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科幻小说 > 杀意侧写 > 第76章 有人盯梢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

11:09,指挥中心,距离爆炸发生已过去5分钟。

“sir……这根本就没辙吧……你们真的有办法吗……?要不然我们还是打钱吧……“

指挥中心有专门对接缆车代表的通讯频道,李代表的画面里,能看出他此时坐立难安。

舒良策充耳不闻,只是盯着头顶的屏幕墙,这里有各方传回来的实时影像资料。

无人机靠近哪个车厢,哪个车厢就被引爆……

根据刚才发生的情况,警方的无人机默默退后,与缆车车厢们拉开了距离。

直升机却一直在不远处待命。

这样不仅可以在更高的空中观察整体情况,更重要的是,在警方没有思路的时候,直升机的声浪也能对歹徒形成一定威慑,让歹徒知道警方还在关注和监控事态发展。

无人机和直升机,就是警方们在空中的眼睛。

舒良策盯着画面墙,入神看着——

最起码现在需要搞明白爆炸物是什么?自制的还是非法渠道搞来的专业爆炸物?这个问题的答案关乎歹徒的专业程度。

起爆方式是什么?是定时?还是遥控?

如果是定时的,那设定的时间规律是什么?

歹徒难道连他们会查看相邻缆车的可能性都计算在里面了?

如果是遥控的,歹徒使用的是什么信号频率?是否有可能被干扰或阻断信号?

如何安装的?内部?外部?

数量有多少、分布在哪些车厢?

……

整条缆车轨道全长5.2公里,在爆炸发生之前,警方刚赶到,就已经派出10台无人机前往执行侦查任务。

这些无人机均匀分布,几乎每500米就有一台,从而实现对整条索道实施全方位监控。

这第一批的10台无人机现在依旧在场上为指挥中心提供监控画面。

而第二批起飞,就是装载了红外热感应的无人机们,因为它们从游客中心起飞,经过3号、4号、6号车厢爆炸,几乎损失大半,还有几只随着侦查无人机们后退。

现在不仅不能贸然靠近车厢,不然这些监控画面可能会被炸得丢失……

也不能再起飞一批新的无人机,因为场上爆炸情况尚不明确,乱起飞也只是白白增加警方的资源浪费……

那要怎么确认爆炸物?

舒良策下颚微微收紧,一动不动地站着,呼吸平稳而轻微,眼睛一眨不眨地朝上看去。

“李书,把爆炸视频抄送给鉴定分析科,找爆炸物专家来看看。”

视频中,爆炸瞬间并没有产生特别明亮鲜艳的颜色,火光也比较暗。

说明爆炸能量相对较为集中,燃烧过程相对缓慢,并不像一些高爆炸药那样产生强烈的闪光……

只是光凭这样看,也不能确定爆炸物的具体种类。

这也只能说明歹徒使用的不是高爆炸药,不过也进一步印证了舒良策对歹徒的猜测。

那就是,歹徒可能更注重控制爆炸的影响范围,相对缓慢的燃烧,意味着歹徒可能希望在不引起过度破坏的情况下,达到自己的目的。

歹徒并不激进,甚至……有些软弱?

舒良策稍微直起身子,一手轻轻抵在唇边,另一手托着肘部,神色凝重。

继续看,烟雾浓厚,颜色深黑。

有可能爆炸物的成分里碳含量较高,要么就是爆炸发生在相对封闭的空间,空气流通不畅,燃烧不充分,产生浓厚黑烟。

炸弹在车厢内部被引爆?

“舒队,光凭画面实在是看不出什么特别有用的线索,如果能收集到爆炸时产生的声波和冲击波参数,那可以比对数据库里各类型炸弹的数据,说不定能有进展。”

“只是……”

专家的语气有些犹豫。

如果按照平常情况,可以收集爆炸现场的残留物,比如碎片、粉末、未燃烧完全的物质甚至气味进行分析,进而确定爆炸物是什么。

然后根据爆炸物种类,让救援人员们采取针对性的防护措施,甚至能追踪爆炸物的来源,进一步锁定嫌疑人。

只是现在高空缆车爆炸,碎片坠落山谷,而进山搜查需要时间……

这条常规思路被否。

非常时期,非常手段。

李书也陷入了沉思,刚刚事发突然,根本没有收集到除了画面以外的其他信息。

但如果真的按爆炸物专家所说,尝试通过收集爆炸声波和冲击波,才能进一步确定爆炸物种类……

那也就是说警方要再次挑衅一下歹徒,然后引爆再收集?

那万一,警方挑错了车厢,让歹徒炸到有人质的缆车,那该怎么办?

要赌吗……?赌错了怎么办……?

李书下意识把目光投向了舒良策,舒队心里也在纠结吗?

只是没想到舒良策完全就没想过把自己摆在歹徒的规则下,压根就没想过赌。

“不,不必收集声波和冲击波。”舒良策稳稳说出自己的结论,“过了这么久,还没有新的炸弹被引爆,加上歹徒想把引爆炸弹的责任推到警方身上,那基本能确定不是定时起爆,而是遥控,车身微微向内塌陷,炸弹被安装在外部。”

既然是遥控,那歹徒肯定需要“眼睛”……

舒良策吐出四字:“有人盯梢。”

周围空中除了警方的无人机,没有发现其他飞行物,况且缆车周围禁飞,歹徒也不太可能采取这种招摇的方式来监控。

望远设备?有这个可能。

缆车车身被安装微型监控摄像头?这个得接近缆车才能确认。

或者炸弹本身就安装了什么信号传输装置?比如感应到声音波动就会传回信号?这个也需要想办法接近缆车才能确认。

话说……舒良策眼睛眯起,眼皮有些微微颤抖,从刚刚开始他就在想:缆车上……会有同伙吗?团伙作案?

舒良策眼皮一跳。

团伙作案他能理解,又是黑入缆车控制系统,又是盯梢遥控引爆炸弹,一个人做起来,的确有些困难。

但是歹徒为什么要跑到缆车上呢?上天无路入地无门,待在缆车上等着被抓吗?

……

听到“有人盯梢”的李书愣了一下,很快反应过来:“啊,那我这就去安排,以被引爆缆车所在位置为中心,向四周辐射,便衣重点排查半径两公里范围内的制高点、建筑物以及可能藏身的隐蔽之处。另外,对可能的遥控信号进行检测,如果发现异常信号,立即进行追踪定位。”

舒良策点头,尽管排查需要时间,但先姑且这么安排吧。

不管怎么样,最好还是尽快想办法接近缆车,查看缆车本身的情况。

无人机是不能动了。

那么,还有什么东西能悄无声息、且毫不起眼地靠近缆车车厢们呢……?

一个便衣警察背着登山包,恰时赶到了山顶的观景平台,他把拉链大打开,哗啦啦一片,散落出密密麻麻的银色圆球,银色小圆球们滚出去好远,随后一个接一个慢慢旋出一根根步足。

机械蜘蛛们安静乖巧,很快就排成一列纵队,依次爬上山顶观景平台边缘,缓缓靠近缆车的承载索。

最前头一只机械蜘蛛率先伸出步足,稳稳地抓上了承载索,然后迅速往前攀爬而去。

第二只、第三只、第四只机械蜘蛛紧随其后,这些前头的机械蜘蛛们目标明确,步足依次交替移动的频率也很快,因为它们要赶在被发现之前迅速赶到尽可能远的车厢上进行扫描。

蜘蛛们动作整齐划一,节奏各有分工,银色的身体在阳光下微微闪烁。

由于数量较多,步足与承载索接触时,多少还是发出一些轻微的摩擦声。

留在地面上的蜘蛛越来越少,它们朝着几百米的高空一往无前,甚至还能看到稍远一些的蜘蛛们的身体微微晃动。

最后一只蜘蛛离开了观景平台,它爬向离平台最近的那个缆车,肢节弯曲,腾空一跃,稳稳落在车厢顶上,随后开始扫描。

很快,指挥中心就传来第一份扫描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