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白话三侠五义 > 第八十回 假作工御河挖泥土 认方向高树捉猴狲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八十回 假作工御河挖泥土 认方向高树捉猴狲

话说智爷正扯着嗓子向众人讨钱,人群中突然有个声音传来,说话的是个工头,姓王,排行老大。原来,前几日王大就瞧见了智爷他们逃难的小车,正好眼下作活的人手不够,正所谓 “抓一个是一个”,他便径直走到智爷跟前,开口问道:“伙计,你姓啥?” 智爷脑子一转,顺口答道:“俺姓王,排行第二,您老贵姓?” 王大一听,乐了:“好嘞,咱们还是本家呢。跟你说个事儿,如今紫禁城里正挖御河,我瞧你这模样怪可怜的,不如跟我去干活儿吧。一天管三顿饭,另外还有六十文钱,干一天算一天。你乐意不乐意?” 智爷一听,心里暗自欢喜,这可是个难得的好机会,正想着怎么答复,裴福急忙走过来,抢先说道:“那敢情好,钱不钱的倒没啥,只要能让俺儿子吃饱就行。” 王大上下打量了裴福一番,又问智爷:“这是谁啊?” 智爷赶忙回答:“这是俺爹。” 王大一听,摆了摆手,说道:“算了算了!你甭说了,我的傻兄弟。” 然后对着裴福说道:“跟你说,给皇上家干活儿可不要上了年纪的人,这六十文钱肯定是有的,你要是愿意,就让你儿子去。” 智爷看着裴福,关切地问道:“爹,您觉得咋样?” 裴福一脸慈爱地说:“你就放心去干你的。你人去了,吃饭的嘴也跟着去了,我和小孙女出去求求别人,也能混口饭吃。” 王大在一旁打圆场:“你尽管放心。估计你吃饱了,把那六十文钱拿回来买点饽饽饼子,也够他们爷儿俩吃的了。” 智爷点头应道:“那就这么着,咱这就走。” 于是,王大便带着智爷,朝着紫禁城的方向走去。

一路上,那些一同去做工的人见智爷一副外乡人的模样,便都想欺负他。这个扯着嗓子喊:“王第二的!” 智爷赶忙应道:“咋啦?” 那人说道:“你帮我扛着这六把铁锹。” 智爷爽快地说:“行嘞。” 接过铁锹就扛在了肩头。那个又喊:“王第二的!” 智爷又应道:“啥事?” 那人说:“你帮我扛着这五把镢头。” 智爷也应下了:“没问题。” 接过来同样扛在肩头。众人就像一群调皮的孩子捉弄新来的伙伴一样,你也叫他扛,我也叫他扛。没一会儿,智爷的两个肩头就像堆满了铁锨镢头的小山,沉甸甸的。王大偶然一回头,瞧见这场景,顿时火冒三丈,大声呵斥道:“你们这是干啥呢?我好不容易找来个人,你们就这么欺负他。等明天把他挤兑跑了,你们图啥呢?还有王第二的,你也太实诚了,这堆得都快把脑袋埋进去了,像什么样子!” 智爷却满不在乎地说:“扛就扛呗,我才不怕!” 这话逗得众人都哈哈大笑起来,这才各自把自己的工具拿了回去。

很快,他们就来到了紫禁门。王头拿出腰牌递了上去,登记好人数,然后按名点着众人进入。到了御河工地,大家便按照各自的分工开始干活。智爷拿起一把铁锹,干起活来那叫一个迅猛,撮起的土比别人多,扔出去的距离也比别人远,而且速度还快,就像一台不知疲倦的挖土机器。旁边干活的人见状,喊道:“王第二的!” 智爷应道:“啥事?” 那人说道:“你这活儿可不是这么干的。” 智爷疑惑地问:“咋了?是挖得浅了?还是干得慢了?” 那人解释道:“这还浅?你一铁锹下去,我两铁锹都没你挖得深。你看看,你挖了这么大一片,我才挖了这么一点儿。俗话说‘给皇上家干活儿,就得慢慢磨蹭’。你要总是这么干,这活儿还能干长久吗?” 智爷又问:“干得慢了,他们还给饭吃吗?” 那人回答:“大家都干得慢,他能不给谁吃呀?” 智爷听了,说道:“既然这样,那俺就慢慢干。” 那人接着说:“这就对了。来,你先帮我撮撮土吧。” 智爷爽快地答应:“行,俺就帮你撮撮。”

智爷刚弯下腰,正帮那人撮土呢,就听见王头喊道:“王第二的!” 智爷赶忙应道:“咋啦?” 王大说:“上来吧,吃饭了。你难道没听见梆子响吗?” 智爷一脸茫然:“没太注意。咋刚干活就吃饭了呢?” 王大耐心解释道:“我跟你说,每次梆子响就是吃饭时间,等吃完了一筛锣,就该接着干活了。天天都是这样,顿顿也如此。” 智爷恍然大悟:“哦,俺知道了。” 王大带着他来到吃饭的地方,让他拿碗去盛饭。智爷也不客气,盛了满满一碗饭,大口大口地吃了起来,吃得那叫一个香,简直是风卷残云。细想智爷本是公子出身,平日里哪吃过这样粗糙清淡的饭菜,又哪干过这般辛苦劳累的活儿呢?可如今,为了搭救忠臣义士,他乔装打扮来到这里,也就顾不上那么多了。再者说,有福气的人自有一种别样的福分,虽然是粗茶淡饭,可他吃起来却觉得如同山珍海味一般。

王大在一旁看着他光吃饭不吃菜,便提醒他:“王第二的,你咋不吃咸菜呢?” 智爷疑惑地问:“还能吃那玩意儿啊,不会扣工钱吧?” 王大笑着说:“你尽管吃,那不是卖的。” 智爷一听,乐了:“俺不知道呢,敢情也是白吃的。嘿,有咸菜,吃起来更香。” 就这样,一天三顿饭,顿顿都是如此。

到了晚上收工的时候,王头在紫禁门按名点数,每出来一个人就给一分钱。智化跟着众人回到黄亭子,拿着六十文钱,见到裴福,说道:“爹,俺回来啦,给您这个,再干三天就有二百文钱了。” 裴福满脸欣喜:“吃了三顿饭还能得钱,真是好福气啊。” 王头在一旁说道:“明早我还从这儿过,你还跟我去。” 智爷连忙应道:“好嘞。” 裴福也在一旁说道:“让您老费心了,好人有好报啊。” 王头客气地回应:“好说,好说。” 说完便转身离开了。智爷又问裴福:“今天乞讨情况咋样?” 裴福告诉他:“今天比昨天容易多了。他们见你不在身边,都可怜我们,施舍的东西可多了。” 两人听了,心里都十分欢喜。等到四下无人的时候,他们又悄悄地商议起来,都觉得这一去做工,正好合了他们的计划,只要能探明四值库的情况,就可以动手了。

一夜无话。到了第二天,智爷又跟着王头进了紫禁城干活。到了吃晌饭的时候,吃完了,大家稍作休息。突然,只听见一阵嘈杂的人声,智化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便左右留意观察。只见那边有一群人都仰着头,往树上看。智爷也好奇地凑了过去,抬头一看,原来是树上有个小猴子,脖子上戴着锁链,在树枝间上蹿下跳,就像一个调皮的孩子在玩耍。又见有两个太监急得直搓手,嘴里念叨着:“这可怎么办?别光笑了。你们在这儿大声嚷嚷,要是里头听见了,怪罪下来,咱家可担待不起,要是让主子瞧见了,那可就出大乱子了。这可如何是好呢?”

智爷看着这场景,不由自主地顺口说道:“这有啥难的,爬上去就能把它抓下来。” 太监一听,刚要开口,王头连忙抢话道:“王第二的,你可别多管闲事!你就干好你的活儿就行了,管这闲事干啥呢。你上去万一让它跑了咋办?再说了,要是摔着哪儿了,可不是闹着玩的。” 话还没说完,就听见太监说道:“王头儿,你也别拦着!咱家平日里待你可不薄。这个伙计既然说能上去把它抓下来,那有啥不行的?难道咱家还能为难他不成?你要是再这样,你这工头的位置也该小心了。” 王头赶忙解释:“老爷您可别怪我。我就怕他抓不下来,到时候让猴子跑了,反倒耽误事儿。” 太监说:“跑了就跑了,也不怪你。” 王头无奈地说:“是了,老爷。您尽管使唤他吧,我不管了。” 太监转过头,对智化说道:“伙计,麻烦你上树给咱家把猴子抓下来吧。” 智爷故意推脱道:“俺不会爬树啊。” 太监一听,又转头对王头说:“你看看,都是你闹的!他立马就说不会爬树了。今晚上收工的时候,你那些工具就别想拿出去了!” 王头一听,着急了,连忙对智爷说:“王第二的,你能爬树,你就上去给老爷抓一下吧。不然,晚上我的铁锹镢头不定得丢多少,我可怎么交差啊?” 智爷见时机差不多了,便说道:“俺可先说好了,上去不一定能抓住,您老可别见怪。” 太监连忙说:“你尽管上去,跑了也不怪你。”

智爷因为要挖河,脚上穿着一双大曳拔鞋,来到树下后,他麻利地把鞋脱了下来,光着脚丫,双手紧紧搂住树干,双腿一蜷,只听 “哧、哧、哧” 的声音,他就像一只敏捷的猿猴,迅速地往树上爬去。树上的猴子瞧见有人上来,立马连窜带跳,几下就跑到了树梢之上。智爷倒也不着急去抓它,先找了个粗壮的树杈坐了下来,表面上像是在歇息,实际上却在暗暗观察四周的方向,如同一位经验丰富的探险家在绘制地图。众人在下面看着,不明白他的用意,纷纷议论起来:“这下可难抓了,那猴儿蹲的树枝多细啊,怎么能禁得住人呢?” 王头在一旁急得手心直冒汗,一方面担心抓不住猴子,另一方面又怕智爷有个闪失,赶忙劝阻道:“大家就安静看着吧,别乱说。你们越说,他在上面越不好施展。” 经过王头再三阻拦,众人才安静下来。

智爷在树上看到猴子蹲在树梢,他仔细打量了一番,发现有个斜伸出来的树杈,便小心翼翼地朝着斜枝爬去。他的动作使得树枝和他的身子一起剧烈晃动,众人在下面瞧着,一个个都提心吊胆,仿佛心都悬在了嗓子眼儿。只见智爷缓了缓气息,等树枝稳住后,他慢慢地抬起脚丫,准确地够到了耷拉着的锁链,手指一伸,稳稳地拢住了锁链。接着,他把头上的毡帽摘下来,做成一个小兜,脚趾一蜷,身体往下一沉。猴子在上面蹲不住了,“叽叽、叽叽” 地一阵乱叫,掉了下来。智爷眼疾手快,用毡帽一接,猴子正好掉进了毡帽里。他连忙把毡帽沿儿一折,就用铁链捆好,叼在嘴里,双手倒抓着树干,像一条灵动的游鱼,顺着树干毫不费力地滑了下来。众人见状,忍不住齐声喝彩,那声音就像汹涌的海浪,一波接着一波。

智爷把猴子交给太监,太监顿时眉开眼笑,问道:“辛苦你了,你贵姓啊?” 智爷回答道:“俺姓王,排行第二。” 太监伸手从兜肚里面掏出两个一两重的小元宝,递给智爷说:“给你这个,你别嫌少,拿去喝碗茶吧。” 智爷接过来一看,满脸疑惑地问:“这是啥玩意儿?” 王头在一旁解释道:“这是银锞儿。” 智爷又问:“要它干啥呀?” 王头说:“这个能换出钱来。” 智爷惊讶地说:“怎么这铅块块儿也能换钱?” 太监听了,哈哈大笑起来,说道:“你可真是个老实人,这可不是铅,是银子,能值好几吊钱呢。” 然后又对王头说:“我看他这人挺实在的。明天你给他找个轻松点的活儿,我还要单独请你喝一杯呢。” 王头连忙说道:“老爷吩咐,小人哪敢不遵,哪还用得着您赏酒呢。” 太监说:“说请你喝酒,我可从不食言。你可不许分他的赏钱啊。” 王头连忙保证:“小人还不至于那么没品。他冒着风险登高爬梯得的赏钱,我怎么忍心分他的呢!” 太监听了,满意地点点头,抱着猴子走了。这边众人便继续干活。

到了收工的时候,王头和智爷一起来到黄亭子,把智爷得赏银的事情对裴福说了。裴福听了,高兴得眉飞色舞,千恩万谢。智化还故意装傻充愣地说:“爹,咱有银子啦,买它二亩地,盖它几间房,再买它两头牛!” 王头连忙拦住他,说道:“够啦,够啦。快别说了!你这二两来的银子,可干不了这么多事,你呀,真是没见过世面。买二亩地、几间房子,还想买牛买驴的,这点钱统共也就够买个草驴崽子的,别瞎想啦!明天我还是一早来找你。” 智爷赶忙应道:“是了,俺在这儿等着您。” 王头笑着调侃道:“瞧瞧,刚吃了两天饱饭,有了二两银子的家当,马上就说起京腔了,还‘恭候’呢!” 说笑着,便离开了。

第二天,智爷和王头一同进城。智爷照旧拿起铁锹,准备去干活。王头却说:“王第二的,你先把那铁锹放下。” 智爷疑惑地问:“怎么,你不让俺干活啦?” 王头说:“瞧你说的什么话!谁不让你干了!前几天我可被你弄糊涂两三次了。你在这儿看堆儿吧。” 智爷又问:“俺光看着这堆东西不干活,也给饭吃吗?” 王头回答:“照旧给饭吃,钱也照给。” 智爷一听,乐了:“这倒挺好,啥活儿都不用干,吃饱了就养膘,还能拿钱。这简直就像钟鼓楼上的雀儿,成了乐鸽子啦!” 王头笑着说:“你看看,又说傻话了。我告诉你,这是轻松的活儿,省得内相老爷来了……”

话还没说完,王头就压低声音,悄悄地说:“来了,来了。” 只见那边走来的,正是昨天的小太监,他手里捧着一个金丝编制、上面镶嵌着宝石的蟠桃形状的小盒子,笑嘻嘻地说道:“王老二,你来了呀?” 智爷连忙应道:“早就来啦。” 太监问:“今天什么活儿啊?” 智爷回答:“叫俺看着堆儿。” 太监说:“那就对了。我们老爷怕你还在干活,一来让我来看看,二来给你送点心,你尝尝。” 智爷接过盒子,一脸困惑地说:“这硬邦邦的怎么吃啊?” 太监听了,哈哈大笑起来:“你可真逗!你得打开呀,谁让你吃盒子呢?” 智爷这才打开盒子,只见里面全是精致小巧的炸食。他拿起来掂量了一下,又闻了闻,然后又放回盒子里,动都没动,就把盒盖盖上了。太监问道:“你怎么不吃呀?” 智爷认真地说:“俺有爹,这么好的东西,俺要拿回去给俺爹吃。” 太监听了,笑着点头称赞:“你说‘咱爹’倒也不怪你。你这人真不错,还挺有孝心。既然这样,这盒子先放着,过会儿我再来取。”

到了中午,只见昨天丢猴子的太监带着送吃食的小太监,两人一起来了。王头看见,连忙迎上去。太监说:“王头儿,辛苦你了。我听说让王第二的看堆儿,挺好的。来,给你这个。” 王头接过来一看,也是两个小元宝。王头连忙说道:“这算什么呀,又让老爷费心了。” 说完,赶忙道谢。太监说:“说什么呢,说请你喝酒,哪能光说不做呢。王第二的呢?” 王头回答:“他在那边看堆儿呢。” 然后连忙喊道:“王第二的!” 智爷应道:“干啥呀?俺在这儿看堆儿呢。” 王头说:“你过来吧。那些东西不用看着,丢不了。” 智爷便走了过来。太监说:“听说你挺有孝心的。早上那个盒子呢?” 智爷回答:“在那儿放着呢,没动。” 太监说:“你把它拿来,跟我走。”

智爷到那边拿了盒子,跟着太监来到金水桥上。只听太监说:“我姓张,看你这人挺不错的。我给你装了一匣子小炸食,你拿回去给你爹吃。你把盒子里的先吃了吧。” 小太监打开盒子,让智爷用衣襟兜着吃。智爷一边吃,一边说道:“这庙可真大!盖得倒是挺好,就是门口儿缺个戏台。” 太监听了,笑得前仰后合,说道:“你呀,傻得都可爱了。难道你在乡下都没听说过皇宫内院吗?竟然把这当成大庙!要是大庙,何止缺个戏台,门口儿能不立旗杆吗?” 智爷指着那边问:“那边不是旗杆吗?” 太监笑着解释:“那是忠烈祠和双义祠的旗杆。” 智爷又问:“这个大殿呢?” 太监说:“那是修文殿。” 智爷接着问:“那后面那个阁楼呢?” 太监说:“哪有什么后面的阁楼,那是耀武楼。” 智爷又指着另一边问:“那边又是什么地方呢?” 太监回答:“我告诉你,那边是宝藏库,这边是四值库。” 智爷装作惊讶地说:“这就是四值库?” 太监应道:“对。” 智爷故意说:“俺瞧着这房子盖得都挺周正的,没有歪的呀,怎么单叫它四值呢?” 太监忍不住笑道:“那是库的名字,不是说房子盖得周正。你看那边是缎匹库,这边是筹备库。” 智爷暗暗把方向记清楚,又故意说道:“这些房子盖得是好,就是少了一样东西。” 太监好奇地问:“少什么?” 智爷一本正经地说:“各房上都没有烟囱,是不是?” 太监听了,笑得直不起腰来,说道:“你可真能逗人笑,笑得我肚子都疼了。你快拿着匣子走吧,我也要进宫去了。”

智爷见太监走后,他仔仔细细地把周围端详了一番,才拿着匣子回来。到了晚上收工,他来到黄亭子,裴福见了他,既高兴又有些担心。等到半夜二更时分,智爷把自己收拾利落,带上百宝囊,告别裴福,径直朝着内苑走去。不知后面会发生什么,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