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哈哈哈哈!”

“这也能叫诗?!”

“你们这些穷酸书生,见识短浅也就罢了,作出的诗也这么小家子气吗?”

“简直笑死人了!”

贵族书生们毫不留情地放声大笑,狠狠嘲讽着这首诗。

见自己引以为傲的佳作,被对方唾弃成一文不值的垃圾,赵昭气得攥紧拳头,浑身都剧烈发抖不停。

“你们……你们笑什么?!”

赵昭握紧拳头,愤然道,“我这首诗,可是连付老都称赞过的!”

“难道你们,连这点鉴赏的能力都没有吗?!”

贵族书生们玩味地看着赵昭,不屑道,“小子,少在这里吹牛了。”

“付老先生是何许人也,能称赞你这种土里土气的破诗?”

“鉴赏你这种臭诗的能力,我们确实是没有哈。”

听着众人的嘲讽之声,付兴德虽没有说什么,心中却也不由有些于心不忍。

作为京城最有名的大儒之一,付兴德也不得不承认。

论及吟诗作赋的才华,贵族子弟的整体素质,要远远强于寒门学子们。

但是,这也是没办法的事。

贵族书生们,自幼衣食无忧,拥有父辈的大力支持,自幼便有机会接触到各种赫赫有名的名士大家。

而寒门学子们,大多数连吃饱饭都是问题,又几乎都是独自一人闭门读书,自然不可能心无旁骛。

赵昭的这首《颂菊》,放眼京城的寒门学子中,已经算是佼佼者的存在。

但在贵族书生们眼里,不过是一首平平无奇的诗而已。

“诗会正在举行,你们不要讽刺挖苦对手。”

祝天雄淡淡道,“有什么话,都请用诗文见真章。”

“呵,好!”

一名青年不紧不慢走上前,微笑道,“既然淮王殿下有命,我愿作诗一首相对。”

这名青年身着金丝绸缎衣,皮肤白净,面如冠玉,浑身气质不凡,散发出一股与生俱来的贵气。

而这名青年走上前后,原本满脸轻蔑不屑的其他贵族书生,顿时一个个也都面露郑重之色,显然对这个人充满敬畏。

“寒门学子们,你们可能不认识我,便自我介绍一下。”

青年微笑道,“我乃云成休,是当今皇叔裕亲王的独子。”

“赵兄方才那一首《颂菊》,确实算是写出了你们寒门学子的水平。”

“作为我们贵族这一边的回应,便由我与你们一较高低吧。”

听了青年的大名,寒门学子顿时俱是齐刷刷脸色骤然一变,脸上充满难以置信的震惊和惶恐。

这家伙,便是云成休!

裕亲王的独苗儿子,当今陛下的族弟。

同时,也是整个京城文人圈子里,最炙手可热、声名赫赫的大人物。

放眼整个京城……甚至放眼整个大周,都绝对没有人能与云成休掰掰手腕。

不论是权势,还是才华。

若论权势,云成休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裕亲王的儿子,当今国君的族弟。

论及才华和资质,云成休更是近乎妖孽般恐怖。

三岁识千字,五岁能作诗,到了十岁,更是读遍经史子集,能与名士坐而论道。

云成休至今二十来岁,一路上走来就如同开挂了一般一帆风顺,没有吃过半点亏。

也从来不曾经历过失败,因为不论凭借权势还是才华,他都没有任何失败的可能性。

京城的所有文人心才子,不论寒门也好,贵族也好,都将云成休视作偶像,对他心悦诚服,马首是瞻。

此时此刻,见云成休竟然帮着贵书生们对付他们,寒门学子们心中都一阵没底。

他们中甚至有许多人,都是憧憬云成休的作品,才开始钻研写诗。

现如今面对昔日的偶像,自然是根本没有与之一较高下的勇气。

“云公子……”

面对云成休身上的强劲气场,赵昭也不由汗流浃背。

“在下才疏学浅,后学末进,如何能与云公子相媲美……”

“赵兄,别这么说。”

云成休微笑道,“你方才那首《颂菊》,虽是言简意赅,但也符合题意,令我略有收获。”

“我也以菊为题,想好了一首诗,请赵兄和各位寒门学子,也品评一番。”

说罢,云成休一边闲庭信步,一边朗声诵读起来。

“貌压海棠香胜兰,貌零香散味仍甘。”

“谁为人间第一等?一菊力压百花山!”

听完云成休这首诗,在场众人瞬间都忍不住朗声赞叹起来。

观众席上的文官和乡绅们,都激烈地啪啪啪鼓着掌。

“好!”

“好诗!”

“好个一菊力压百花山,真是豪气干云!”

他们绝大多数人都能听出来,云成休这首诗,不论质量还是气魄,都要碾压赵昭三条街。

就算为数不多几个听不出来的乡绅土大款,也都很清楚这是巴结云成休的好机会。

赵昭等人一个个不由低着头,面如死灰般绝望。

云成休的才华之横溢,果真名不虚传。

仅凭这一首诗,便足以压倒性的力量,让他们甚至都无法生出反抗的念头。

和云成休相比,他们写的那些破诗,简直就是不值一提的文字垃圾。

除了观众们之外,三名评委对云成休这一首诗,也都给出了很高的评价。

“云公子这首诗,真是绝妙!”

“貌压海棠香胜兰,貌零香散味仍甘。”

“仅凭十几个字,便将菊花的花形之美艳,花香之馥郁,以及即便花瓣凋零,花香散尽,仍能煮茶入药的价值,书写的淋漓尽致!”

“真是朴实而不失风雅,如若一枚浑然天成的璞玉!”

保和殿学士范泰年也淡笑道,“淮王殿下近来对诗文的品鉴,也是愈发出众。”

“不过在老夫看来,前两句虽然完美无瑕,但后两句才堪称点睛之笔。”

“谁为人间第一等,一菊力压百花山。”

“这两句诗,表面上是在称赞菊花,是百花之中第一等的佼佼者。”

“实则正是以花喻人,才抒发他自己的雄心壮志,励志要成为大周第一能臣的愿景!”

“心存如此壮志,却又谦逊有礼,这才叫人淡如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