人就说,添油加醋地唠上几句。

就这么着,过了几日,消息跟长了翅膀似的,在清平县城里传开了:原来是醉仙楼眼馋卤肉铺子的生意,才在背后捣鼓出那场闹事的风波。街头巷尾,大伙都在议论纷纷,醉仙楼的名声,可就这么不知不觉地染上了污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