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军机副使吴初也赶忙出列,神色激动,高声说道:“启奏夏王,臣附议孙副使所言,先北后南则能快速地定鼎天下,结束这纷纷扰扰的乱世。”

他的声音中带着一丝急切,仿佛迫不及待地想要看到天下太平的那一天。

军机副使刘芳亮随后出列,神色镇定,不慌不忙地奏道:“启奏夏王,臣附议先南后北。”

周云心中暗自估摸了下军机院中的支持票数,先北三票,先南两票,仅剩李岩尚未表态。

他又将目光投向参赞院,参赞院中先北三票,先南一票,尚有三人未表态。

他的目光在参赞院众人脸上一一扫过,试图从他们的神情中捕捉到一些蛛丝马迹。

兼礼部尚书顾君恩感受到周云投来的目光,心中一紧,忙整了整衣冠,出列奏道:“启奏夏王,臣附议先南后北方案,先小规模用兵,再视情况调整用兵方向和策略与建奴决战。”

他说话时语气平稳,神色间透着一股沉稳与冷静。

周云的目光又落在平时较为低调的柳敬亭身上。

只见柳敬亭低头沉思,仿佛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

突然,他像是察觉到了大殿内异样的安静,猛地抬起头,左右看了下,这才发现所有人都在望着他。

他微微一怔,随即大步而出,朗声道:“启奏夏王,臣对以上两种方案有不同意见。”

此言一出,如同一颗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瞬间激起千层浪,所有人都愣住了,这话无疑是否定了今日这个议题的方向。

文臣首位的李岩眼中陡然射出一道异色,不过随即隐去,恢复了往日的淡然。

他微微抬手,做了个请的手势,淡然问道:“柳参赞请直言。”

柳敬亭对其一抱拳道:“以上两种方案无论先哪个方向都有利有弊,臣的想法是与其需要权衡得失,有可能顾此失彼,不如咱们来个双管齐下,不分南北,只分主次。”

他说得斩钉截铁,语气中透着十足的自信。

他这番话语简直是石破天惊,惊得众人目瞪口呆,南北同时开战?这想法太过大胆,让人一时难以接受。

“开玩笑呢?我夏军能同时面对两方战场?”

第一个跳出来反对的是军机副使刘芳亮。他满脸惊讶,声音中带着明显的质疑与不解。

接着,其他人也都开始交头接耳,议论纷纷。

柳敬亭却仿若未闻,神色镇定,继续说道:“为何只分主次?

如果先南后北,建奴必然要借机兴兵攻击我大夏。

如此我必陷于被动的防守中,建奴可从三方任意一处随意攻我。

此时我们只能仓促应战,势必拖累南方的用兵,如此则有可能导致我无法集中精力解决一方。”

话音刚落,周云与李岩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出了惊喜。

周云心中暗喜:没想到这柳敬亭竟有这般独到的见解,真是深藏不露啊!

其他人也都微微点头,若有所思,心中对柳敬亭的这番分析暗自认可。

柳敬亭顿了顿,清了清嗓子,继续说道:“同样,如果先北后南,则战争必须升级为国战。

毕竟建奴实力强悍,不是一时半会能解决,也极大的牵扯我精力。

如此极易导致南方小朝廷趁虚而入,影响我江苏安徽湖广之地的安全。

而此时我军却是分身乏术,再有建奴与之勾连,那时我军危矣!”

周云心中忍不住大叫:靠!没看出来这柳敬亭他娘是个战略人才啊!

李岩眼中闪过一丝赞赏,开口问道:“那你说的主次方案又具体是什么呢?”

“南主北次!”柳敬亭毫不犹豫,十分肯定的回道:“南主则是我军集中优势兵力,兵分两路或三路分别自浙江,江西或湖广向南进军,从而而在两广会师。

北次则是充分利用晋陕义军的配合对陕西,山西,甘肃等地的建奴实施围歼,这里以义军为主,我为辅。

将建奴的注意力全部牵制在西北一地,让其无暇分身集中兵力攻击我大夏。”

他说得条理清晰,胸有成竹,仿佛整个战局都在他的掌控之中。

“好!”周云猛地站起身,激动地鼓掌叫好道:“好一个暗渡陈仓之计,此计甚妙,既达到了给建奴放血的目的,又实现了我军的战略意图,李院使你的意见呢?”

他满脸兴奋,眼中闪烁着激动的光芒,这方案十分合乎他的想法,也一举打消了他心中战略方向的疑虑。

“启奏夏王,臣认为柳参赞此方案更优,臣附议。”李岩此时出列高声道。

周云又看向其他人,目光坚定,大声道:“嗯!对于这个方案大家还有什么意见没有?”

众人闻言,都一个个表态附议。

柳敬亭这方案确实比他们之前所议的更为周全,实施起来更实用也更为合理。

周云高兴的一拍桌案道:“好,既然大家都同意此方案那就照此实行吧!”

说完,他又对军机院的几位副使道:“军参署马上拿出具体的作战方案呈上来,要快。”

田见秀代表军机院忙出列应下。

周云留下李岩后,朝会也就此散去。

周云留下李岩后,抬手示意身旁的内侍。

内侍心领神会,匆匆搬来两张椅子。

周云目光扫视一圈,声音沉稳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你们都退下。”

待众人鱼贯而出,他才抬脚,缓缓走下高座,与李岩分别落座。

周云身体微微前倾,神色关切地开口:“大哥,对今天的朝会,你怎么看?”

李岩不紧不慢地端起内侍刚奉上的茶水,轻抿一口,热气氤氲,模糊了他的神情。

片刻后,他悠悠说道:“从今天朝会的情形来看,朝中势力已逐渐分化成两个圈子。

一边是以侯恂和黄得功为代表的原明廷一派,不过他们之间的联系并不紧密,看似松散;

另一边则是以田见秀、顾君恩、刘芳亮为代表的原顺朝派,这三人之间的关系,可是十分紧密,走动频繁。

至于其他的,目前还未形成合力,处于观望状态。”

周云微微点头,若有所思:“盟而不党才是根本。

侯恂与黄得功他们这样松散的状态最好,原顺朝的这几人走得太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