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大齐之君上传奇 > 第40章 御敌新谋初奏效,朝堂渐稳意未休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40章 御敌新谋初奏效,朝堂渐稳意未休

远处,烟尘滚滚而起,遮天蔽日。

那马蹄声如同雷鸣般轰响,由远及近,每一下都像是重重地砸在大地上,震得地面微微颤抖,那股震动透过鞋底传到刘勇的脚上,他心头一凛。

宗泽骑着马,身姿挺拔,手中长刀寒光凛冽,他身后的骑兵如黑色潮水般汹涌地涌入战场。

马蹄扬起的尘土扑面而来,带着一股浓烈的土腥味,北漠士兵原本士气高涨,眼见胜利在望,却被这突如其来的黑色浪潮冲得七零八落,溃不成军,他们的惊呼声、兵器碰撞声交织在一起。

从战场转换到皇宫内,那股战场上的喧嚣像是被一道无形的屏障阻隔在外,皇宫里安静得能听到自己的脚步声。

李启正襟危坐在龙椅之上,龙椅的把手摸起来有些凉,他手中紧紧攥着一枚玉佩,那玉佩的质地温润,散发着淡淡的玉香,这是他穿越前一直佩戴之物,也是他唯一能感受到故乡气息的物件。

他眼神深邃,凝视着殿外的天空,那天空被夕阳染得一片火红,他心中思绪万千。

这一个月来,他如履薄冰,每一步都走得小心翼翼,生怕行差踏错,万劫不复。

新策略初见成效,却也仅仅是第一步,前路漫漫,他不知道还有多少挑战在等着他。

此时,他能感觉到自己的心跳有些快,那心跳声在耳边回响,就像战鼓在敲打,这是他紧张情绪的体现,尽管表面平静,但内心对未来局势的担忧如同暗流涌动。

他微微皱眉,能感觉到额头的皮肤紧绷着,双手不自觉地握紧了龙椅的扶手,身体也略微前倾,眼睛里透着一丝焦虑,这一系列的神态和动作都表明他内心的不安。

“陛下,宗将军传来捷报!”福安尖细的声音打破了殿内的寂静,他一路小跑着进来,脚步声在空旷的大殿里回响,脸上难掩兴奋之色,眼睛笑得眯成了一条缝,脚步轻快得像只欢快的小鹿。

李启闻言,紧绷的神经终于略微放松,他接过福安递上的战报,手指快速翻动着纸张,发出轻微的沙沙声,同时还能闻到纸张散发出来的淡淡的墨香,快速浏览了一遍,嘴角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笑意,身体也稍稍向后靠在龙椅上,整个人的姿态略显放松,眼睛里的紧张神色也稍稍褪去。

“好,传令,召集群臣!”

金銮殿上,文臣武将分列两旁,气氛肃穆。

李启端坐在龙椅上,目光如炬地扫过群臣,那目光像是实质般从每个人身上掠过,沉声道:“诸位爱卿,朕今日召集尔等,是为了商议国家大事。”

张肃上前一步,躬身行礼道:“启禀陛下,臣奉旨推行新策略,如今已初见成效,北漠大军攻势受阻,我军士气大振,此乃社稷之福!”他声音洪亮,中气十足,那声音在大殿里回荡,语气中充满了自信,群臣也纷纷附和,一时间,朝堂之上充满了喜庆的气氛。

张肃继续说道:“此次新政得以推行,多亏陛下圣明,以及诸位同僚的鼎力支持。微臣不敢居功,一切皆为江山社稷……”他滔滔不绝地讲述着新策略的执行情况,以及取得的成果,却突然停了下来,目光看向殿外,似乎有什么东西吸引了他的注意,眼睛里闪过一丝疑惑,身体也微微一顿。

李启也顺着他的目光看去,只见福安神色匆匆地走进来,福安的脚步声急促而慌乱,在他耳边低语了几句。

李启脸色微变,

“边关急报……”

福安躬身禀报道:“启禀陛下,捷报传来后,民间欢欣鼓舞,百姓们纷纷称颂陛下的英明决策。市井间传唱着新的歌谣,那歌声隐隐约约地仿佛能传入殿内,都在赞扬我大齐的威武雄壮,以及新政带来的安定繁荣。”他顿了顿,又补充道:“就连之前对新政有所疑虑的百姓,如今也都心悦诚服,对朝廷充满了信心。” 福安绘声绘色地描述着民间景象,仿佛自己亲眼所见一般,语气中带着抑制不住的喜悦,眼睛里闪烁着兴奋的光芒。

李启微微颔首,示意福安退下,眼神里带着一丝欣慰,但又很快被担忧所取代。

他目光转向武将队列,沉声道:“刘将军,你率领的义士军在此次战役中表现出色,朕甚感欣慰。你可否详细说说,新策略对义士军的作战有何助益?”

刘勇抱拳出列,朗声道:“回禀陛下,义士军乃是臣心血所聚。臣见我大齐百姓饱受北漠欺凌,遂起组建义士军之心。新策略的两大改变,其一,新策略将原本分散的义士军整合起来,统一指挥,避免了各自为战的弊端,使得兵力调度更加灵活高效。臣每次看到义士军整齐划一的阵容,心中都充满欣慰;其二,新策略加强了义士军的装备和训练,配备了更精良的武器和更专业的教官,使得义士军的战斗力得到了显着提升。看到义士军战士们拿着精良的武器,那寒光闪闪的样子,臣就知道我们更有力量保护百姓了。此时臣站在此处,身上的铠甲冰冷坚硬,却也提醒着臣肩负的责任重大,不容有失。” 刘勇的声音铿锵有力,字字句句都透露出对新策略的赞赏和对未来战事的信心。

说罢,他挺了挺胸膛,眼睛坚定地直视前方,显示出自己的坚定决心。

“臣附议!”“刘将军所言极是!”“新策略的确成效显着!”群臣纷纷附和,言语间充满了对新策略的肯定和对李启的赞誉。

金銮殿上,一片赞扬之声,气氛热烈而喜庆。

张肃捋了捋胡须,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眼睛眯成了一条缝,身体也放松下来,靠向旁边的大臣,仿佛在分享这份喜悦。

他环视群臣,正准备再次开口,却见李启抬起手,示意众人安静。

李启缓缓站起身来,龙袍随风而动,发出轻微的猎猎声,他目光冷峻地扫视群臣,然后缓缓走下龙椅台阶,每走一步都仿佛带着千钧之力,那脚步落下的声音在寂静的大殿里显得格外沉重。

他走到张肃面前,低声但却威严地说:“张爱卿,你可知朕为何要在此时警示众人?朕虽初尝胜利之果,但朕看到的是北漠背后的阴谋。朕穿越而来,见过太多因轻敌而亡国之事,朕不想我大齐重蹈覆辙。”他的表情严肃,眼神里透着一丝冷峻,说话间,身体微微向前倾,给人一种压迫感。

张肃赶忙躬身道:“陛下圣明。臣以为,北漠此次退兵,恐另有图谋。其一,或为诱敌深入之计;其二,或为重整旗鼓,以待来日。我大齐不可不防啊!”他语气沉重,眉头紧锁,能感觉到自己的眉心处传来一阵紧绷感,身体微微颤抖,眼睛里满是担忧,显然对北漠的举动充满了担忧。

殿内气氛顿时凝重起来,群臣交头接耳,那低声的议论声嗡嗡作响。

有人面露忧色,身体蜷缩着,眼睛低垂,仿佛已经看到了危险的来临;有人则胸有成竹,挺直了腰杆,眼神坚定,似乎已经有了应对之策;也有人眼神闪烁,双手不安地搓动着,不知在盘算些什么,眼睛时不时地偷瞄向李启。

福安手执笔墨,将众臣的意见一一记录在案,笔尖在纸上滑动,发出沙沙的声响,同时能闻到笔墨散发出来的墨香,仿佛一首无声的乐曲,在金銮殿上回荡。

“陛下,臣以为,当务之急是加强边防,以防北漠卷土重来。”一位老臣颤巍巍地站出来,拱手说道,他的声音虽然有些微弱,却掷地有声,显示出他对国家安危的担忧。

他弓着背,脚步有些蹒跚,但眼神却十分坚定,眼神中透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决心,尽管身体看起来有些脆弱,但他的决心却让人敬畏。

“臣附议!此外,还应加强情报收集,密切关注北漠动向,以便及时应对。”另一位大臣也站出来表示赞同,他站得笔直,眼神中透着严肃,表情严肃得像一块冷峻的石头,双手握拳放在身侧,显示出他的重视。

李启静静地听着众臣的建议,不发一言。

他的手指轻轻敲击着龙椅扶手,发出有节奏的“嗒嗒”声响,仿佛在思考着什么。

此时,阳光透过窗户洒在他身上,在地上形成一片光影,随着时间的推移,光影缓缓移动,仿佛时间也在慢慢流逝。

这光影的移动似乎也在暗示着局势的变幻莫测,让他的眉头皱得更紧了些。

殿外,夕阳西下,金色的余晖洒在金銮殿上,给这座庄严的宫殿增添了一丝神秘的色彩。

余晖透过窗户照在群臣身上,有些晃眼。

此时,一阵微风轻轻吹过,发出轻柔的“呼呼”声,吹起了李启的龙袍下摆,光影在地面上晃动起来。

这微风似乎带着一丝不安的气息,吹得群臣的衣袂飘动,也让大家的心情更加凝重。

殿内,气氛依旧凝重,众臣的目光都聚焦在李启身上,等待着他做出最终的决断。

李启缓缓站起身,目光如炬,扫视群臣。

“诸位爱卿所言,皆有道理。朕意已决……”他顿了顿,语气变得低沉而坚定,“传令下去,加强边防,严密监视北漠动向。此外……”他看向武将队列,“刘将军……”

李启目光落在刘勇身上,语气带着赞赏:“刘将军,义士军此次表现英勇,朕心甚慰。你对未来有何打算?”

刘勇抱拳出列,声如洪钟:“陛下,义士军虽初建奇功,但臣以为仍需加强训练,方能应对瞬息万变的战局。臣恳请陛下拨款粮草,准许义士军进行更加严格的操练,以备不时之需!”他语气坚定,目光灼灼,透露出对加强军队实力的渴望。

李启微微颔首,赞许道:“刘将军所言甚是。准奏!”此语一出,金銮殿上顿时响起一片欢呼声,那欢呼声震得大殿似乎都在微微颤动。

刘勇心中大喜,他能感觉到自己的血液在沸腾,热血涌上心头,仿佛看到了义士军在未来战场上的辉煌。

他抱拳跪地,高声道:“陛下圣明,臣定不负陛下所望,将义士军训练成我大齐最精锐之师!”说罢,他深深叩首,额头几乎触碰到地面,眼睛里满是感激和忠诚,众臣也纷纷向刘勇投来钦佩的目光,刘勇只觉得身上的铠甲似乎也没那么冰冷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荣耀感。

宗泽也站了出来,拱手说道:“陛下,臣以为,除了加强军队训练,还需继续加强边境防御工事。北漠此次虽退,但难保不会卷土重来。只有筑牢边防,才能有效抵御外敌入侵。”他语气沉稳,目光深邃,仿佛洞悉了北漠的阴谋,眼神里透着一种沉稳和坚定,这让他的话语更有说服力。

“宗将军所言极是。”李启赞同道,“传令下去,拨款修缮边境防御工事,务必做到固若金汤!”

“臣等遵旨!”宗泽和刘勇齐声应道,脸上都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两人对视一眼,互相点了点头,眼神里传递着一种战友间的信任和对国家安危的共同责任感,这一眼包含着对彼此的敬重和对未来并肩作战的期待。

群臣见状,也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讨论下一步的整体计划。

有人提议加强情报收集,在说这话时,眼神里透着一种警惕,好像已经看到了隐藏在暗处的敌人;有人建议招募更多士兵,表情严肃认真,仿佛已经在脑海中规划好了招募的流程;有人则主张发展经济,以增强国力,眼睛里闪烁着对国家繁荣的憧憬。

金銮殿上,气氛热烈,各种意见交锋碰撞,展现出一片繁荣景象。

福安手执笔墨,将众臣的意见一一记录下来,不敢有丝毫遗漏。

夜幕降临,金銮殿上的灯火通明,那明亮的灯光有些刺眼,照亮了每个人的脸庞。

此时,外面的风声变得更大了,呼啸着刮过宫殿的屋顶,发出“呜呜”的声响,灯火在风中摇曳,光影在墙壁上晃动不定,这晃动的光影和呼啸的风声仿佛在诉说着不安,让众人的心里也蒙上了一层阴影。

李启坐在龙椅上,听着群臣的讨论,心中思绪万千。

新的稳定局面下,是否隐藏着新的危机?

他隐隐感到一丝不安,却又无法确定这不安来自何处。

突然,殿外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打破了殿内的宁静。

一个侍卫匆匆跑进来,跪倒在李启面前,脸色苍白,声音颤抖:“陛下…边关…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