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当云天明穿成林如海 > 第196章 为百姓寻一条出路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很快用完了饭,云天明先开口道:“不知县令大人可要休息否,若不休息,咱们能否谈谈地的事,小弟今日是特意请了假来的,明日翰林院那边还有事,故今日最好能将事情办完。”

“林编修切莫如此称呼,论品级你可比我大,如蒙不弃,称呼在下一声兄即可,我便唤你林贤弟如何?我们现在就可以谈此事,随我来吧。”

“好,那小弟就称你一声商兄。”

几人落坐后,云天明看了几眼王永利,这老哥儿居然装模作样地在那里闭目养神?

商县令以为云天明不高兴王永利在场,忙解释道:“林贤弟莫误会。真人是我留下来的,一是想让他给咱们做个中人,二是也想让他帮忙看看我们县里的气运。贤弟刚从姑苏进京,还不大了解真人,他可是有名的老神仙,尤其擅长风水和堪舆。林贤弟看真人如今贵庚?”

云天明打量了一下王永利:“观真人相貌,怕不是已过不惑了吧?”

商县令得意地说:“岂止!真人今年已是九十五岁的高龄了,看不出来吧?为兄和你说啊,就连大宇朝太祖陵的选址都是真人给办的,那都是几十年前的事了,说一句老神仙不为过吧?真人一向是神龙见首不见尾,莫说你我,就是京中的权贵想一睹真人的仙颜都不能如愿。今日他老人家能来到我这小小的昌平府是我昌平府的大造化,若是得他指点一二,贤弟你此生受用不尽啊。”

云天明肚子里笑翻了,但表面却做惊讶激动状,站起来冲着王永利拱了拱手:“不知老神仙在此,在下失礼了。”

王永利还是一副云淡风轻的样子,只微微点了点头,眼睛都没睁开。云天明心道:等会回去看怎么收拾你!

“商兄,小弟的属下已把情况与我说了,不知商兄为何要加上这一条,且具体要什么样的条件,还请商兄详细告知。”

“唉,说实话为兄我这事办得确实不符合大宇朝的律法,可这么多年来,恐怕贤弟你这次是解救昌平乡亲的唯一机会了,为兄便厚着脸皮想了这一招,实在是……”

说到此处商县令难为情且羞愧,站起身要给云天明下跪,把云天明吓了一跳,忙一把扶住,“商兄,你这是做何?你要跪也是跪陛下与上官,如何能跪小弟。有话你尽可直说。”

商县令稳了稳情绪,缓缓说道:“想必林贤弟也了解昌平府的历史吧! 昌平府自汉朝建府以来,虽然历史悠久,但经过这上千年的变迁,此地旱灾频发,三年中至少有一年夏粮绝收,再历经多年战乱,更是民生凋敝。因这里曾是前朝皇陵所在地,陵墓周边好多地方是不允许种植作物的,这个现象自大宇开国以来虽有恢复,却因改朝换代,虽在天子脚下,却,那个……原因你该懂的。说白了就是这地界成了无人关注无人过问的穷乡僻壤,别说向朝廷上交赋税,年年不要朝廷救济就算不错了。八年前我中了三榜进士,来此做县令,一干就是八年,根本没人来替换,我也就一直在这里了。做了县令之后,我也想了很多办法,但一是财政上没钱不允许,二是人口也稀少,所以想兴修水利、改良土壤都做不到。而要发展经济又没有路子,这里没什么特产能拿得出手,总之就这样越发的走下坡路,不仅难以吸引人口迁入,相反县城中很多青壮年都去京城或是天津卫打零工了,还有些地方甚至一个村的人口都快走空了。如此循环往复,你看看这昌平府哪里还有多少人气儿啊。”

这么一说,云天明也反应过来了,确实到了这昌平府感觉很冷清,原本离京城这样近,后世可是京城的卫星城啊,有近三百万人口,没想到现在居然是这种情况。

听商县令所言,这根本就和后世贫困山区一样,为了讨生活,青壮都去大城市打工,只留下老人孩子那还搞什么建设啊。旱灾?难怪后世修了十三陵水库之后,昌平一带快速发展起来了,看来是解决了最大的难题——旱灾啊。

正想着,又听商县令说道:“不瞒贤弟啊,你看这昌平府周边还算不错了,一年大半时间都能吃饱肚子,剩下一两个月掺点儿野菜什么的也就能对付过去了。若是往稍远一点儿的地方,好多百姓一年也吃不上几顿饱饭。有的人家穷得一家人只有一条裤子,谁出门谁穿;不少老人过世,连一副棺材都置不起啊。昌平府每年交不上赋税,上对不起朝廷;不能让百姓温饱,下愧对昌平的父老乡亲,为兄这县令不称职啊!”

说着说着,商县令的眼中居然闪起了泪花。云天明仔细打量着商县令,感觉到他这绝不是装出来的,看来真是一个爱民的县令,便伸出手拍了拍商县令的肩膀以示安慰。

商县令平复了一下心情,“让贤弟见笑了。说起来还真有些对不住贤弟,关于你买地这事,算是为兄刁难你了,但为兄等了这么多年等来一个机会实在不想放弃,还望贤弟海涵。”

见商县令把话说到这个地步,云天明也就直说了:“商兄不必如此,若是你的条件确实能救一方百姓的疾苦,小弟我又何乐而不为呢?”

听到这话,商县令激动地站了起来,给云天明深深施了一个礼:“真不愧是林大儒的后人,有济世报国的大情怀啊,为兄先替一方百姓谢谢贤弟啊。何县丞,速将昌平的舆图拿上来。”商县令对着门外唤了一声,等在门外的何县丞立马走了进来——看来这都是准备好了的啊。

“林大人,别怪我们县令难为你,他也是真没办法了,他只是想让昌平的百姓日子过得好些。刚才县令大人说的情况你也听见了,说实话我们昌平府也不是没有好地,正是小汤山那一片。说来也怪,那个地方种什么成什么,无论是庄稼还是果蔬,都比别的地方生长得又多又好。可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那里的好地都被京城的贵族买走了。所以上次您府上那位小哥来买地,其实买得都是小汤山那边最差的山坡一带的地。当时您府上那位小哥在县衙过户时,正好被我遇见。我起初没当回事,以为又是哪位权贵人家来买地。可当他将这一万亩地买下之后,却说还要买,越多越好。于是我便留了心,便拿那话去搪塞他,想了解一下到底怎么回事。随后我将此事告知了县令大人,大人也觉得有蹊跷,便叮嘱我若人再来时便提出那条件,也是试探之意,并让我打听到底是何人要买这么多地。

后来那小哥再来的时候,我便以此推拖,并打听到是您府上买地,告知了县令之后,他让小人马上去打听您的情况,这才得知您刚从姑苏回来。我二人便分析您买这么多地要做什么,虽然不知道这地里有什么,但这么多地您怕是要做大事,那必是要用工的,甚至可能还会买一些人去做事,县令便提出了这个条件。林大人,请您真的不要怪我们县令大人,他真的是一心为了此地的百姓。小人在此做了近二十年的小吏,其间来过好几任县令,一看到这情况,基本就是混一阵子就想法子找人打点后离开了。只有我们商大人八年前到任之后便一心为百姓做事,整整八年没离开这个地方。您看他看上去是不是像年过五十?其实我们商县令今年还不到四十岁啊,他是二十八岁中的举,刚上任时也是个意气风发的新科举子,这八年下来,您看他都瘦成什么样子了。我们县衙确实也很困难,今天中午招待你们确实怠慢,但那真就是我们县令平时也吃的饭菜,而且没有这么多菜,只不过就两菜一汤。这些年他把昌平的大小地方都跑遍了,就想找到让百姓能过上好日子的法子,可始终没找到。还请林大人看在我们县令一心为民的份上莫怪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