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谢清开了灯才发现媳妇已经泪流满面了,忙将她抱进怀里。

“媳妇,你冷静点好吗?”

“冷静,你让我怎么冷静?那是我师父!我给他报仇了的好消息还没告诉他,我还给他把他的银针带回来了!还给他带了特产!我们去京市的时候他还好好的!

大嫂肯定搞错了,那人肯定不是刘爷爷,我得去看看刘爷爷和子杰。”

麦芽一边擦眼泪,一边想要挣扎开。

“媳妇,你现在这种状态怎么去?那里不止有爷爷奶奶,还有村里其他人!你要是这样子过去,不仅会害了子杰,也会害了苏家!”

谢清紧紧抱着媳妇,压根不敢放开她。

麦芽停止了挣扎,谢清的话像一盆冷水从头淋下来,让她混沌的脑子慢慢清明。

是啊,她要是这样跑过去,村里人会怎么想?大家可都不是傻子。

“媳妇,你先坐一下。我去给你打水来洗脸。”谢清拉着媳妇让她坐到椅子上,看她冷静一些了,才出去给她打水。

“谢清,我妹妹没事吧?”苏大哥一直担心的看着麦芽他们的房间,看谢清出来了,着急的问他。

“大哥,没事,她就是想爷爷奶奶了。”谢清敷衍了一句。

“行,没事就好,奇怪,妹妹上次去京市回来也没见她这么想爷爷奶奶。”苏大哥嘀咕着回了堂屋。

给媳妇洗了脸,看她情绪没有特别不对的地方了,谢清才带着她往牛棚走去。

他理解媳妇心里的难受,就连他听到这个消息都有点接受不了。

两人刚到牛棚,一双双眼睛就齐刷刷的看了过来,眼里都满是好奇,村里的年轻人可都不太愿意过来的。

“麦芽,谢知青,你们从京市回来啦?啥时候回来的?”

村里人可都知道他俩回京市过年去了,这件事还一度成为他们过年期间的谈资呢,都在猜麦芽去了京市会不会被婆家看不起和刁难。

“各位爷爷奶奶好,我爷爷奶奶他们呢?听说他们在这,我们就过来看看。”谢清抢着回道,他担心媳妇一开口就憋不住。

“都在屋里呢,你们进去吧。”牛棚里并不大,所以大部分人都坐在外面的。

“谢谢,那我们先进去看看。”谢清拉着媳妇的袖子往屋里走去。

“哎,你们说,麦芽不会是在婆家受欺负了吧?怎么还低着头不说话呢?”

“这可真说不准,麦芽这孩子平时可有礼貌了,见到我们都会主动打招呼的。”

“难道谢知青也是个爱装模作样的?在村里的时候可是表现的很在乎麦芽的,要是真在乎还能看着他媳妇被刁难?”

“所以啊,我就不让我家孩子找知青,七远八远的,谁知道他家里啥样。”

谢清两人一走,几个婶子就嘀咕起来。

苏妈妈听见女婿的声音正准备出去,就看到他领着闺女进来了。

“娘,爷爷、奶奶。”谢清打了声招呼。

“嗯,回来了就好。”

苏妈妈轻轻点头,担心的看着自己闺女,她得到消息后,本来想去城里给闺女拍个电报的,估摸着他们估计也在回来的火车上了,也就作罢了。

麦芽往炕上看去,只见刘爷爷穿戴整齐安详的躺在上面,要不是那灰白的脸色,麦芽都以为他只是睡着了。

子杰一动不动的跪在炕前,小小的身影却透露着死寂和倔强。

鼻子一酸,麦芽差点控制不住自己,死死咬住自己的嘴唇,刺痛传来才没让眼泪掉下来。

“闺女,他走的很体面,估计是猜到自己熬不过了,提前换上了最好的衣服。”苏妈妈搂住闺女的肩膀,在她耳边轻声说道。

虽然衣服是破旧带补丁的,但也算干净整洁,就是可怜这个小男孩了,听说才八岁多呢!

苏妈妈心里也有点难受,她向来受不了这种事。

“乖宝,坐一下吧。”苏奶奶把自己坐的小板凳拿过来给孙女,她知道孙女心里肯定很难受,她跟老伴不傻,早就猜到孙女跟牛棚这爷孙有关系了。

“谢谢奶奶。”麦芽没拒绝,她腿有点软,这也是她到了牛棚后开口说的第一句话。

苏奶奶看了一眼爷孙俩,又看了看自家孙女,最后什么都没说,拍了拍孙女的肩膀就出去了。

麦芽一直呆呆的看着刘爷爷的遗体,她真的想不通,为什么好好的一个人,不过半个多月没见,就天人永隔了?

刘爷爷为什么不等她回来?难道他就舍得子杰?就甘心带着遗憾离开?

麦芽心口紧的发疼,嘴唇都被她咬出血了却浑然不觉。

也不知道坐了多久,麦芽才被谢清拉着跟苏家几人一块回去,苏爷爷他们都还没吃晚饭,待会吃完饭还得过来,不管怎么样,他们这些老人都得送一送牛棚的老爷子。

村里这些爷爷奶奶们都是轮流回家吃饭休息的,牛棚得一直有人守着。

回到家后,谢清忙去给媳妇打水洗澡,麦芽则静静的坐在房间的椅子上。

她现在脑海中一片空白,谢清让做什么就乖乖的做什么。

谢清看着媳妇的样子,心疼的不行,却又毫无办法,只能媳妇自己走出来。

麦芽洗完澡也没睡觉,她没任何理由跟村里人一起守在牛棚,但她可以在附近守着,不让村里人发现就行了。

没过多久,苏爸爸也回来了,他今天一直忙个不停,这老爷子突然没了,孙子又还那么小,没人给他操办后事,只能村里负责了。

为了不让村里人有意见,他们几个村干部商量了好久这事到底该怎么办,毕竟也没有先例。

他们去了县里,因为这个老爷子是下放人员,县里也没办法管,出于人道主义给他们补贴了点钱,让他们自己看着办。

最后村里还是决定简单操办一下,买了一口最便宜的棺材,村里也出点钱,让大家在牛棚那边做一顿饭吃,也算是送老爷子最后一程了,后天早上就下葬,也管不了是不是好日子了。

他没什么亲人,村里老人们帮着守两个晚上已经是相当不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