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都市言情 > 一个民校教师的奋斗史 > 第35章 吃上一商品粮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艾书斜眼一看,落款“革命群众”,忍不住了:“是哪个狗娘养的写的,为什么不敢把名字写出来!”闵校长:“是香花是毒草,他写他的,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以上这些,与公社的了解是一致的。我前天去了解,到了大山脚,在一家门口休息喝茶,有人介绍我是闵校长,那些学生就向我敬礼,很有礼貌,大人们说是你教的学生。”闵校长接着说:“好了,不多谈了,还是那句话哎,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要学会大气量,要学会大肚装人。回去后,不要追查,要把它烂在肚子里。现在请你填一张表。”艾书一看,表和前面几位填的表式是一样的。

艾书心里暗喜:粮食部门和教育部门那家先录取就到哪家,一点也不得声张了,免得有人“坏火”。

后几天,艾书有事无事都要瞒着家里、瞒着邻里、借故转山越水到公社驻地逛一逛,看看录用有消息没有。

一天,任书记在公社党委办公室门口向艾书招了招手。艾书走近,艾书记说“四清”工作团下文龙,你被录用为公办学校试用老师。原本你是被招收为粮食职工的,闵校长坚持要你在学校。我们同意闵校长的意见,并要求分在龙河小学,闵校长也同意的。要好好为家乡教育事业作贡献。“

任书记又说:“还有,你那里的文化人多,给我们推荐点识字人。“艾书说:”初中的我的两个同学一个是公社生猪联络助理,一个在教民校。高小生还有几个,从中推荐一个人接替自己到粮食部门工作。艾书感激并辞别了任书记。喜悦心情难以言表。一路上,艾书想到:从民办教师转为公办教师,这是一个质的飞跃;工资从每个月10元到20元,翻了一番;比半脱产干部每月还多5元;工作从大山脚移到河边田坝;那11所民办耕读学校教师我也指挥得动,我要以县校教师的身份把全公社的学校大力抓一下,好好培养出一批人才。艾书憧憬着未来 ..........假期剩余时间,形若无事,参加生产队劳动,多挣些工分。

盼望好消息,一日如三朝。8月27日,艾书终于等到通知:“当日下午在区中心校集中。”

新录用的5人,早早在办公室里坐等结果。大家在猜自己去哪里。几位学哥学姐议论最多的那个最险恶,最边远的峰沟小学,哪个都怕去。那个学校又最缺人,该校校长“四清”中刚刚被逮捕法办。艾书想到自己不会去那里,便洋洋得意:“如果把我分到那里,我坚决不去!”大家正议的热烈,闵校长推门进来坐下,拿出笔记本:“你们是从全区198位民办教师中选抽出来的,不说百里挑一,也是40挑一,要继续从事好神圣的光荣的教育事业,当一个名副其实的人类灵魂工程师。”闵校长接着说你们五个人分工已经区委研究,本来是主管宣传教育的领导来宣布的。他临时有事,让我代宣布一下。”闵校长从近到远宣布。五人中留一人为区成人教育也就是夜校辅导员。对着四人宣布,个个都是喜笑颜开。最后一个宣布:“艾书安排在峰沟小学。”艾书怀疑自己的耳朵听错了;“嗯?”闵校长不快不慢地:“你最年轻,你不去那个去。毛主席的战士最听党的话,哪里需要哪里去,哪里需要哪安家嘛。”其他四人看着艾书。艾书想到刚才说的冒失话,只好红着脸回答:“服从领导分配。”但心里似有失落。闵校长接着说“9月1号是教育的新学年开始,也是粮食年度的开始,大家没有余粮卖,也就不卖了,我叫后勤已给你们把购粮证办好,开学时,就可以在所在粮站买粮。”艾书接过购粮证;《居民粮食供应证》,居民也就是非农业人口,是城镇人口,农民身份变啦!喜悦心情压住失落感 。

艾书回到大山脚,先会见队长,讲了调走之事。队长把生产队会计、出纳叫来,问生产队集体还有多少现钱,出纳回答:“还有9元2角3分。”队长说:“留零头钱看存折,把整数9元取给艾书老师。”遇到紧急情况再想办法。艾书实在缺钱,但生产队缺钱不得了,如牛病,没有钱买药打烧酒,死一头耕牛损失太大。遂说“我看,预支我5元就行了。”

会计说:“还是艾书老师会体贴我们。”队长说:“太感谢了。关于这一学年度工资,那就要拖你几个月了,年终决算,你能来就来拿,如不能来,我们就送去与师爷。这一学年的粮食,待收成炕干后,我们派人送到你家去。”“太麻烦你们了。”艾书回答。

艾书到学校收拾行李,先拜谢杨老。杨老坐在房左边高出院坝三、四尺的台地板凳上休息。艾书挨着杨老坐下。聊着聊着,艾书发现了一个大秘密:坐在这里,刚好通过一个夹缝把教室看的一清二楚。“啊,我两年多来在教室的言行,就是杨老观察传递出去的啊?!”“只想努力办好学校,没想到我在暗地努力竟然有人看见啊。”艾书油然起敬杨师爷,没有说出口,让这个秘密继续起作用。

第二天,艾书拜别家长,家长们都拦着要吃点东西。东西多是新包谷、炸洋芋片、煎鸡蛋之类。东家余婶杀了一只鸡招待。艾书一天吃了十几人家的东西,多听到的是这样一句话:“大山脚无福气啊,得了一个好老师,眼看又被国家调走了。”

傍晚,艾书回到家里,向父母禀报,离开大山脚要去峰沟。父母高兴之余,也担心离家太远。晚上艾书刚睡下一会,上吐下泻,折腾了一夜,第二天上午,人又困又乏,躺在床上起不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