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叶玉维见状刚想逃跑,就被门口的护卫给拦了下来,只好回头不情愿地给洪保行礼。

“草民告退,望公公恩准。”

洪保冷冷道:“旧港守军有二百杆‘不堪再用’的火绳枪,以及几十门盏口铳、碗口铳,正要找商人销毁,你们顺风商号收吗?”

叶玉维喜出望外,忙问:“收,收!收!怎么个价钱?”

洪保没答他,命人抬了一箱子火铳上来。

叶玉维打开看了看,都是永乐时造的新式火绳枪,一杆火门枪都没有,一杆杆都擦得锃亮,分明都是完好的,乐得鼻涕泡都要出来了。

“洪公公,这……这怎么卖啊?”

洪保嗤道:“我们已换用最新式的宣德一式火铳,这些老的都不堪用了,你们拿去都熔了做铁器,知道吗?这价格嘛,你们按铁料钱给就行了。至于那些碗口铳、盏口铳,按铜料给钱就行。”

叶玉维邦邦邦给洪保磕了几个响头:“多谢洪公公!多谢!”

“记住,火铳是废的,收了去熔了打成农具、菜刀,不能用来打仗,明白吗?”

叶玉维连连答应,呲牙咧嘴笑着去了。

叶玉维没有带回来援兵,却带来了二百杆火绳枪与几十门老式火炮,让南洋国的军力又提高了一大截,倒是一桩意外之喜。

“弟兄们!如今我们有了这些精良的火器,正是扬我国威之时!” 叶盛站在点将台上,对着台下的士卒高声呼喊,声音在空旷的校场上回荡。

士兵们齐声应和,士气高昂。

有了这么多火器,南洋国更多的士卒开始训练起火器的操练,好在火器这玩意最大的优点就是训练快。就比如弓箭手,不仅考验士卒的身体素质,而且还需要长久的艰苦训练,一名合格弓箭手少说也要练两年,才能上战场。可火铳不用,训练两个月就能拉出去打了。而且火器威力大,对手又是南洋一群只穿兽皮的猴子,打谁谁死,实在是攻城掠地的顶级装备。

终于,雨季过去了,阳光重新洒在婆罗洲的土地上,叶盛觉得时机已经成熟,是时候发起反击了。

叶盛将第一个目标锁定在坤河上游的戴燕。(此坤与彼坤没有任何关系,这河真叫这个名字)

坤甸就在坤河的下游,如果戴燕的领主会用兵的话,造点竹筏顺流而下,那就是对南洋国的极大威胁。

可这世界就是个草台班子,明明雨季已经过去了,戴燕的领主还在联络三发、高坪两地,想让三家一同出兵。

这就给了叶盛莫大的机会。

清晨,薄雾还未完全散去,叶盛便率领着士卒沿着坤河逆流而上。火绳枪队在前,整齐地列队前行,刀盾手与长枪兵紧随其后,队伍浩浩荡荡,却又秩序井然。

面对叶盛精心策划的突袭,戴燕城毫无防备。

当叶盛率军抵达戴燕城外时,守军才刚刚察觉。叶盛一声令下,火铳齐发,“噼噼啪啪” 的一阵爆响打破了清晨的宁静,瞬间扫倒了城外的几十守军。城内的守军被这突如其来的攻击打得措手不及,纷纷往领主府跑去。

“冲!” 叶盛挥舞着大刀,率先冲入城内街巷。士兵们也呐喊着,如潮水般涌入,直奔领主府。

有人问,怎么攻城都不用?

没办法,南洋诸邦,许多城池几乎都没有城墙,只有领主官邸才有围墙,攻城就是攻打官邸。

经过一番激烈的战斗,戴燕领主府终于被攻破,南洋士卒如猛虎入羊群般冲进府中。戴燕领主见大势已去,只能跪地乞降,叶盛将戴燕领主擒回坤甸,命他的弟弟法贾尔继任戴燕城主。

戴燕就此臣服于南洋国。

初战告捷,叶盛没有给敌人喘息的机会,他马不停蹄地转头攻打三发和高坪。三发和高坪的领主原本就对满者伯夷的命令阳奉阴违,如今见叶盛势大,更是不敢正面抵抗。

这种小城邦本就没有一点操守,投降起来毫无心理负担,立即开城,向叶盛投降。

南洋国兵力也不多,华人也无法做到以少御多,达成名义上的臣服便即撤军返回坤甸。

叶盛的连战连捷让华人们十分振奋,百姓们对叶盛的敬仰犹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希望能由叶盛来领导他们,这就引起了华人大商人的不满。

不过,表面上,大都统王万才还是对叶盛客客气气的,两人文武分治,各管各的。

叶盛的一系列胜利引起了满者伯夷的极大恐慌,满者伯夷自诩为南洋诸岛的君主,怎么能容忍一帮商人越俎代庖、攻城略地呢?

苏希达女王决定出兵婆罗洲,她的军师巴扬劝谏道:“女王陛下,婆罗洲又穷又破,唐人商户只是攻占了几座小城邦而已,陛下无需忧虑。待我们先消灭了明军水师,再回头打他们,那还不是手到擒来?”

苏希达胸口剧烈起伏了一番,忍一时越想越气,退一步越想越亏。她恶狠狠地道:“不行!敢在本女王眼皮底下攻打我的臣子。今天如果我不出手,那其他城邦的领主有样学样,不得全都叛变于我?”

虽然这话多是出于女人的倔脾气,但苏希达这个理由还是挺有说服力的。如今眼看着大明又回到南洋了,如果不强势把华人武装给剿灭了,以后还能有满者伯夷的好日子吗?

巴扬苦口婆心道:“如果我军能一举攻灭旧港,那整个南洋与西洋都会在您的裙子下瑟瑟发抖,区区几个唐人商户,成不了大气候的。”

苏希达不听,派遣自己的情人卡托率领战舰五百余艘、大军两万多人,浩浩荡荡杀向婆罗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