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自从拍完《犯罪调查》,林年再次接到一部电影剧本,但是距离开始拍摄还有一段距离,出于对角色和电影的负责,林年拒绝了谢理给她安排的其他剧本,只是偶尔外出拍摄一些广告。

钻研角色之余,她也会去各平台搜索一下自己的名字或者出演过的剧集或者角色名称,果不其然在电影爱好者小组里,她又搜到了一篇长文加精的帖子:“盘点近些年入围柏林电影节的华语电影”,啪!很快啊,她点了进去,找找有没有《归来》。

帖子比自己想象的长,作者从柏林电影节的起源讲起。

“柏林电影节始于二战之后,为了重塑柏林‘世界自由窗口’的形象而举办,目的主要是为了以电影带动旅游,进而影响经济。1951年第一届柏林电影节正式举办。从其目的和时间上来看,可以知道柏林电影节应和了当时德国在二战中的属性以及战后的反思,因此最开始的时候,他们对于电影的取舍多偏向于政治正确的反思题材电影。

“这和戛纳和威尼斯都有些不一样。戛纳是更加青睐现实主义题材和具有艺术价值的影片,而威尼斯电影节更侧重于对人性的探讨和电影本身的艺术性,因此很多实验电影都回选择在威尼斯电影节发布。

“当然,这不是说三大电影节有多大本质上的差别。虽然说这三个电影节各有侧重,但是本质上来说因为电影除了是关于光影的艺术,也是关于人的艺术,从这个角度而言,三大其实没有太大差别。十年前获得威尼斯电影节最佳影片的《小丑》难道不是具有艺术价值的影片吗,虽然它描写的是一个虚构的城市哥谭中的一个人物,但是电影所呈现的人物所遭遇的困境等等何尝不是一种现实主义呢?而从其艺术性上来讲,它难道不如戛纳的金棕榈大奖获得者《寄生虫》吗?

“所以这里不得不提一下,那便是三大电影节的参赛影片,或者所有的A类电影节的参赛影片都有一定的排他性,也就是你不能既要又要,同时报名参加不同的A类电影节。今年的柏林电影节率先开始,所以我们也主要是将目光先放在柏林电影节上。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柏林电影节的不同单元,再来看盘点一下往届柏林电影节不同单元的华语影片(包括港澳台地区)。柏林电影节主要分为主竞赛、遇见、短片竞赛、全景、论坛、特别展映和新生代等几个单元。华语电影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参加柏林电影节,曾多次斩获金熊奖,例如……

“今天要聊的是这一届大陆选送不同单元的影片,包括纪录片,因为还没有看到影片本身,只好从释放出来的海报、故事大纲等方面简单地聊一聊。首先从入围主竞赛单元的《归来》说起吧,其实很多年前也有一部同名电影,但是此《归来》非彼《归来》。这部选送柏林电影节的长片更加聚焦于现实,其实选送戛纳也未尝不可,不过考虑到内容及其题材,确实柏林电影节更加合适。毕竟柏林电影节相比起其他两个电影节,更注重商业和艺术的平衡,而且更强调政治正确。这部讲述一名犯人再社会化的电影无疑很政治正确了。至于主角的演绎以及成片的质量如何,我们还很难判断,毕竟导演是很新的人,虽然有一些短片曾入围了一些国际电影节的短片单元,但是正儿八经的长片却是很少,能找到的就是《红·黄·蓝》这部讲述的是三个青年人迷惘的现实和黏糊的情感的片子。试毒一下这部片子,作为一部毕业长片是合格的,但是商业性弱了一些,更偏文艺一些。期待导演能的这部《归来》有更大突破!”

时间的齿轮转动,春节前,林斯和林年商量着带父母一起去欧洲参加电影节。林斯的公司负责了《归来》选送的公关工作,

“工作了这么久,还是第一次和你出差呢,要不给咱爸妈也办个旅游签,跟着一起去趟欧洲?”林斯不自觉感叹道。

林年对此自然是双手双脚赞成:“但是!你有把握说服他俩吗?他们俩太顽固,都不听我的!”

“包在我身上!”林斯揽过说服爸妈的任务,“你要讲究策略,只要先说服咱爸,咱妈就不会有意见。”

果然,不久林斯就过来跟林年说她已经说服了林有青和冯倩俐,他们打算将家中的工作委托给邻居,跟两姐妹一起前往欧洲。

“这么多年,这还是我第一次来到你们租的这个房子,话说你俩都不在帝都买个房子啊?”临行前,冯倩俐和林有青先来到帝都林斯和林年现在居住的小区。

其实两人所住的小区还算高档,租了对门的两个公寓。俩人都不太差钱,而且考虑到林年的演员身份,还要封闭式管理,所以他们花高价租了一个管理严格、环境等各方面都还不错的一个小区。

小区里面没有高楼,有的只是二三层的别墅以及4层的公寓楼,每一层住两户人家。

“其实这个小区就挺不错的,我就是懒得操心……而且可能还差一点钱。”林斯带着冯倩俐、林有青夫妻俩在小区转悠。

“你真想买啊?不早说,我可以借给你,我目前的存款还可以。”林年一听林斯透露出的消息,果断说道,“我也不搞投资,只偶尔做一下公益,足够支付你买一套房的,而且也不找你让你还,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