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我掌梁山,没宋江什么事了 > 第126章 柴进执意上京都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林冲杀完高廉一门老小,亲自来到杨哲面前请罪。

杨哲并没有多说,只是让他回到山寨,自去裴宣跟前领罪。

梁山军法严格,尤其是裴宣上山之后,掌管执法堂,更是赏罚分明。

林冲未得将令,擅杀高廉满门,肯定会受到责罚。

杨哲自然也不好保他。

可是,林冲的蜕变,是杨哲极为愿意看到的。

只有去除了骨子里面的那份懦弱,那份瞻前顾后,林冲方才能够,成长为真正的领兵帅才。

不多时,柴照扶着柴进来拜谢杨哲。

看着柴进被打得遍体鳞伤,身上就没一块好的地方,杨哲难免觉得心疼。

当日,自己刚刚执掌梁山,曾去拜会过柴进。

柴进待他,极为不错。

两人聊得,也算是极为愉快。

一年多不见,再见面竟然是这等情形。

当下,杨哲邀请柴进同上梁山。

本以为他已经走投无路,会满口答应。

却不料,柴进却拒绝了。

此番柴进虽然经受百般磨难,却仍旧相信他是龙子龙孙。

柴家有丹书铁券傍身,他决定,进京告御状。

虽然高廉死了,可是高俅还在。

他想要,将高廉对自己用私刑,丝毫不把丹书铁劵放在眼里的这顶帽子,扣在高俅的身上。

高廉,是受高俅的指使。

先让殷天锡带上柴皇城,再让高廉私押自己……

他要趁着这遍体鳞伤,去东京。

只是柴皇城一家老小,无人照看,央求杨哲先帮忙安顿。

杨哲和众头领苦劝,柴静只是不听。

杨哲知道,既然他主意已定,多劝无益。

柴进,有柴进的骄傲。

柴进,有柴进的倚侍。

不仅仅是柴家的丹书铁券,还有大理梁王柴室宗族。

此番进京,或许赵官家会对他十分忌惮。

可是,忌惮归忌惮。

杨哲并不看好,他的东京之行。

尤其是,自己打破高唐州城池,杀了高廉满门,高俅也绝对不会善罢甘休。

若是高俅将柴进和自己联系在一起,柴进此行肯定是凶多吉少。

只怕自己得提前想办法,如何护他周全才是。

神行太保戴宗,感念柴进当日恩德,愿意跟随柴进同往。

这倒是让杨哲稍稍安心。

若是事有不济,能有戴宗在侧,作起神行法来梁山求救,倒也能省些时日。

于是,杨哲先请安道全为柴进和戴宗治了棒疮。

索幸只是伤到了皮肉,未动到筋骨。

第二天,柴进便带着柴照和戴宗,并柴家数十个庄客,前往东京。

杨哲亲自送出高唐州城门,自回城中主持大局。

听关胜和林冲说及云天彪英雄,杨哲本想劝降他归梁山。

却不料赶到的时候,却听他府里下人告,在城破之时,方才悠悠转醒的云天彪,拔剑自刎了。

可惜了一员猛将,便此殒命。

杨哲收拢了高廉和柴皇城府邸,并高唐州府库,将应有家私并府库财帛、仓廒粮米,尽数装载上车,运回梁山。

又将柴皇城家小,秘密装上马车,护送回梁山。

大军开拔,离了高唐州,得胜回梁山泊。

所过州县,秋毫无犯。

鞭敲金镫响,齐唱凯歌回。

杨哲领兵回来梁山大寨,杀鸡宰羊,大摆筵席,犒劳三军。

此番杀了高俅的堂弟高廉,知道高俅肯定不会善罢甘休。

于是令山寨各头领,各司其职,加紧巩固山寨,操练兵马,以备官军围剿。

这日,杨哲正与李助议事,却见朱贵和弟弟朱富,急匆匆地来拜见。

说是老家沂州来了个相识,来报山寨黑旋风李逵的下落。

自从高唐州,李逵杀了殷天锡,柴进便让他来投梁山。

只是,老管家柴照都到了梁山求救,杨哲都没见过李逵来投奔。

自己领兵从高唐州走了一遭回来,李逵仍旧杳无音讯。

却不知道怎的,倒是朱贵兄弟,从沂州同乡那里有消息传来。

杨哲慌忙询问备细。

这时候方才知道,李逵和朱贵、朱富兄弟,是同乡。

原来,李逵乃是沂县百丈村人。

自小凶顽,因打死了人,逃走在江湖上。

后来,逃亡到了江州,结识了戴宗。

戴宗给他讨了个差事,便在江州牢城做了个牢子。

日子虽然困顿,却常得戴宗救济,也算过得去。

半年多前,戴宗不知道怎么得罪了蔡九知府的座上宾,通判黄文炳。

那黄文炳是个心胸狭窄、睚眦必报之人。

揪了个线索,定咬着戴宗与当日大闹江州的杨哲等人有干系。

杨哲在江州的时候,戴宗其实公干在外,并不曾有半点交集。

可架不住黄文炳在蔡九知府面前,搬弄是非。

将他捉拿下狱,定了死罪。

李逵当即大怒,带着戴宗从江州牢中杀了出来。

又赶到无为军黄文炳家中,砍杀一番。

不仅将黄文炳和他一门老小良贱杀了个干干净净。

李逵杀得兴起,更是将县中无辜百姓,杀死数十人。

若不是戴宗将他喝醒,怕是会死更多人。

后来,戴宗便带着他逃亡江湖,投奔到了柴进的庄上。

这次,李逵本是遵了柴进意思,要来投奔梁山泊。

却不知道地理路径,阴差阳错,来到了沂州境内。

他有个哥哥,唤做李达。

专与人家做长工,在家侍奉母亲。

李逵自从那年杀人之后,便再也没有回家过。

此刻既然到了沂州,便想着回家看望母亲和哥哥。

来到家中,才发现,母亲思念成疾,早哭瞎了双眼。

听闻李逵回来,老母激动异常,只问他这年过得如何,又在何处安身。

李逵不想母亲担心,便编说自己在外当了官,前来探望。

老母大喜。

母子两人正说话间,哥哥李达提了一罐子饭进来,照顾老母。

李逵见了兄长,纳头便拜。

不料,李达指着他便大骂道“你这厮归来则甚?又来负累人!”

老母替李逵分辩,直道他做了官,荣归故里。

李达闻言更怒“娘呀!休信他放屁!”

原来,当初李逵杀了人,逃亡在外。

官府拿他不到,便将李达披枷带锁,受了不少苦楚。

半年多前,李逵和戴宗闹了江州,早有公文行移到本县,着落原籍追捕正身。

官府本要捉拿李达问罪。

李达上下使用了银钱,又说他十几年未曾归家,方才逃过一劫。

后来,官府悬赏了三千贯来捉他。

听完李达的话,老母直如晴天霹雳,惊得多时不敢说话……