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人实际上是根据人族内部对全体百姓的提升。
人道气运是在人族整体力量的气运体现。
以前掌握在世家手中,现在世家没有得到百姓的认可。
就是其他贵族或狗腿子认可,其气运是无法与数万亿百姓相比的。
这群人都是特权阶层,无法占据主要气运,能分流走20%便已不错。
朱由校现在抓住了主流,占据80%的气运,这是整个人道气运的分配比例。
不过,现在的大明气运,便已有人道气运的30%。。
吞并大元和大宋之后,其后便在荒州和蛮州进-行攻城掠地。
再也不会停止统治步伐,由外而内的进行。
渐渐地对定州、唐州形成一个半包围的战略态势。
完成这个战略任务后,便是大明全力以赴地巩固现有疆土和解决百姓温饱问题、免费教育和武道修习。
其次,大明必须打着抵抗异世界入侵的旗帜,封住大周、大秦、定州和三不管地带联合攻明的口实。
不给他们任何理由进攻大明,否则便是要丧失民心。
说白了,大明现在已有三百万武皇境的军队处于东海区域进行防御。
袁可立和戚继光作为统帅,戚继光为主,袁可立为辅。
真正的精锐便在于此。
其次地方部队配合早已整编好的御林军直接在九州进行早已制定的战略扩张计划。
灭元灭宋,不过是大明发动统一之战的开始,并非结束。
大明现在不打则已,一旦开打,就不会给任何国家任何机会入侵大明。
荒州和蛮州过于嚣张,一直把九州当做一辈子想要拿下的牧场。
把九州百姓当做奴隶一样使唤,为他们创造更大的财富。
可惜朱由校一直没有对周边国家用兵,给了所有国家一个错觉。
大明是个充满铜臭气的国家,不足为惧。
一个商业浓郁的国度,根据以往的经验,是最没有战斗力的存在。
大宋以前商业是最发达的,但是军事力量却是最弱的一个国家。
有钱没用,最后都是成了军事强大之国的钱袋子。
百年前,连辽国和金国都打不赢的货色,能有多大威胁。
就是战争打到现在,大元的主要核心将领都没有畏惧。
岳飞和韩世忠都是一个名将,不过不懂政治,小命都捏在大宋内部那群文官手中。
一旦大元歼灭种师道所部,大军便可以长驱直入,你打你的,我打我的。
看谁第一个灭了对方的帝都,彻底废了其国祚。
按照赵佶贪生怕死的性格,一旦种师道不全歼,大元精锐长驱直入。
乃至有一个几个武圣统帅,灭了大宋帝都问题不大。
就是狄青和岳飞回援也无济于事。
集中力量进行围城打援,派出强者解决岳飞和韩世忠等名将,大宋就彻底废了。
吞并大宋,在忽必烈和铁木真看来轻而易举的事。
朱由校已经洞悉了忽必烈的战略意图和战术,却没有提醒大宋。
唯有大宋皇室以及士大夫掌权阶层全部死了,大明就能轻易地掌握大宋一切。
至于大宋内部的江湖势力以及曾经的善于造反的慕容家。
直接由大明的赏金猎人公会进行发布任务便能轻易解决。
大明的军事会议的召开圆满结束后,所有将领都返回自己所部。
等待汴梁的覆灭,其后便是大明进攻大元和大宋的时候了。
大明的高级将领都没有怀疑自己的军队会打不赢。
再说了,大明进攻大元和大宋的军事计划不是突然的,而是准备了百年的计划。
早已经过精密的推演而制定的最为完整的军事部署。
诸葛卧龙道:“陛下,臣现在才明白我大明当年的内政战略。”
大元和大宋两国打起来后,两国的百姓竟然希望大明前去统治他们。
尤其战争爆发,老百姓最惨,很多时候都遭到执政者的横征暴敛。
大元和大宋都没有把百姓当个人,真正地验了兵过如匪的话。
“其实百姓和一个武道帝国,命运息息相关。”
“百姓不能有多大的力量,但集中起来,其力量是非常可怕的。”
“我大明现在的气运就已在占据千分之一的人口中,却能得到整个九州气运的30%。”
“这是个非常恐怖的数字。”
“这些气运不是臣子提供的,而是大明所有国民提供的。”
要是臣子提供的或权贵弟子提供,其他国家不至于这般差。
王阳明感慨道:“当年大家虽然不是很明白,但陛下的做法没有错。”
“现在敌国百姓竟然不要自己的皇帝,反而哭着喊着要大明的皇帝去统治他们。”
“说明九州民心所向,都开始归附大明,拥护大明,支持大明的进攻。”
王阳明本想说侵略,但是大明是应百姓之邀而去的。
………….
怎么说是侵略。
大明是正义的。
反正政治就是这样,打着天下苍生的旗号就可以为所欲为了。
古今不外如是。
海瑞道:“什么进攻,我们是去解放九州之民,是为了人族的伟业而去的。”
朱由校不在意臣子的争辩,叫什么都无所谓,只要不影响大明的战略进度即可。
其他的叫法以及称呼,他一点不在意。
行不行,只有纳入统治之后,大明帝国的气运提升了,说明大明这战没有亏。
气运的价值是其他东西无法相比的。
只有修为高的人,才知道气运的珍贵。
这是大明能不能多培养几个武神的重要保障。
只有气运庞大,才能打破天地桎梏,让更多的帝国强者进入武神。
有了更多的高端战力,才能进攻异世界。
不能解决这方世界的锁灵大阵,那就以另外一个世界的资源为基础。
打造一个更强大的大明帝国出来。
直至朱由校修为到了长生仙境,才有资格与那位布置了锁灵大阵的神秘强者较量。
当然,知道这个秘密的人,目前没有超过两位数。
都是真正的强者,也是朱由校为了加强这些人的团结。
解决异世界的入侵,乃至统一九州,大明的敌人并非消失,而是更强大的敌人已经出现。
现在有个心理准备,才有目标和动力加强自身修为下.
赵佶现在真的很难受,明明自己占据优势,偏要听信文官的扯淡。
好了,被忽必烈这个大魔头逮到机会,直接一击必中。
灭了种师道的一支,便长驱直入大宋。
迅速到达大宋帝都汴梁城外。
现在才知道,自己上了文官的当了。
要是坚持以前的战略和决策,走岳飞和韩世忠制定的战略。
大宋最后一定能赢,可惜世上没有后悔药。
像他这样的皇帝,竟然是蠢死的。
明明自己都已经快要赢了,不相信专业的军事统帅,却听信巧舌如簧的文官。
“朕这辈子都不想做第二个杨广,最后却成了第二个杨广。”
“大家都是文艺或艺术的,为何朱由校却可以潇洒,他却不能?”
“为何朱由校能打胜仗,甚至手中的牌比朕的差多了,却能打出王炸?”
太多的为什么,太多的后悔药。
都是自己过于轻信文人,不相信文人啊 ……
这就是艺术皇帝的悲剧么?
尤其狄青被大元的武圣强者斩首,大军不攻自破。
只有岳飞顶住了大元,并向着大元帝都进攻。
岳飞知道,他现在就是想回援都来不及了,实际上来不及。
只能和忽必烈比时间,看谁先到对方的帝都。
可惜岳飞受制于太多强者的袭扰,更是在路上遭到了敌人的层层狙击。
大宋却没有这个准备,忽必烈在灭了种师道时候,花费了点时间外,其余时候的行军都是畅通无阻的。
忽必烈开心极了。
“朕赢了!”
“赵佶,朕一定把你吊起来打。”
对这个混蛋,百年来没少耍嘴皮子,时常骂他是草鸡。
现在好了,这个仇终于可以报了。
有了大宋的疆域,大元可以培养好几个武帝强者出来。
便是自己证道武圣也未必不能做到。
百年来,忽必烈为了提升自己的修为,几乎都是掐着大元国运的红线走。
一路艰难地走来,才有现在的武帝修为。
大宋强者很多,可惜大宋内部并不同意。
忽必烈为了灭大宋帝都,甚至与慕容家和权力帮进行合作。
双方一起攻克大宋帝都汴梁。
财富三家平分。
对于忽必烈而言,他要的是政治上的胜利,同时是百姓的认可。
唯有大宋百姓不反抗,才能迅速地把大宋现有疆土纳入统治。
加上大雪山寺的人派遣了大量的武圣和半步武神强者参与。
大元付出的代价便是大元百年内的国运。
在忽必烈看来,这是值得的。
他不是杨坚、杨广父子,没有强大的实力支撑。
大元自身皇室本来就有很强大,百年后的国运,他早已培养出更多的强者。
不怕大雪山寺学**隋慈航净斋,操纵大元。
他不是杨坚,也不是杨广。
他是第二个天启帝朱由校。
这个大明皇帝的确有值得他学习的地方,他不怕别人笑话。
反正九州皇帝,在治国上,都要学习天启帝的治国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