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其他类型 > 诸朝一起看直播:从诗词到历史 > 第195章 王朝败家子-20-宋徽宗赵佶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95章 王朝败家子-20-宋徽宗赵佶

涉及到变法,涉及到党争,都是让人无法能够简单略过的存在。

变法可以让一个国家强大,也可能让一个国家陷入更深的弊病之中,端看主持变法之人的方案和能力,毕竟一般来说,变法都是为了给这个国家注入一剂强心剂,想要彻底搞砸,那也是有点困难的。

但党争就不一样了,党争完全就是负面的影响,一旦一个国家陷入了党争的深渊,那就是离彻底崩解也不远了,至于什么时候才会走到末路,那也还是看当时的皇帝能不能压得住,以及党争到底发展到了什么程度。

康熙看着水幕,想起了在史书上读到的,宋朝的党争,和明末的党争,都一点点地把一个国家、一个王朝拖向深渊,他读史,可是为了更好地治理这个国家,他自然会吸取教训。

虽然他从历史中学到的最大的教训,就是不要小看汉人,不要给他们能够翻身的机会。

但他又想起以前玉不识在言语间透露出来的清朝末年的惨状。

无动于衷吗?其实也不是的,但他一想到若真的按照玉不识透露出来的信息去执行,变好的不仅仅是这个刚走上正轨的国家,还有那些只要给了一点机会就能牢牢抓住机会的汉人。

所以,他虽然也在推行出海,推广番薯,改造火炮,但也都是磨磨蹭蹭的,他还是有些不能下定决心,满汉一家亲,是最讽刺的口号。

水幕幽幽的光芒和外面的阳光一起映照在康熙面无表情的脸上,他整个人一半坐在阳光下,一半躲在阴影里,让他整个人都愈发的高深莫测。

其实这段时间,整个朝堂的人都觉得他们的这位陛下变得有些反复无常,甚至有些游移不定。

但他们可不会就这样大咧咧地指出来,最近这位陛下接连废太子、打压皇子、收拢权力,心情本就受了刺激有些古怪,还是不要去刺激比较好。他们也是惜命的。

但对于宋朝的皇帝们就有些不那么友好了。

当一个国家的官员任命能够这么儿戏地决定,那这个国家离毁灭也就不远了。

赵匡胤大概也是想象不到,后世的赵氏皇帝究竟被辖制到了什么地步,他只觉得一个皇帝能够被太后掌握朝政很是不可思议,而且这些官员的任命也很离谱,端看是哪一个党派的人吗?

现在这个党派下去了,反对的人就上来了,那等反对的人下去了,是不是另一派就复起了?难道这党争,他们各自的主张就一点错也没有吗?这不会太过偏见、偏执了吗?还有,那不站这两派的人又是怎么办的呢?和稀泥?

或许,苏轼会有话说,他不站变法派,也不站守旧派,他更喜欢就事论事,但结果呢,也不是和稀泥,而是受到了两派一致的排斥,后面更是直接或被迫、或自愿地自请出朝,在一个又一个地方上任职。

他能怎么办呢,当时的党争就是这样的,他说的话也没有人听,最后也只能眼不见为净,将自己的一腔热情投注在地方百姓和诗词歌赋上。

【当年七月,向太后还政后不久,反对立徽宗为帝的左相章惇被罢相,韩忠彦升任左相,曾布升任右相。

当时守旧派与变法派的斗争日趋激化,当然,也有部分官员认为元佑、绍圣均有失误,应该消除偏见,调和矛盾。

结果是什么呢?是改次年为建中靖国,以示“本中和而立政”,“昭示朕志,永绥斯民”。但现实真的能够和改年号这样简单就能改变就好了,事实是,朝堂上新旧党争不仅没有停止而是愈演愈烈。

建中靖国元年十一月,邓洵武首创徽宗应绍述神宗之说,攻击左相韩忠彦并推荐蔡京为相,得到执政温益的支持,为徽宗所采纳,首先于同月末决定改明年为崇宁元年,明确宣示放弃调和政策,改为崇法熙宁变法。】

【在这里,大家也看见了一个熟悉的名字——蔡京。对于蔡京,我想大家一般会有两个印象,一个是他写的字很好看,当时苏黄米蔡便是当时首推的四大书法家,他们的书法,苏轼天然,黄庭坚劲健,米芾纵逸,蔡京姿魅,各具仪态。但在蔡京身上,还有一个世人的印象更为深刻,那就是“奸臣”。

为什么说他是奸臣呢?其实北宋灭亡,不仅仅是宋徽宗的原因,也有很多因素一起堆积才造成这个王朝轰然崩塌,但其实这个“崩塌”,也是早有预料,而蔡京,便是在其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蔡京是个政治投机者,王安石变法时拥护变法改革,元佑初又附和司马光积极推翻新法,绍圣初又积极附和新法,徽宗即位后不久受守旧派宋徽宗像攻击而被夺职提举宫观闲居杭州,结交赴杭收集书画的宦官童贯。

他这样的或许也可以称之为长袖善舞,但也正是他的这份圆滑,才让他凭借着自己对书法的擅长而抓住了宋徽宗的“心”,哪怕被贬出京,也还是爬上了宰相之位。

——崇宁元年五月,左相韩忠彦首先被贬任知府,蔡京升任执政。随后右相曾布也被贬任知州,蔡京升任右相,不久又升为左相,独相达三年之久。其后虽曾二次罢相,但又复相或以太师控制朝政,位在首相之上。】

李世民叹了一声,“若是这个蔡京心思不正,那他掌握的权力不是挽救宋朝倾颓的利器,而是助推北宋‘死亡’的凶器。”

臣子掌握权力,那必定是会受到皇帝的忌惮的。但忌惮归忌惮,有些人能够做的很好,挽大厦之将倾,但也有的人只会凭借着这份权力侵吞王朝和百姓的“生机”才满足自己,这样的人,才是真正的祸害。

像是前者,之前玉不识介绍的张居正可以算一个。而既然天女都这般说了,想来这位蔡京,便是后一种了。

可惜吗,可惜的,但也不那么可惜。

他的目光透过眼前的水幕,似乎看见了那个醉心书画、不擅朝政的皇帝,识人用人,本就是皇帝最应该做的,不过是这个皇帝做不到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