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0章大队过得最后一个年
“师父,你回来啦?来,我帮你提东西。”
林萱凑到姜黎的跟前,表现得非常殷勤。
姜黎的行李便任由着这丫头提下去了。
这一次姜黎带回来的东西多,主要是穆家人给她准备的多。
穆家人似乎担心她在乡下过不好似的,给她买了不少的好吃的让她带回来。
另外就是白子荣让她给林萱带的东西。
白子荣除了给这丫头买了饰品,也给这丫头准备了一些吃得喝的用的,所以整整一个大包裹。
将行李弄回了屋子里后,姜黎将一个饰品盒和一个大包裹递给了林萱,“这些都是你的。”
林萱一脸感动得看着姜黎道,“师父,这些都是你给我带的礼物吗?”
被林萱这么一问,姜黎倒是有些心虚了。
她还真的没给这丫头准备什么礼物。
这一次她出国一趟,虽然在国外囤够了一些物资,但是基本上都是一些吃的喝的。
至于其他的东西,姜黎还真的没买。
她都没给自己买,自然也没给林萱这丫头带什么礼物。
见这丫头误会了,姜黎便解释道,“这些不是我给你带的礼物,是白子荣那小子让我带给你的。”
听到是白子荣让姜黎带给她的,林萱顿时失去了兴趣。
看到这丫头突然黯淡下去的眸子,姜黎忍不住笑道,“你这什么反应?
白子荣送你这些,你难道不高兴吗?
不是我说,那小子对你挺上心的,看得出来,他对你还是挺认真的。”
见姜黎说到这个,林萱撇了撇嘴,哼声道,“他对我上心又有什么用?我又不喜欢他,是不可能和他处对象的。”
“你难道就不能考虑考虑他?我觉得他人还不错。”
林萱摇头,“暂时还不考虑,师父,你别帮他说好话了,我瞧不上他。”
姜黎也没再说什么,感情这种事情不是可以勉强的,等林萱愿意考虑接受白子荣的那一天,自然就会接受了。
不过姜黎觉得这两人还是很有戏的,毕竟各方面的条件挺合适。
姜黎放好了包裹之后,给其他的知青送了两只烤鸭。
之所以送两只,那是因为知青点的人多,姜黎担心送少了他们不够吃。
反正现在她不差钱,所以从京市回来就多买了几只烤鸭带上了。
除了给知青们分了两只,姜黎还去给大队长李常平家送了一只。
虽说现在大队队员们的日子好起来了,大队的队员们时不时的能吃上一回肉了,但是烤鸭依旧是好东西。
尤其是京市这边正宗的烤鸭,味道非常不错,他们自己做鸭肉肯定做不出来这么好的味道。
姜黎这一次回胜利生产队之后就没再接任务了。
就这样,在胜利生产大队,姜黎直接待到了年底。
今年过年,姜黎和林萱依旧在胜利生产队过,只是穆景勋和白子荣不在。
林萱还特意询问了姜黎,“师父,今年穆景勋和白子荣那两个家伙不来了吧?”
见林萱问到这个,姜黎便笑着打趣道,“怎么了?你是不是希望他们来?”
林萱直接摇头否认,“怎么回呢?我可巴不得他们不来,不然他们在吵吵嚷嚷的,哪里有咱们自己过得清净。”
林萱嘴上这么说着,可是心里却不是这么想的。
也不知道怎么了,她竟然有些惦记白子荣那小子。
其实有那小子在,过年的气氛确实热闹点。
这样的想法在林萱的心里生出来后,很快又被她甩出了脑海。
姜黎没说什么,反正他们在胜利生产队过最后一个年了,明天他们就不会在这里过。
因为等到77年10月底,全国就会公布重新恢复高考的事情。
等到那时候,不少下乡的知青会因为考大学而回城。
即便是有没回城的,在78年底也会被统一召集回城。
不出意外的话,姜黎明年年底就会在京市那边了,所以这是在胜利生产队过得最后的一个年,姜黎还是得好好珍惜在这边过得最后的一个年,珍惜和这儿的队员们相处的日子。
年底胜利生产队这边也变得很热闹。
服装厂已经放假了,等到年后再开工。
这一年的经营发展下来,胜利生产队的服装厂取得了一个不错的效益。
厂子挣钱了,大队的人都跟着沾光,能分到不少钱。
李常平这个大队长统计了一下,扣除了大队预留的公账部分,厂子的运营成本部分,以及对大队的各项建设资金部分,能分给队员们手里的钱也不少。
大队的队员们按照人头和工分来分钱的。
光是人头部分,一个人能分到180块。
家里有劳力,工分部分算下来,每个劳力平均还能分个一百二。
这样加起来,这要是家里人口多的,这一次光是从大队的账目分红一家都能分个几千块。
而家里人数少的,比如只有五六口人的,一家也能分一千多。
要知道,这时候城里人一个月的工资只有三五十,一个家庭挣个一千多块钱,就算是在城里也是不得了的收入。
另外在服装厂工作的,每个月还有工资收入,一个月至少也是好几十块。
这样算下来,胜利生产队队员们的家庭收入即便是拿到城里都能算是高收入的家庭了。
在这样的情况下,队员们的幸福感都大大提高了,同时他们的积极性也跟着提高。
对于普通人而言,只要给的钱足够多,让他们能过上好日子,大家就都不怕吃苦不怕累。
之前还有的队员们在干活儿的时候磨洋工,主要的原因是知道即便是自己勤快了,也不一定能多分多少粮食,多分多少钱。
现在不一样,只要努力,就能多分钱,就能让家里的生活过得更好,这样的情况下,怎么可能不调动人的积极性?
不光是队员们没想到这一年下来,厂子的效益这么高,队员们能分到真多钱,李常平这个大队长都同样没想到。
要是照着这个速度下去,李常平估摸着要不了一两年,他们胜利生产队家家户户都得住上砖瓦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