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其他类型 > 重生归来,王爷要娶吗 > 第222章 传自然之道,观天地之大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22章 传自然之道,观天地之大

众侍卫一看到玉佩,便知道这是萧璟煜的信物,不敢有丝毫怠慢,纷纷跪地应声,齐声高呼:

“遵令!”

随即,顾念雪与虞莹同时进了屋内,

看着叶垣吉此刻嘴里被塞了布条,双手双脚又被紧绑着的模样,虞莹解释道:

”我担心背后操控叶公子的人会令他伤害自己,索性就直接给他塞了布条。”

顾念雪柔声道:“表姐做的很好,别担心,今日我便能替叶公子解蛊,他不会有事的。”

“我就知道你一定有办法的!”虞莹眼中闪烁着欣喜与期待。

“不过,我还需要你帮我一个忙。”

“你说。”

“叶公子身上的,是噬魂的子蛊。在我为他解蛊的过程中,母蛊肯定会有所异动。所以,我需要你帮我把母蛊的载体找出来。”

虞莹的眉头微微一皱,面露难色:

“可是,我们现在连母蛊在谁身上都不知道,这行宫如此之大,人又那么多,要怎么找呢?”

“噬魂蛊有一个特点,就是当驱动子蛊时,母蛊的载体不能离得太远。而叶公子刚才伤了叶尚书,那人肯定会留下来确认叶尚书的伤势。所以,那个突然闯进来的‘太医’,极有可能就是母蛊的载体为了确保万无一失而安排的。”

虞莹恍然大悟,连忙说道:

“我明白了,那个人一定还在附近等消息!”

“是,而且我刚刚命人将院子封了,此时,唯一想要出去的,就是携带母蛊之人。”

“放心,我定能将此人揪出来!”虞莹紧紧握着拳头,心中暗暗发誓。

待安排好一切,缪太医和张太医也匆忙赶了过来。

因此前与两位太医相熟,便简单打了招呼后,就开始着手解蛊了。

虞莹持剑带领两名侍卫巡视着玉津园每个角落。

当她走到一处假山附近时,突然听到了一阵低沉的闷哼声。

她立即警觉,示意身后侍卫上前查探,俩人刚一拨开草丛,草丛里就钻出了一个人影,是个身形矫健的年轻男子。

只见那人迅速向着空中挥洒出一把白色的粉末,虞莹立刻用衣袖掩住口鼻,同时挥舞手中的长剑,以凌厉的剑气将那些粉末挡开,反应之快令人咋舌。

表妹早就提醒过她,对方既然会下蛊,那肯定也擅长施毒!

有了防备,她自然能轻松应对,随即一个纵身跃起,脚下轻点假山,飞速追上了那人。

眨眼之间,虞莹已经来到男子身前,手中长剑如同闪电一般,准确无误地抵在了男子的咽喉处。

那人的脸色此时变得极为难看,呈现出一种不正常的紫色,浑身止不住的颤栗,看来是表妹那边正在解蛊的原因。

虞莹见状,根本不给此人任何喘息的机会,她手起剑落,毫不犹豫地用剑柄直接狠狠地砸向了他。

只听得“砰”的一声闷响,那人甚至来不及发出一声惨叫,便如同一滩烂泥般瘫倒在地,彻底失去了意识。

“带走!”虞莹面沉似水,朝着身后俩人吩咐道。

与此同时,顾念雪这边也在两位太医的紧密配合下,迅速而顺利地完成了解蛊。

当看到那只原本寄生在病人体内的绿色虫子,此刻正泡在特制的药汤里,不断挣扎扭动时,缪太医和张太医都不禁瞪大了眼睛,满脸惊愕之色。

“这……这就是蛊虫?”缪太医难以置信地喃喃道,“老夫行医数十年,今日还是头一回见到。”

张太医也连连点头,惊叹道:“真是世间之大,无奇不有啊!”

方才看顾念雪娴熟的针法,俩人自惭形秽,他们活了大半辈子了,自认为医术也算精湛,可如今与这小丫头相比,却实在是相形见绌。

顾念雪却显得十分从容淡定,她不紧不慢地将银针一一收回,然后微笑着对两位太医说道:

“感谢两位太医从旁协助。”

缪太医连忙拱手还礼,说道:

“县主客气了,能够亲眼目睹县主解蛊的过程,实乃我二人之幸。”

张太医也附和:“没错,难怪沈院首屡屡称赞县主,妙手仁心,是医者楷模,当真配得上神医之名。”

顾念雪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轻笑,她轻盈地抬起手,将一本略显陈旧的医书递到了缪太医和张太医面前。

“这本医书是我此前闲暇时随手抄录的,里面有关一些稀有毒物和虫蛊的记载,二位大人若是不嫌弃,这本医书就当作是我送给太医院的一份谢礼吧。”

缪太医和张太医显然没有预料到顾念雪会如此慷慨,他们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的眼中看到了一丝惊讶。

张太医迅速回过神来,他连忙双手接过医书,小心翼翼地翻开了两页。

然而,仅仅只是看了这两页,他的眼睛就瞪得如同铜铃一般大,满脸都是难以置信的表情。

“这······这里面竟然还有解毒方法,实为详细,连用药之后可能会出现的副作用都标注清楚了。县主······您当真要赠与太医院?”

张太医的话语中充满了疑惑和不解,毕竟在他们的认知里,有些医者对于自己的独门秘技往往都是视若珍宝,绝对不会轻易传授给他人。

毕竟,有句俗话说得好,“教会徒弟饿死师傅”,谁会愿意将自己辛苦所学倾囊相授?

面对张太医的质疑,顾念雪只是微微一笑,淡淡道:

“自然,其实这本医书里,很多东西也是曾经一位老者所授,我只是在原有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经验和见解,适当地添加了一些内容而已。”

张太医越看越觉得惊奇,双手像是捧着什么稀世珍宝一般,而缪太医则整个人都快把头埋进去了,似乎想要把这本书里的每一个字都深深地印在脑海里。

“太不可思议了,微臣替太医院谢过县主。”张太医激动地说道,声音略微有些颤抖。

缪太医也连忙附和道:“是啊,县主此恩,太医院没齿难忘。”

说罢,两位太医一同向顾念雪躬身道谢,态度十分恭敬。

“二位大人不必如此,其实念雪也是有私心的。”顾念雪忙虚扶了一把,接着道,

“所谓勤求古训,汲悬壶以甘露;博采众方,鼎济世以友邻。传自然之道,观天地之大;任重而道远。太医院汇集五湖四海的名医,却不该将绝顶医术拘在这偌大的皇宫之中。”

顾念雪的目光落在那本医书上,“这本医书,不仅是为了让大人们看到宫中太医与民间医者的差距,更是希望未来的太医院,能够走出去,与民间的医者相互交流、学习。做到求同存异,博采众长。”

张太医与缪太医对视一眼,眼中都流露出深深的感慨。顾念雪的这番话,无疑是说出了他们的心声。

其实,他们心中所想的,无非就是两个字——“传承”!

好的医术就应该像那潺潺的流水一样,流淌在世间的每一个角落,普济万民,而不应该被私有,成为达官贵人的专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