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朱标重生改写大明历史 > 第140君怀远见迎远商,海贸盛景展新芒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40君怀远见迎远商,海贸盛景展新芒

朱标知道未来仍有挑战的悬念,朱标听闻海外有商人欲来贸易,他深知海贸若成,将为明朝带来巨大财富。

但此事在朝堂上一经提出,便遭到保守势力反对,朱标感到头疼却也坚定决心。

朱棣来了。他踏入御书房的那一刻,空气仿佛凝固了。

朱标注意到弟弟的步伐沉稳有力,眼神中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紧张。他努力让自己显得平静,就像暴风雨来临前的海面,看似波澜不惊,实则暗流涌动。

兄弟二人相对而坐,朱标能感觉到自己心脏的跳动声,一下一下,如同擂鼓。

关于朱棣的传言,如同鬼魅一般萦绕在朱标心头。他多想直接质问,撕开这层虚伪的平静,但理智告诉他,现在还不是时候。需要证据,确凿的证据。

“四弟,一路辛苦了。”朱标先开口,语气尽量平和。

“为兄长效劳,何谈辛苦。”朱棣的声音低沉而有力。

寒暄过后,朱标话锋一转,提起了北边防务。

朱棣对答如流,条理清晰,仿佛真的只是为了边防事务而来。

朱标暗自观察着弟弟的一举一动,试图从中找到一丝破绽。

就在这时,一个小太监匆匆来报,说是有海外商人求见,带来了奇珍异宝,想与大明通商。

朱标心中一动,这或许是一个机会,一个试探朱棣的机会。

“海外商人?”朱棣的

朱标将这丝光芒尽收眼底,心中暗道:果然!

他深吸一口气,强压下内心的波澜,对朱棣说道:“四弟,你也一起听听吧。”

于是,海外商人被带了进来。他们带来了来自异域的香料、宝石、以及各种奇巧的玩意儿。

朱标饶有兴致地听着商人们讲述着海外的见闻,心中却在盘算着另一件事——海贸。

朱标揉了揉隐隐作痛的太阳穴,一股无力感涌上心头。他知道,自己必须力排众议,才能推动海贸的发展。

在接下来的朝会上,朱标力陈海贸的好处,从经济到军事,从文化到政治,他旁征博引,口若悬河。他甚至搬出了自己从六百年历史见闻中汲取的知识,讲述了海贸给后世带来的巨大影响。他的远见卓识,让一些原本持反对意见的大臣开始动摇。

朱标心中暗爽,然而,好景不长。就在朱标准备大刀阔斧地推行海贸计划时,一个消息如同晴天霹雳一般传来——海上有海盗出没,商路安全受到严重威胁。

朱标的心猛地一沉。他知道,海盗的出现,将会给海贸带来巨大的风险。他陷入了两难的境地:一方面,他想发展海贸,为大明带来繁荣;另一方面,他又担心海盗的威胁,会让海贸的风险大于收益。

“陛下,臣以为,此事需从长计议。”户部尚书站出来说道,他的语气中带着一丝担忧。

“是啊,陛下,海盗凶残,不可不防啊。”兵部尚书也附和道。

朱标看着这些大臣,心中五味杂陈。他知道,他们都是出于好意,但他们的保守和谨慎,却让他感到无比的沮丧。他紧握着手中的奏折,指甲深深地嵌入肉中,却浑然不觉。

朱标抬起头,目光坚定地扫过众人,说道:“朕意已决,海贸必须进行!至于海盗……” 他顿了顿,眼中闪过一丝精光,“朕自有办法!”

“宣郑和!”这三个字,如同惊雷一般,在朝堂上炸响。

御书房内,气氛剑拔弩张。朱标一句“宣郑和”,震得满朝文武心惊胆战。

谁人不知,郑和乃是燕王朱棣麾下猛将,调动他,岂不是变相承认了燕王在海事上的权威?

户部尚书胡惟庸捋着胡须,率先站了出来,语气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陛下,郑和虽有才干,但他毕竟是燕王府的人,贸然调动,恐生事端。”

“胡尚书多虑了。”朱标眼神如刀,扫视着在场的每一位大臣。

“朕用人,只看其才,不问出身。郑和熟悉海事,又忠勇过人,乃是护航的最佳人选。”

兵部尚书也想劝谏,但看到朱标坚定的眼神,到嘴边的话又咽了回去。他知道,这位年轻的帝王,一旦做了决定,九头牛都拉不回来。

“既然陛下心意已决,臣等遵旨。”最终,还是老成持重的吏部尚书识时务地退了一步。

朱标满意地点点头,语气放缓:“诸位都是朕的股肱之臣,朕知道你们是为了大明江山着想。但朕相信,只要我们齐心协力,定能克服一切困难,开创一个前所未有的盛世。”

散朝后,朱标疲惫地揉了揉眉心。他知道,海贸之路注定不会一帆风顺,但他已经做好了迎接一切挑战的准备。

“陛下,您已经一天没合眼了,要保重龙体啊。”贴身太监王德小心翼翼地劝道。

“朕没事。”朱标摆摆手,示意王德退下。

朱标走到窗前,望着远处的天空,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冲动。他想找个人倾诉,想找个人安慰。

这时,一个婀娜的身影出现在御花园中。那是一个名叫柳如烟的女子,她原本是宫中的一名普通宫女,却因为一次偶然的机会,被朱标发现。

柳如烟不仅长得妩媚动人,而且还精通诗词歌赋,深得朱标的喜爱。

朱标鬼使神差地走了过去。

“如烟,你怎么会在这里?”朱标的声音带着一丝温柔。

柳如烟看到朱标,连忙行礼:“奴婢见过陛下。奴婢听说陛下为了海贸之事操劳过度,特意来为陛下解闷。”

“你有心了。”朱标拉起柳如烟的手,走到一处僻静的凉亭坐下。

柳如烟依偎在朱标的怀里,柔声问道:“陛下,海贸之事真的那么重要吗?值得您如此劳神?”

朱标叹了口气,将海贸的种种好处告诉了柳如烟。柳如烟听得如痴如醉。

“陛下真是雄才大略,奴婢佩服得五体投地。”柳如烟仰起头,用妩媚的眼神望着朱标。

朱标被柳如烟的眼神所吸引,心中涌起一股强烈的渴望。他低下头,轻轻地吻上了柳如烟的红唇。

柳如烟嘤咛一声,双手紧紧地抱住了朱标。两人在凉亭中缠绵悱恻,情意浓浓。

接下来的几天,朱标一边筹备海贸事宜,一边与柳如烟厮守。他感觉自己仿佛回到了年轻时代,充满了活力和激情。

然而,好景不长。这天,朱标正在御书房批阅奏折,突然,一个侍卫急匆匆地跑了进来,神色慌张:“陛下,大事不好了!海外商人的船队……失踪了!”

“什么?!”朱标猛地站起身,脸色瞬间变得苍白。

“到底是怎么回事?!”

“据幸存的船员说,他们的船队在海上遭遇了不明势力的袭击,所有的船只都被击沉了,只有少数人侥幸逃脱。”侍卫颤抖着说道。

“查!给朕彻查!一定要查清楚到底是谁在背后搞鬼!”朱标怒吼道,声音震得整个御书房都在颤抖。他隐隐感觉到,此事背后隐藏着一个巨大的阴谋。

夜幕降临,朱标独自一人站在御书房的窗前,望着漆黑的夜空,心中充满了不安。

“陛下,您还没休息吗?”王德端着一碗参汤走了进来。

朱标没有回头,只是淡淡地说道:“朕睡不着。”

王德小心翼翼地将参汤放在桌上,轻声劝道:“陛下,龙体要紧,还是喝点参汤,早点休息吧。”

朱标端起参汤,一饮而尽。

“王德,你说,这世上真的有鬼吗?”朱标突然问道。

王德愣了一下,小心翼翼地回答道:“陛下,奴才不知道。”

朱标没有再说话,只是默默地望着窗外。

突然,他看到一个黑影从御书房的屋顶上掠过。

朱标的眼睛猛地睁大,他一把抓起桌上的宝剑,冲出了御书房。

“什么人?!”朱标怒喝道。

黑影停了下来,缓缓地转过身,露出一张冰冷的面孔。

朱标看到这张脸,顿时惊呆了。

“是你?!”他脱口而出,手中的宝剑也忍不住滑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