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其他类型 > 还珠之倾世之恋 > 第643章 晴儿存疑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查了一遍又一遍,常寿的脸色愈发凝重,所有迹象都显示太后,确确实实是自残身亡。

致命的伤不在脖颈,而在胸口!

可他心中的疑虑却如野草般疯长,他暗自思忖,会不会是皇上给太后下了致幻的药,致使她失去理智自残!

这般想着,他又赶忙拿出银针,在太后的几处穴位上刺入,取出后仔细观察银针的颜色。

然而,在她体内,竟没检测出任何药物残留。

要知道,只要用了药,就不可能毫无痕迹留下,这一点他行医多年自是笃定。

可若没用药,太后怎么可能自残到如此惨烈的程度?这实在不合常理。

但常寿心中清楚,自己身处宫闱,有些事即便心存疑虑,也只能说出皇上想要让大家知道的结果。

他缓缓站起身,面向晴儿,神色哀伤却语气笃定地说道:“晴格格,臣已经再三确认过了,太后确实是自残身亡,没有任何中毒的迹象。”

接着,他又转向小路子,微微欠身,“路公公,你可以去向皇上回禀了。”

小路子微微颔首,脸上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复杂神情,轻声说道:“有劳常太医了。”

说罢,整理了一下衣衫,便匆匆往太和殿的方向跑去,脚步依旧急促。

似是要将这惊人的消息尽快传递给皇上,又似是要逃离这压抑悲伤的慈宁宫。

而常寿独自站在原地,望着太后的尸身,心中的谜团久久不散,暗自叹息着这深宫内院的诡谲莫测。

晴儿听到常寿给出的结论,她娇美的面容上瞬间闪过一丝不可置信,仿若被一道晴天霹雳击中,整个人都呆住了。

愣了片刻后,晴儿莲步轻移,缓缓靠近长寿,抬起满是泪痕的脸,再次问道:“常太医,你确定老佛爷是自尽而亡吗?这怎么可能……”

她的声音带着哭腔,微微颤抖,尾音在空气中轻轻飘散,透着无尽的哀伤与疑惑。

常寿见晴儿如此模样,心中也不禁泛起一阵酸涩。

他微微叹了口气,神色凝重地开口,“晴格格,臣知晓您心中悲痛,可臣从专业的角度细细查看过了,这伤口的走向大有门道。”

说着,他伸出手,在空中虚比着,“您瞧,若是他人谋害,伤口的受力方向、切入角度都会与自身施力造成的截然不同。

从太后尸身上的伤口来看,这创口的深浅、宽窄以及走向,的确都是太后自己弄上去的。”

他顿了顿,又从药箱里拿出几枚银针,展示给晴儿看,“而且臣也用银针反复试过了,太后没有任何中毒的迹象,银针拔出后,不见丝毫变色。”

晴儿紧咬下唇,贝齿在粉嫩的唇瓣上留下浅浅的印痕,她听懂了常寿的言外之意,那就是没人下毒。

可她心中的疑云却愈发浓重,脑海中不由自主地浮现出昨晚的场景。

那时,老佛爷中气十足,在骂着皇上,还亲笔写了求救信,一夜之间就寻死了,这怎么可能?

晴儿的双手紧紧攥着衣角,指关节都因用力而泛白,她满心的困惑,却又无从诉说。

她深知这宫闱之中,秘密与阴谋层层叠叠。

或许老佛爷离世背后的真相,已然随着老佛爷的离开,化作一个永远难解的谜团。

此刻,自己一介女流,势单力薄,又能追究什么呢?

她眼中的光芒渐渐黯淡下去,泪水再次决堤,顺着脸颊簌簌滚落,浸湿了胸前的衣襟。

周围的宫女太监们见此情景,纷纷低头,不敢言语,整个慈宁宫沉浸在一片悲凉压抑的氛围之中。

太和殿

此时,范时纪身着朝服,头戴顶戴花翎,迈着沉稳的步伐出列。

他上前几步,恭敬地跪地,朗声道:“皇上,臣有要事启奏。

如今幸赖皇上洪福齐天,我朝上下齐心,那肆虐许久的黄河水患已然止住了!”

说着,他微微抬起头,眼中满是欣喜与自豪,“这全靠国师那水泥,方能如此迅速奏效啊!

臣相信,用不了多久,按照国师所定之策,便能培养出更多的工匠,派往边疆修复那饱经沧桑的城墙,稳固我大清边防。”

乾隆听闻,微微颔首,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满意之色,声如洪钟般开口:“做得好!

这黄河水患,多年来一直是朕心头大患,耗费无数人力财力,如今能得平息,实乃国之大幸。

云儿此举,功不可没。”

他顿了顿,目光再次扫向群臣,“诸位爱卿,治水一事虽暂告段落。

但朕深知,这朝堂上下,诸多政务千头万绪,皆需朕与尔等共同筹谋。

如今边疆城墙修缮迫在眉睫,尔等有何见解,不妨一一说来。”

话音刚落,一位年逾花甲、白发苍苍的老臣颤颤巍巍地出列,躬身说道:“皇上,老臣以为,培养工匠一事,需从各地选拔有手艺天赋之人。

集中于京城,由工部统一调度,派经验丰富之老师傅,悉心教导,方可速成。

只是,这选拔过程,恐需耗费时日,且各地手艺人才参差不齐,协调不易啊。”

乾隆微微皱眉,沉思片刻,“爱卿所言有理,选拔人才固然重要,可时日紧迫,朕意从京城周边着手。

先行招募一批已有基础之匠人,加以培训,同时向各地发榜,广纳贤才,双管齐下,如何?”

众臣纷纷点头称是,这时,又有一位年轻气盛的大臣站了出来,“皇上,臣听闻边疆之地,物资匮乏。

即便工匠到位,修缮城墙所需砖石、木料等材料,运输亦是难题,需提前谋划,以免延误工期。”

乾隆嘴角上扬,露出一丝赞许的笑容,“爱卿思虑周全,朕已命户部着手筹备物资,着专人负责押运,确保材料按时抵达边疆。

诸爱卿,这每一项政务皆关乎大清国运,务必各司其职,协同奋进,若有懈怠,朕绝不轻饶!”

说罢,他目光冷峻地扫视一圈,众臣皆跪地高呼:“遵旨!”

整个太和殿内,回荡着臣子们的呼喊声,一场关乎大清江山社稷的政务商讨,在庄重严肃的氛围中继续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