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明月籍贯申城。自小,她就出落得亭亭玉立,颜值远超同龄人。
早在苏明月还没存在的时候,长辈们就为她定下了一桩娃娃亲。这么多年,她从未与对方谋面。
平日里,听父母聊起,只知道娃娃亲对象比她大12岁,这婚约,还是爷爷奶奶那一辈就敲定下来的。
原来,苏明月的爷爷和徐世铭的爷爷,曾经在战火纷飞的岁月里,一同并肩作战,是生死与共的战友。
那时,两人都还未婚,感情好得像亲兄弟。一次战斗间隙,望着远处硝烟,两人许下约定,为未来的孩子定下这门娃娃亲。
从初中起,苏明月就知晓自己有个娃娃亲对象。每次放学回家,要是父亲心情好,就会跟她讲讲爷爷当年的事,顺带提到这门亲事,强调是爷爷定下来的。
时光飞逝,苏明月年满18岁,正式步入成年。可本该出现的娃娃亲对象,迟迟不见踪影。
苏家的门槛,都快被前来提亲的媒人踏破。
苏明月美名远扬,周边村落、城区都有人听闻她的美貌,盯上她的人越来越多。
苏明月家住在申城桐乡镇。在这个不大不小的乡镇,有个出了名的纨绔子弟。
此人整日游手好闲,却对苏明月的美貌垂涎三尺,多次托媒人上门提亲。
一时间,十里八乡都传开了,桐乡镇有个大美人,哪个适龄男子不想将美人娶回家。
但苏明月心中一直惦记着娃娃亲对象。她性格执拗,心里想着,除非对方亲自上门取消婚约,否则自己就会一直等下去,坚守这份长辈定下的约定。
另一边,徐世铭今年32岁。这些年,他凭借自身努力,一步一个脚印,成功晋升为团长。
徐父一直盼着儿子早日成家,急得不行,天天打电话催他结婚。
电话接通,徐父眉头拧成了麻花,唉声叹气:“世铭呀!你年纪也不小了,事业也有成了,到底什么时候结婚呀!”
徐世铭自然明白父亲的心思。可一想到自己的娃娃亲对象才20岁,两人年龄差距如同鸿沟,自己要是和她结婚,就像老牛吃嫩草。
从30岁起,只要父亲一提这门亲事,他就抗拒。
“人家小姑娘今年都20岁了,从18岁就开始等你,一晃两年都过去了。”说罢,电话那头又是一声长叹。
徐父太了解儿子的想法了,接着说道:“你去见一面吧。要是不喜欢,就把这门亲事推了,别耽误人家小姑娘。”
徐世铭等的就是父亲这句话,赶忙回应道:“爸,我知道了,下周就回申城把这门亲退了。”
徐父重重地叹了口气,“随便你吧,爱怎么样就怎么样,我也老了,管不了你了。”说罢,徐父生气地挂断了电话,听筒里传来“嘟嘟”声。
徐世铭挂了电话,无奈地摇了摇头。他心想,自己这年纪娶个小12岁的姑娘,战友们会怎么看他呢?
况且,在他看来,20岁的姑娘青春正好,应该有更好的选择,而不是被这门娃娃亲束缚,跟他这个32岁的老男人共度余生。
要是自己现在25、26岁,或许还会考虑一下,可12岁的差距实在太大,对小姑娘来说也不公平。
很快,徐世铭向赵军长递交了长假报告。解决完娃娃亲的事,他打算回家陪陪父亲。
母亲去世得早,这些年,父亲一个人操持家庭,又当爹又当妈,肯定非常孤独。
回到申城后,徐世铭先回了趟家,放下行李,向父亲要到当年定娃娃亲的木牌挂件。看着手中的木牌,往事涌上心头。
随后,他便马不停蹄地前往桐乡镇,准备找苏明月家取消这桩娃娃亲婚约。
清晨,徐世铭登上了前往桐乡镇的公交车。
车子沿着蜿蜒的公路行驶,一路上晃晃悠悠,颠簸得厉害。整整两个小时,徐世铭终于抵达桐乡镇。
一下车,桐乡镇的街道映入眼帘,他瞧了瞧四周,向身旁一位路过的大爷打听食品加工厂的地址。
问完一人又问一人,徐世铭沿着弯弯曲曲的街道,边问边找,费了好大一番功夫,终于来到食品加工厂大院门口。
站在大院门口,徐世铭向门卫继续打听苏家的具体位置。
门卫挠挠头,脸上带着疑惑,“你说的苏家是哪一家呀?这大院里姓苏的可不下十家人呢!”
“我找的是苏明月家,我是他们家远方亲戚。”
门卫听后,恍然大悟,“哦”了一声,“那就是苏主任家。你进大院后,往右边拐,上二楼,从楼梯这边数第三家,就是苏主任家。”说着,门卫还抬手给徐世铭指了指方向。
徐世铭向门卫道谢后,转身朝楼梯走去。
可当他刚走到楼梯口,一群人神色慌张,匆匆忙忙地从楼上跑下来,嘴里不停念叨:“明月这小丫头去哪里了呀?急死人了!”
徐世铭眉头一皱,察觉事情不对劲,立即加快脚步,跑上楼,按照门卫指引,找到了苏明月家。
他推开门,屋内只有一个中年女人。
“这里是苏明月家吗?”
苏母抬起头,看到眼前高大的徐世铭,急切地反问道:“你是找到我家明月了吗?”
就在这时,苏父也回来了。他走进屋,目光落在徐世铭身上,上下打量一番,莫名觉得眼前的男同志有种熟悉感。
徐世铭向前一步,向苏父苏母介绍了自己的身份,随后问道:“家里发生什么事了?”
苏父皱着眉头,说道:“按平常的时间,我家明月早该到家了。”
苏明月高中毕业后没考上大学,后来倒是考进了纺织厂。她每天都骑自行车去纺织厂上班,从家到厂里,单程也就20分钟,距离不算远。
可今天都过了平时到家的时间,明月还没回来。家里人觉得不对劲,就出去找,可在路上,根本没看到她的影子。
后来,苏堂哥在小巷子里找到了明月那辆破旧的自行车。
话还没说完,苏堂哥气喘吁吁地跑了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