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天后的一大早,刘茫就早早的来到城门口。
稍微等了会,就看到一支长长的车队,缓缓的从城内走出。
卫掌柜一看到刘茫就急忙走上来向刘茫打招呼:“刘贤弟来的可是真早啊,呵呵。”
“呵呵,刚到而已,虽然知道老哥颇有家资,没想到还是出乎老弟预料之中,去一趟采购,竟然会有如此的阵仗。”
“想必老哥在官场上,也有不少的关系吧?”刘茫说道。
刘茫意思很明显,作为商人,那朝中必须有人才行,都说官商是一家。
如果朝中如果没人,就算家中有再多的钱,那也是掌控不住。
更何况像卫掌柜这样的氏族,家中的不少子弟肯定是有买官的。
俗话说朝中有人好办事。
卫掌柜对于刘茫的话,丝毫不在意,毕竟这是默认的潜规则。
不然他也不会生意做的如此之大,然后说道:“刘贤弟也不差,如此年纪,出手就是万金,想来家族也是颇有家资的吧。”
对此刘茫只能无奈的苦笑,这些话又不能对人说。
两人随即寒暄了一会,就开始往洛阳的方向走去。
刘茫所在的乐平县位于并州的北边,属于非常偏远的地区了。
若是放到现在属于西部大开发的地方了。
一行人一路南下,走的是官道,这年头就算是官道,也不是一定的安全。
所以卫掌柜每次出门都是一队人马,而且声势浩大。
随着时间的推移,刘茫发现,越是往南走,越让刘茫心惊。
到处都是荒芜的田地,遇到的村庄基本百不存一,而且,路上的流民越来越多。
少则十几人一队,或者几十人一队,更有甚者上百人一队。
看样子都是拖家带口逃难的,看来果然像卫掌柜说的那样。
这些人大多是衣不蔽体,面黄肌瘦,一个个的瘦骨嶙峋。
果然是黄巾之乱的前兆,都已经这样了,不造反只能活活饿死。
刘茫心想,看来东汉末年的黄巾之乱是必然的。
百姓都已经到了如此地步,只需一点小火苗就能引发大火。
刘茫一行人,走了差不多半个多月的时间,这才走到这座六朝古都,洛阳。
看着这座千年前的古都,刘茫别提有多兴奋。
卫掌柜也是很激动,一路上担惊受怕,别看走的是官道。
被路上打劫那是常有的事,更何况这长长的那车队伍,上面全是货物。
现在到了洛阳,提着的心总算是放下了。
虽然城墙高大,很震撼,但是刘茫没有忘记自己来比的目的。
从震惊过后,刘茫随着卫掌柜一起住进了客栈。
刘茫初来乍到,有许多不明白的事情,住在一起也好有个照应。
卫掌柜把事情安排好之后,便有事要处理,所以就去忙了。
临走的时候,问刘茫是要在客栈休息,还是立马要去买卖官职的皇榜场所。
刘茫寻思一下,反正左右无事,还是想先去把正事办了。
随即两人一起走出客栈,两人走在洛阳的街道上。
看着来来往往的人群,刘茫不禁感慨,虽然说历经几百年的大汉王朝。
此时已经变的摇摇欲坠,但对于这座首都的人们来说。
似乎还沉浸在风调雨顺,家和万事兴的喜悦中,对此刘茫也是摇了摇头。
其实略微思考一下,刘茫还是能理解的,洛阳毕竟是六朝的首都。
能在首都买的起房子,做的起生意,能在这里生活的,都是颇有些钱财的。
至于一路走来,路上遇见的流民,生活在这里的人,是不会看到的。
不一会刘茫就走到招贴皇榜的地方,刘茫仔细看着上面的信息。
不看不知道,这一看可把刘茫高兴坏了,没想到还有刘茫所在乐平县的。
难怪前几日,刘茫去府衙办理开垦荒田的手续,见到的县太爷是一个胡须发白的人。
想来是上了年纪,估计人都没几年活头了。
自己目前就在那里购置了天地,还有几百人的村庄。
前些日子,还让卫掌柜帮忙招收流民和买粮。
若是自己真的把这个县令的位置拿下了,那可以说对未来的发展是非常有帮助的。
刘茫随即看到旁边有个小太监,应该是守着皇榜的。
随即询问了一番,果然和刘茫心中猜想的一样,之前那个县令已经快80岁了。
之所以还在县令的位置上,是因为没有新的县令去补位置。
第二个就,并州乐平县属于偏远的荒凉地界,也没有人愿意去那里。
随即刘茫跟着小太监去办理手续。
小太监领着刘茫走进了一座别院,看起来挺豪华。
一碗茶的功夫,刘茫就走了出来,不过身上却多了些东西。
此刻在刘茫的怀里,躺下一张有玉玺盖印的官方任命文书。
有了这张官方的文书,那自己以后就是县令,对于接下来的黄巾之乱。
信心又增加了不少。
就在刘茫失神的时候,突然几辆马车从刘茫身前经过。
刘茫只是随便看了一眼,就把刘茫震惊的不行。
只见一个约莫十五六岁的美艳少女在身旁丫鬟的搀扶下,走下了马车。
后来听周围的人议论刘茫才知道,原来是历史上有名的美人蔡文姬。
刘茫暗暗下决心,若是真有那么一天,一定把她给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