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这年头可以匿名举报,而且举报箱是真的会打开的。

张建国这一次是有备而来,因为周芷兰给他寄来了照片,洗好的照片一共有三张。

其中有一张照片,张建国就放在了这封举报信里面。

他举报的事情有理有据,经得起调查。

像赵元国一家四兄弟,在赵家村随便找一个人,问一下都知道。

像赵元国这样的问题,张建国打听到有征兵政治审查组,他直接过去了。

把信和材料以及自己要诉讼的问题,都找到了工作组说了一遍。

这边有专门负责接待的同志。

对于张建国提出的问题,这边还专门做了登记,比他想象中的要规范许多。

张建国从那里出来的时候,还没到中午。

把这正经事儿办了,他浑身轻松,原本心里一直记挂着,总想着怎么为难。

可真的等他去办的时候,才发现一切水到渠成。

送了举报信,张建国还惦记着,给周元送甲鱼的事情。

上次拿那个档案卷宗的事情,要不是关键的时候周元帮忙,就当时的情况,张建国不可能那么快,得到自己想要的证据。

所以很快张建国给周元送了一只大甲鱼,顺便再给周海生家,也捎带了两条鲶鱼。

这让周海生高兴的不行,非要拉着张建国吃饭。

中午,周海生就烧了个鲶鱼火锅,还炒了个五花肉辣椒。

吃饭的时候,张建国没有看到周海生的大伯,问了一声,才知道他的大伯出门了。

“去外地了,估计要休息一段时间,这不最近都不能看病人了。”

周海生说了一句,张建国也没放在心上。

只是觉得这一个两个都好像出门了,想一想还真是巧的很。

“建国,你上次说要做头饰饰品,怎么这么久还没看到样品?”

大口吃着鲶鱼,周海生还不忘记催促张建国。

“主要是最近有点忙,我今天来也是为了这事儿,你跟布厂那边熟不熟?”

“有熟人,认识他们那边的一个李主任,我上次打听过,布厂那边的碎布不少,有需要我可以带你去。”

周海生在随城的熟人多,加上张建国老早就和他打过招呼,他碰到布场的人也问过。

“那行呀,你要是下午有时间,咱们就走一趟,你帮着牵个线就好了……”

上次张建国就曾想过,因为有周海生这层关系,赵家村可以拿一些碎布或者其他的装饰品,做一些精美好看的头饰胸花等。

这些东西成本低利润高,相对简单好上手,也不是很愁销路。

完全可以让赵家村的一些小嫂子,都来接这些手工活。

像秋收后农闲一点,就可以在家干点活,也能挣一点零花钱,补贴一下家用。

只是万事开头难,张建国觉得很简单的事情,但是让赵家村的那些嫂子婆婆们去跑,他们会觉得很难。

为此,张建国打算先把这条路走通,然后再看一下,交给母亲或者其他人来运转。

回头等到明年真的恢复高考,他最想做的,还是去读一个大学。

对于他这样的农民来说,只有多读书,机会才会越来越多。

吃了饭,周海生收拾一下,就带着张建国去了布厂,并且表示自己下午,去不去供销社都没关系。

他的工作本来就相对宽松,采购的活就是四处跑,有时候人不在岗位上,随便扯个理由也能圆过来。

有周海生帮忙带路,张建国很容易就进到了布厂里面。

他们先是在门口登记了一下,周海生表示要找里面仓库的李主任,找到李主任后。

周海生和他寒暄了两句,又介绍张建国说是他兄弟,想来看一下布厂这边的一些散布。

布厂这边都是整匹的布,也有一些被切割下来的边角料碎布,都是当废品扔掉的。

还有一些是因为种种原因,质量或者颜色等不合格被退回来的货,仓库里也堆得满满当当的。

当张建国被李主任领到仓库的时候,张建国就知道他们弄错了意思,自己不是要做衣服,不要整匹的布。

他们做头饰的,就布厂的一些扔掉的边角料碎布,对于他们来说都是好东西。

“要碎布?那边垃圾堆里有,你们可以随便装,不要钱……”

对于一个大型布厂来说,那扔掉的碎布都是一车车的,堆得像小山一样。

大多数的时候,都是一堆乱七八糟的东西,混杂在一起。

最后全部拉出去扔掉。

而这个仓库李主任,看在周海生的面子上,倒是很大方的,表示张建国他们可以拉一车。

不要钱,反正公家的废品,根本就不会提钱的事。

张建国心底感叹,这小县城还真是熟人社会。

有熟人就是好办事,要不是周海生认识李主任,你就是知道人家厂里的碎布是要扔的废品。

也不可能进门拉一车。

别人是看熟人的面子上,可以让你不要钱拉一车,但是张建国想把这个事儿长期定下来。

公家可以不给钱,但是私底下肯定要给李主任安置一下。

不然最多也就是拖一车垃圾。

“这多谢李主任了,也不知道你家住在哪里,刚好我们农村的有一些土鸡土鸡蛋,乡亲们的一点心意,你可别嫌弃……”

张建国的话说的漂亮,并不让人反感。

这李主任笑了笑,一边的周海生用手,拍了一下张建国的肩膀。

“这事你问我呀,李哥喜欢喝两盅,你送鸡蛋的时候,可别忘记给他带一瓶酒粮食酒……”

周海生的话说的很随意,一边的李主任连连笑着,说是一点小事不足挂齿,兄弟之间就不用客气了。

张建国心底像明镜似的,当时李主任在听他说,不要成品布的时候,脸上不是很高兴。

估计是碍于周海生的面子,最后答应让拉一车边角料碎布。

但是自己打听他家地址,要有所表示后,他的态度立刻变得非常热情。

看来自己这一招是走对了。

能拉一车碎布,那是靠别人的面子,但是想隔三差五拉走一车,那肯定要有所表示。

要不然这事儿肯定无法长久,好在这一车说是废品,其实价值挺大的。

张建国很快心底就有了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