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听一个故事吗?
明崽崽觉得这件事并不难,直接一口答应了下来。
孰不知就她这么一答应,她的命运就此改变了,
明澜依化作一道光消失在墓室之中,随之明崽崽昏睡了过去。
云绕青山雾绕峰,人间仙境梦初浓。
明山修行数十载,神女明澜依一直恪守清规戒律,一心向道。
独自一人,在山中修行,不敢入世。
她乃娲皇后人,生生世世以守护南越国国运为己任,不到万不得已时,是不敢下山,更不敢妄动红尘之心。
谁料,一人的到来打破了这一切,也毁掉了明澜依的道心与一生。
那日,明澜依与山中救助受伤的生灵,一位带伤的男子晕死在明澜依的面前。
男子一身华服衣裳,被利刃划破,破碎的皮肤流出的鲜血染红了衣服。这些都是皮外伤,伤得最重的是一道剑伤,插入胸口,离心脏只差三分。
多一分一毫,哪怕大罗金仙也无法救治。
秉持救死扶伤之心,明澜依不去想太多,果断将男人带回了住处救治。
男人醒来之后,明澜依才知道自己救助之人正是南越国太子无奕。
从无奕口中,明澜依知道了南越国如今的情况。
南越国王昏庸无道,有人起兵谋反,甚至已有妖魔在城中作乱。大司命无能为力让他来寻明山神女,可救南越百姓于水深火热之中。
谁知,他出来寻明山神女之事被有心得知,才遭到了暗算。
重伤的他无处可跑,情急之下跳下悬崖。幸而崖下有一溪流,才得以保全性命。他走入林中之后,便失去了意识。
无奕说,无论如何他都要找到明山神女来解救南越人民。他们南越人信奉娲皇,传说明山神女便是娲皇的后人,生生世世守护着南越国。为了南越人民,他必须找到。
明澜依问:“既然说是传闻,便不知真假。你堂堂一朝太子豁出性命来寻找,岂不是不值当。你身为太子,找一些下属来寻找多好,何必自己来冒这个凶险。”
无奕却道他既然身为一国太子就应为子民做些什么,不论传闻真假,他相信金城为开。
只要付出,会有回报。
即使找不到明山神女,只要能解救南越,无论谁,他都会不惜一切代价请回去。
“如今南越人民生不如死,我受这一点罪又如何?”
无奕眼神纯澈,又带着坚定,身上所展现出来的仁义,让明澜依很是钦佩。
她深知,若无奕成了南越的国王,必定是一位仁君。
无奕口中的明山神女便是她明澜依,南越有灾有难她早也早已算出。但是这灾祸仅是一时,灾难之后会诞生一位明君。
之后,南越国的国运只会更加强盛。
所以,她日日待在这山中,并未下山。她算到了一切,唯独没有算到这南越国人会亲自寻来,还是王室之人亲自寻来。
自己的命运算不出,明澜依心中着实钦佩这位太子。
插手与不插手之间有些纠结了。
她若插手,南越国此时此刻的灾难自然迎刃而解。她若不插手,南越国也是能过去,只不过这是时间问题。
望着无奕一心为民的样子,明澜依的神女之心产生了一丝动摇。
她不知道自己如果插手南越的此番灾难会造成什么后果,会不会影响到南越日后的气运。
可明君已在面前,若她插手其实能更快解救的百姓于水火。见百姓如此,她亦是心中不忍。
最终,明澜依决定插手这件事。
她却未直言自己的真实身份,只道她能帮助南越国解除危机。
明澜依:“你去寻那明山神女也是无头无尾之事情,这南越国我能帮你,只怕你相信还是不相信?”
无奕闻言大喜,连忙说了好几句话,诚心恳求道谢。
明澜依随无奕下了山,南越国在其帮助下很快结束了叛乱,化解了妖魔之祸。
此时的明澜依并没有什么想法,一心只为黎民百姓。
无奕曾恳请明澜依留下,待他登基之后,明澜依就是下一任大司马。
明澜依果断拒绝,她不喜这红尘纷扰,只想在深山中修行。
回到明山之后,明澜依偶尔还是能想起同无奕在一起的时光。对于这个男人,她不得不承认是有过不一样的情绪。
可她同样记得自己的身份,不敢往前一步。
日子久了,无奕的身影在明澜依的记忆中逐渐淡去,他又回到了曾经的生活。
没有平静多久,无奕又寻了来,打破了这平静。
上次来,他是重伤,狼狈不堪的太子。这一次,他已是南越王,风光无限。一样的是,又是为2百姓而来。
无奕:“澜依我此番前来,又扰了你的清静。当年,我重伤为你所救,你帮我解救南越人民,你是我无奕这辈子无法报答的恩人。当年你不愿留下做大司命,原本不该打扰你的,我也是没有任何的办法了。”
说完这句话,无奕叹了一口气,“如今南越无人可担负起大司命一职,百姓心中惶恐不安啊!”
他们南越人民信奉娲皇,大司命是娲皇神的使者。没有大司命,他们便觉得心中不安。
南越国人已经开始人人自危,开始谣传要灭国了。
他身为王上一直勤政爱民,治得了2国也治不了心。人民的信仰没了,国也就乱了。
明澜依2闻言愣在了原地,她未曾料到最后会是这样的结局。
她插手了南越国的事情,所以这就是她的果吗?
她不该插手,插了手她就是入了南越的因果。她本是世外之人,可这插了手便不再是。
她闭了闭眼,心中之情难以言说。
她早该明白,这一切怕早已经注定了。
她既然算不出自己的前路,那便闭着眼往前冲一冲。她答应了下来,无奕露出了心满意足的笑容。
不知为何,望着男人的笑,她竟觉得满足。
下了山,入了宫,成了恩安月以来第一位女大司命。
她曾救南越国于水火,无人反对她做这大司命。相反,南越人民十分欢喜,对她也是无比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