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三国凭实力截胡 > 第113章 可藏而匿之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嗯,无论学习什么,都需要去思考,用心去思考。然思后必要复学,多思多学。必有长进也!”

“弟子受教,但有闲,无不学。弟深知,生有崖,学无崖,知无崖。故,以有崖,求无崖,殆哉矣!求学之路,终不绝也!”

“大善!吾每日皆有学,从不断也!汝亦当勤学,有不惑,皆可问吾。”

“嗯!”

“今汝之学业,便到此处。”

“嗯!”

邺城,田府。

田丰书房,韩明正在田丰处学习。

眼见学得差不多了,田丰点了点头,看向韩明,沉声问道:“主公去了常山与中山,收获甚大。但骑兵乃我军重中之重。丰以为,我冀州骑兵可藏而匿之!待时机成熟,或可给敌人致命一击。最不济,亦可给敌人出其不意的效果。”

田丰此刻也是兴奋不已,没想到自家弟子去了趟常山中山,不但得到甄家的资助,还得到两千余匹好马,关键是那两位贩马的竟然也投靠了自家弟子。

这弟子,真的不错啊!

看着韩明,他满意的点点头。

自己好好教导,相信以后,这位弟子必有一番作为,或许,坐上那个位置也很有可能。

“嗯,今后当好好教导他,不可使他犯错!”

田丰微微点头,暗自下定决心。

“恩师言之有理,无论是袁绍还是公孙瓒,都不会想到我冀州有近三千马匹。此乃利器,此骑兵,当保密也!”

韩明认可的点点头。

无论公孙瓒还是袁绍,都觉得冀州骑兵不多,顶天一千骑兵。

要是战场上,突然出现两三千多出来的骑兵,绝对是大杀器。

“甄家一千匹好马,当暗中送到邺城。而要想此事密不透风,除了暗中行事之外,我邺城交好渤海之人,当速速处理。”

田丰满脸严肃道。

“是啊!这辛家......是该处理了!”

韩明有些感慨的点点头,眼中闪过一丝狠辣。

辛家两兄弟朝秦暮楚,可以说是袁绍的内应。

......

当晚,韩明便带人将辛家囚禁了起来。

和韩馥说了很久韩馥才勉强同意。

但韩馥让韩明别动辛家。

韩明见了也只好先囚禁,等以后找机会再处理。

毕竟两兄弟是韩馥好友,也有同乡之谊,还是世家。

但韩明不打算放过两人。

乱世用重典,但毕竟冀州之主还是他父亲,也不着急。

次日,韩明让韩馥写了几封征聘信,派侍从送出去后,他朝着自己书房而去。

信是写给清河崔氏和清河朱氏的,说崔琰有才,朱灵有勇武,请他们来冀州做事。

还有写给东郡程立的,毕竟东郡就在魏郡下方。

至于更远的,韩明还没开始招揽。

毕竟招揽了也没用。

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自己父亲名气不够,没多人看得上自己父亲。

二是很多人在局势未明前大多会选择观望,也不想离开家乡。

近点的倒是可以试试。

但韩明觉得还是悬。

如果冀州一统并且稳定下来,韩明倒是相信很多人愿意投靠冀州。

可惜......

回到书房,他开始继续画图。

他要画曲辕犁。

眼下秋收差不多已经结束了,来年三月左右要开始春耕,所以他打算把曲辕犁搞出来。

这种有利于民,有利于天下的事情,做出来对他只有好处。

“公子,这是什么?”

典韦看着这图纸,忍不住好奇地问道。

“耕地用的犁,不过我改进了些。”韩明轻声道,然后继续仔细的画着。

“犁?”典韦若有所思。

“公子,田从事求见。”门外传来侍从的声音。

“嗯!”韩明轻轻应了一声。

事情太多了,连曲辕犁图纸都是抽时间画。

毕竟这玩意虽然不难,但也有细节。

放好图纸,他带着典韦韩勇走了出去。

打开门,田丰正在外面站着,连郭嘉也在。

但田丰却皱着眉,与郭嘉保持距离。

韩明见了有些无奈。

郭嘉这洒脱的性格,确实不讨田丰这种正直的人喜欢。

就算自己是他弟子,郭嘉是自己好友,田丰同样不会喜欢郭嘉。

一股酒味袭来,韩明面色一动。

八成是奉孝身上的酒味让田丰皱眉的。

“恩师,奉孝!”韩明笑着打招呼。

“则诚!”

“公子!”

在州牧府,田丰还是称呼韩明为公子,他不是傻子,现在称呼韩明为主公,是打韩馥的脸。

虽然可能韩馥不在意,但总有人说闲话。

传出去对自己弟子不利。

也还好是韩馥,要是别人,儿子掌大权很可能会被猜忌。

“奉孝,怎么这大白天的都饮酒?元化先生常叫你少饮酒,你不管自己身体了?”韩明无奈道。

“呵呵,还不是公子送了几名美......”郭嘉有些苦笑。

他才到这边,刚好遇到田丰,只好硬着头皮和田丰一起过来。

“咳咳!”韩明忙出声打算,朝郭嘉使了使眼色。

不要啥子都说出来啊!

郭嘉见了也忙闭嘴,心中腹诽,还不是怪你送给我的那几个美人太过迷人?

“公子,该去军营了。”田丰淡淡道。

对韩明这个弟子,他是没意见的。

行事作风都还可以。

“嗯,走!”韩明点点头。

最近他们三天两头的前往军营,就是要看着训练兵马,特别是那一千二百匹马,如今都在跟着那五百亲卫骑兵在暗中训练。

......

渤海。

南皮太守府。

大殿上,袁绍身着貂皮大衣,满脸威严的坐在主位。

他麾下文武立于左右。

扫视了一眼众人,他点了点头。

“孔璋,你新来渤海,可有不习惯之处?”

袁绍看到郭图身后之人时,目光停留在那人身上。

那人是陈琳,字孔璋,广陵射阳人,也是袁绍的好友。

曾经和袁绍一起在大将军何进麾下做幕僚。

而陈琳便是何进的主簿,可谓是才华横溢。

在何进身亡后,他开始逃亡,得知袁绍来了冀州渤海,他辗转各地终于也来到袁绍麾下。

陈琳身形修长,面容清癯,脸庞略显瘦削,五官端正。

他的眼神深邃而明亮,一头乌黑的长发,以儒雅的发冠束起,多了几分书卷气。

举止间透露出一种从容不迫、温文尔雅的风度。

看着陈琳这风度翩翩的样子,袁绍微微点头。

长得好,有大才,做自己麾下幕僚正好。

“回主公,属下在渤海很舒适。”陈琳笑着抱拳回道。

“嗯,若有不快之处,尽与某说,必应也!”袁绍点点头。

“诺!”

“诸位,今黑山不过短短时间内便被那韩明带兵剿灭,为之奈何?”

袁绍沉吟一番,皱着眉问道。

“主公,这冀州......如今似乎比我们想象中强大了很多啊!”许攸有些忧愁的说道。

“不是似乎,是肯定。”袁绍正色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