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没过一会儿,沈安信就带着一个中年男子过来了。

沈玉姝收起眼底的惊吓,起身喊人,“爹”。

中年男子身高目测有一米八,身材壮实的很,穿着一身藏蓝色短打,八成新,看着是个豪爽人。

吴常乐看着好友的女儿,眼睛一亮,这姑娘长得.....

想了半天也没想到个合适的词,最后冒出了三个字,真好看。

“行啊,沈老弟,没想到你居然有个这么标致的女儿。”

沈安信哈哈一笑,“姝姝,叫人,这是吴叔叔。”

“什么叔叔,我明明比你大,不听你爹的,叫大爷。”

吴常乐斜眼看他了沈安信一看,期待的看向沈玉姝。

过了一个冬天,沈玉姝个头又窜了一些,如今大概有一米五了。

脸上的婴儿肥退了,一双眼睛明亮灵动,皮肤越发白嫩如玉。

少女的姿容越发显眼,只声音没什么变化还是软糯糯的。

“吴伯父好。”沈玉姝屈膝行礼。

“哎!!还是女儿好啊,不像我家那几个臭小子,天天就知道气我。”

吴常乐笑呵呵的说着,伸手摸摸身上,半晌尴尬一笑,“你看伯父一时也没合适的送你,回头给你补上。”

沈安信连连摆手,“咱们不讲那些...”

“这是给我侄女的,又不是给你的。”吴常乐摆手打断他,瞥见旁边的黄牛,瞬间走不动道。

“啧啧,你来找我办这事,我还怕你吃亏买不到好牛,没想到你小子有这么好的门路。”

他一巴掌拍到沈安信背上,靠过去小声嘀咕,“下回再有这好事记得关照我啊。”

吴常乐不舍的移开眼睛,做生意的规矩他懂也不多问牛的来源,拉上沈安信向路边走去。

沈玉姝才注意到她身后不远处有几间青砖屋子,应当是衙门在此地设的公房。

专门办理牲畜交易,里面有人轮岗坐班,相当于现代的公务员。

别看这地方位置偏僻,味道也不好闻,可油水多,不少人都愿意来。

两人进门后,吴常乐掏出怀中的牙帖交给书吏。

书吏摸到牙贴下的一角碎银,乐呵呵的扫了一眼门外的黄牛,也不多问麻利的登记盖章。

沈玉姝没想到古代的办事效率这么快,两人进去连一盏茶时间都没用就出来了。

她大步迎了上去,接过凭证看了一眼。

薄纸一张和人的户籍差不多,有了这个你的牛才算合法。

她把凭证还给沈安信,扫了眼旁边正看牛的吴常乐,想起路上沈安信说的话。

灵机一动问道:“爹,咱们要不要买个板车,平时也能拉东西。”

让人家帮了这么大的忙也不能没点表示,干脆照顾一下他家的生意好了。

沈安信说了,吴常乐家还做板车生意,反正都是买,买谁的都一样。

沈安信会意,顺势点头应下,“正好,你吴伯这里有,咱们进去看看。”

市场里不少人和吴常乐打招呼,足见他的人缘好。

黄牛跟在后头不用人牵,慢慢悠悠的走着如同散步。

左右摇晃着时不时叫一声,似在和同伴打招呼。

过路的不管是买家还是卖家眼中写满了羡慕。

大伙都是人精没谁会自讨没趣上前询问,何况问了也是白搭,谁会把自己的货源说出来。

到了吴常乐的棚子,里头果然拴着不少牲口。

有牛、毛驴、骡子还有几匹来看着不错的马。

沈玉姝看见其中一匹双眼发亮,马眼湿漉漉的透着机灵中间有一撮类似五角星的白毛。

在这种小县城不见得有多好的品种,可它就是入了沈玉姝的眼。

随即可惜起来,自己现在明面上还是个穷光蛋,连在家吃顿好的都得偷偷摸摸。

这实在不是个买马的好时机,她相信要是狠心把马买回去。

沈老太太活剥了她的心思都有,想着想着便压下心里的蠢蠢欲动看向别处。

棚里有个年轻伙计在做清扫,眼见吴常乐带了人回来,忙放下手里的扫帚上前,“东家,您回来了。”

吴常乐点头,又挥手,“你去忙吧,这是自己人不用招待。”

随即拉上沈安信上了栅栏后头。

沈玉姝没跟着过去,她把黄牛牵进棚子,自己四下看了起来。

一路走来发现这里卖的动物种类还挺多,从小鸡小鸭到肥尾羊、猪等应有尽有。

就连车厢、马鞍都有得卖简直一条龙服务。

正巧对面角落有家卖鸡鸭的,她拍了拍牛脑袋悄声道:“你待在这里别动,我一会儿就回来。”

“小姑娘可是要买鸡鸭,你随便看看。”老伯抬头温声道。

沈玉姝却指着边上的空笼子说道:“你这笼子怎么卖的?”

老伯蹲麻的腿不自觉的动了动,这...还是头一回遇到怪人,还是个漂亮的女娃娃。

不由抬头看了她好几眼,才确定她是真的要买。

这笼子虽结实但也是自家编的不值什么钱。

“两文钱一个,你要了就拿去。”

“行,那这几个我都要了。”

沈玉姝也没还价痛快的数了十个铜板递过去,俯身拽着上面的麻绳原路返回。

这边沈安信挑了一个结实耐用的板车,给了吴常乐三两银子。

吴常乐颠了颠拉了脸,“你这是干嘛,我这副板车才六百文,你这给太多了。”

“这是之前给那书吏的钱,还有这板车哪里就是你说的价了,也不能让你往里贴钱吧。

你这样以后我还来不来了,快收起来。”

“爹”

两人还在推让,听见沈玉姝的喊声。

沈安信顺势把吴常乐的手推回去,拉起板车走到女儿跟前。

“怎么买了这么多笼子?”

“我买来给奶奶装猪崽的。”沈玉姝边说边朝着沈安信眨眼。

沈安信瞬间看懂,不再多问的拉过黄牛套好板车,又和吴常乐打了声招呼便回家了。

牛车虽然颠簸至少不用再走路,沈玉姝悠悠的靠在车架上捶腿,来回两个多时辰腿都走细了。

沈安信在镇上干零工早就会赶车,何况黄牛通人性不用多操心,只要把握方向就行。

马上午时了,说好中午去找沈宁言的,两人调转牛头朝着镇上走去。

“宁嘉,宁言,我在这儿。”沈玉姝远远便瞧见了兄弟二人的身影。

两人是走着去的学堂,镇上路窄牛车进不来,沈安信给了路口茶摊两文钱,拜托照看一会儿。

固阳镇虽是个镇却很小,来的都是附近村子的人,平日买些针头线脑的日常所需。

“阿姐,爹,你们来了。”

“二叔,二姐。”

兄弟两个穿过人群大步跑过来。

“嗯。”沈安信随口应了一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