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353章 缺一不可

苏云深知这一技术的重大意义,顾不上休息,他迅速拿起电话,拨通了国防部副部长李强的号码。

电话那头,李强刚接起电话,还没来得及开口,就听到苏云急切而又兴奋的声音:“李副部长,重大好消息!系统刚刚奖励了我们先进的雷达制造技术,这对提升我国防空预警能力至关重要。

我们必须马上行动起来。”

李强是一位经验丰富、雷厉风行的军事领导,一听这话,立刻敏锐地意识到事情的紧迫性和重要性,没有丝毫犹豫,果断回应:“苏将军,你说怎么办,我全力配合。”

“我们马上召开紧急会议,召集国内顶尖的电子科技专家、军工企业负责人以及相关部门领导。

地点就在国防部会议室,一个小时后准时开始。”苏云语气坚定,不容置疑,迅速做出决策。

“好,我这就去安排。”李强挂断电话后,立刻行动起来,马不停蹄地通知相关人员参会,一个个电话迅速打出,高效而有序地组织着这场紧急会议。

一个小时后,国防部会议室里座无虚席。

苏云站在会议桌前,身姿挺拔,眼神坚定地扫视着在场的每一个人。

他深吸一口气,详细地介绍了新获得的雷达制造技术,以及这一技术对国家防空预警体系的重大意义。

“各位,这项技术的出现,将彻底改写我国防空预警的现状。

它采用了前沿的量子纠缠原理和先进的人工智能算法,能够实现对目标的超远距离、高精度探测,并且能够在复杂的电磁环境下保持稳定的工作状态。

这意味着我们可以提前发现敌方的战机、导弹等目标,为国家的防空防御争取更多的反应时间,极大地提升我国的防空预警能力。”苏云的声音充满激情和自信,在会议室里回荡,点燃了每个人心中的希望与斗志。

一位白发苍苍、戴着厚重眼镜的电子科技专家激动地站起身来,双手微微颤抖,声音中满是兴奋与感慨:“苏将军,这简直是一项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革命性技术。

如果我们能够将其成功应用,我国的防空预警能力必将跻身世界前列。

不过,要实现技术落地,还需要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比如原材料的供应、生产工艺的优化以及人才的培养,每一个环节都至关重要,缺一不可。”

苏云微微点头,目光中充满敬意:“您说得对。

原材料方面,我们要立刻组织专业人员对国内的资源进行全面梳理,深入挖掘可替代的国产材料,同时积极与相关供应商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确保原材料的稳定供应,从源头保障技术落地。

生产工艺方面,我们要成立专门的技术攻关小组,由您来牵头,联合军工企业的技术骨干,汇聚各方智慧,共同攻克技术难题。

人才培养方面,我们要与各大高校和科研机构紧密合作,开设相关专业课程,构建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培养一批掌握先进雷达技术的专业人才,为技术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接着,一位身着笔挺西装、神情干练的军工企业负责人发言道:“苏将军,建立雷达研发基地是实现技术落地的关键。

我们企业愿意提供技术和资金支持,毫无保留地参与研发基地的建设,为国家的防空事业贡献我们的力量。”

“很好,有了你们的支持,我们的工作将更加顺利。”苏云欣慰地说道,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关于研发基地的选址,我们要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包括地理位置、科研资源、产业配套等。

初步设想是在科技资源丰富、工业基础雄厚的城市建立,比如上海、深圳等地。

这些城市拥有丰富的科研人才和完善的产业链,能够为研发工作提供有力的支持。”

经过一番热烈的讨论,会议最终确定了雷达研发基地的建设方案和技术落地的实施步骤。

苏云亲自担任项目总指挥,肩负起协调各方资源的重任,确保项目顺利推进。

会后,苏云带领团队马不停蹄地投入到工作中。

他们首先对国内的原材料市场进行了全面深入的调研,发现一些关键原材料依赖进口,这无疑是一个潜在的风险,一旦国际形势发生变化,原材料供应可能面临中断,严重影响雷达的研发和生产。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苏云组织专家团队与国内的科研机构紧密合作,开展原材料的国产化研发工作。

无数个日夜,实验室里灯火通明,专家们反复进行试验,一次次面对失败,又一次次重新开始,毫不气馁。

终于,经过无数次的试验和失败,他们成功研发出了可替代的国产原材料,不仅降低了成本,还提高了原材料供应的稳定性,为雷达制造技术的落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生产工艺方面,技术攻关小组日夜奋战在实验室和生产车间。

他们对雷达的制造工艺进行了反复优化,采用了先进的3d打印技术,能够实现零部件的高精度制造,大大提高了产品的精度和质量;引入自动化生产线,实现了生产过程的智能化、高效化,大幅提高了生产效率。

同时,他们还对雷达的性能进行了多次严格的测试和改进,不断优化各项参数,确保其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每一次测试,他们都全神贯注,不放过任何一个细微的问题;每一次改进,都凝聚着他们的智慧和汗水。

人才培养工作也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苏云亲自与各大高校和科研机构沟通协调,积极推动相关专业课程的开设。

他还邀请了国内外的专家学者举办讲座和培训,为学生们传授最新的雷达技术知识。

在他的努力下,一批批优秀的雷达技术人才脱颖而出,他们充满激情和创造力,为研发基地的建设和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